第170章 林凰府地方誌略
字數:3778 加入書籤
新皇元年二月,屋陵縣大木廠鎮孔家溝被“山賊”抄家。
新皇元年三月,漢西知府於二堂被刺身亡。
新皇元年五月,朝廷命宗室撫寧伯朱遠為總兵官,兵部尚書白炎提督軍務,並以太監唐真、木桂監軍,合三省總兵討伐林凰堡!
一時間三省疆域大兵雲集,每省出兵一萬,三師並進,直逼千裏深山長穀。
新皇二年二月,湘陽衛指揮使王鑫認為林凰軍會進攻屋陵縣,於是先率領衛所百騎前往,企圖提前占了縣城,再組織青壯據守。
然而,王鑫雖然占了先機,調集民兵卻不滿千人,還不等他招募到更多人守城,劉千斤與苗龍、苗虎率領四千林凰軍圍城。
王鑫奸滑,先是虛張旗幟,多舉火把,後又派出敢死隊出城數裏舉火,裝作援兵趕到。
奈何,劉千斤得林雨竹麵授機宜,雖然有些不安,仍是圍城不退。
終於,二月底,無計可施的王鑫被部下綁縛,屋陵縣由劉縣丞下令開城門投降。屋陵知縣,已經在月初圍城之時驚嚇而死。
同年三月,兵部尚書白炎見各軍進展慢,反被林凰堡占了不少鄉裏,甚至三個縣城,他上奏朝廷統一指揮三省諸路士卒,分四路會剿。
同年五月,白炎因糧草被劫,隻得暫時屯兵南陽。朱永進軍南漳後,因吸入過多瘴氣致病,隻得按兵不動。
太監唐真、巡撫王節這一路軍,被林凰堡誘敵深入,前後脫節,逐個擊破,一萬大軍覆沒。
唐真落入陷阱被竹釘透胸而死,王節則在逃跑途中摔入懸崖。
太監木桂、都指揮使田廣這一路軍從屋陵縣南側進軍,本想攻打林凰堡本部。奈何這裏地形狹窄,一萬大軍施展不開。
隻一個流雲堡,不過百名守軍,竟然擋了他們七日,傷亡三千多人,卻連石橋都沒過去!
正當田廣進退失據之時,偏逢山中暴雨。
田廣本下了決心退兵,太監木桂卻不甘心,力主對峙。果然,三日後,因雨水衝刷,官兵找出了山間小道繞至流雲堡背後牛家坳!
木桂大喜,隻留田廣領千人在石橋虛張聲勢,他親領五千人摸到牛家坳。
然而,還不待木桂繞後偷襲流雲集,忽然間兩山間水池泄開,造成了泥石流奔騰而下,勢若萬馬!
可憐五千官兵,以及木桂盡數葬身於此,隻逃出了後隊兩百餘人!
田廣得到敗報,當場昏厥。
其手下將領,湘陽衛秋汛千戶張英見勢不妙,領兵投降林凰堡!
四路大軍,兩路無法前行,兩路全軍覆沒!
同時,林凰堡大兵四出,劫掠諸府縣,將平日名聲極差的鄉紳、豪強、貪官捉來公審,砍頭的砍頭,抄家的抄家。
雖然因此得到了周邊數萬百姓支持,卻也得罪了眾多權貴。
戰報傳回朝廷,新皇震怒。
兵部尚書白炎被罷免,撫遠侯朱遠被降爵留任。三省巡撫除已死的王節,其他兩人被問罪下獄。諸衛所指揮使降職留用。
新皇雖然不忿,但暫時也無法組織起大軍征剿,隻得派了戶部侍郎楊選為使臣,想要招安林凰堡。
然而,林凰堡開出的條件卻是劃地自治,朝廷如何能容忍?
打又打不過,招安又不成,新皇隻得暫時冷處理。
新皇六年十月,朝廷穩定了邊疆,擊退北夷、西戎,這才騰出手來,抽調邊軍四萬,衛所軍兩萬。
同年十一月,新皇命右都禦史項中,總督三省軍務,率領八萬大軍,二次討伐林凰堡!
新皇七年正月,項中抵達湘陽。
然而,讓他心涼的是,隨著各路士卒到達,他發現衛所軍寡弱,邊軍則因為連戰不休也疲憊不堪。
於是,項中上書朝廷,請求調動附近土司兵相助。
不曾想,土司兵為保全手中實力,出工不出力。項中大怒之下,派兵威逼,竟然把土司兵迫得歸降了林凰堡!
新皇大驚,連發聖旨將項中調回京城。
八萬大軍討賊,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新皇八年四月,刑部尚書陸瑾瑜、給事中梁景、禦史劉解等人上書彈劾項中有罪。
新皇默然。
同年五月,項中乞求致仁,新皇多次挽留,最終召還督察院仍任原職。
至此,朝廷對林凰堡視如不見,再無朝臣敢言其事。
直到四年後,新皇十二年初,左都禦史李客上書。他認為既然不能武力鎮壓,不如編製裏甲,寬其徭役,變流民為齊民,使之安居樂業。
新皇無奈讚同,命右都禦史元傑經略其事,再次招安林凰堡。
元傑與李客觀點趨同,他認為林凰堡本以山中百萬流民為根本。因為三省舊年歉收,百姓饑荒隻能入山就食,勢不可擋。
天災加上人禍,才導致樸實的百姓鋌而走險。朝廷派大軍鎮壓,隻能適得其反,就算將這百萬人都殺光,以後再有災年,照樣有流民入山。
元傑禦前奏對出了三策:遠年入籍的流民,給還田土;願回原籍者,官發錢糧安置;加設府縣衛所,在三省外立撫台。
新皇沉思數日後準奏,並命元傑趕赴林凰堡好言招撫。
元傑到了林凰堡,在其首腦林雨竹的安排下,親往深山窮穀,七十二兵寨查看。經過數月商議,這才回京盡述所見所聞。
同年十一月,新皇下詔,開設林凰自治府,割三省部分州縣劃入府域,以安置流民。
自此之後,林凰雖為府,卻與三省平級,歸朝廷直管。治下重新設置為八縣,其中屋陵縣為府治。
入籍流民得十七萬三千餘戶,遣歸故土者一萬六千餘戶。
另有兩萬六千戶不肯出山,朝廷變通之下將七十二兵寨劃地為縣,以林凰堡為縣治。
並且在此設立行都司和衛所,由林凰堡派員出任都指揮使、衛所指揮使。
至此,林凰府正式歸屬朝廷。千裏深山長穀,雖仍有十萬餘人留居,卻也最終編戶在冊,使朝廷知其虛實。
新皇年紀漸長,治國久了,也有所領悟:若他將這天下治理得好,山中又如何會聚集那麽多流民?
喜歡傻媳有傻福,種田養娃兩不誤請大家收藏:()傻媳有傻福,種田養娃兩不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