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了解天葬
字數:4217 加入書籤
接下來的幾日裏,小桂和莫珺不約而同地注意到了多吉身上發生的顯著變化。曾經那個行事莽撞、說話不經大腦的多吉仿佛一夜間長大了許多,變得沉穩起來。現在的他,在開口之前總會深思熟慮一番,不再像以前那樣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
當小桂與莫珺偶然間對視時,兩人都會心地微微一笑。他們眼中流露出對多吉成長速度之快的驚喜與欣慰之情。如今的多吉已然頗具小隊長的風采,不僅能夠設身處地地體諒隊員們的感受,而且每當遇到棘手難題時,他總是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主動迎接挑戰。並且,他還會身先士卒,率先做出表率,引領著隊員們共同奮進。
麵對這位年紀雖小卻能力出眾的隊長,其他隊員們也是心悅誠服。大家紛紛暗自思忖:連如此年幼的多吉都能夠做到這般出色,我們這些比他年長幾歲的人又怎能不加倍努力呢?在這種積極向上的氛圍感染下,整個隊伍充滿了蓬勃的朝氣與活力,人人都鼓足幹勁,向著目標奮勇前行。看到這樣的景象,小桂心中感到無比的滿足與喜悅。
在陽光明媚、晴空萬裏的白天裏,小桂精心挑選並增添了許多出自《論語》和《孟子》中的經典篇章與段落,以便向孩子們傳授那些關於為人處世的深刻哲理和智慧。然而,在場的那對夫妻以及兄弟卻對此表現出些許不滿,他們認為這些知識過於理論化且缺乏實際用途,難以在日常生活中直接應用。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幾個可愛的孩子們卻聽得如癡如醉、全神貫注。尤其是聰明伶俐的巴桑和格桑多吉,不僅聚精會神地聆聽著每一個字,而且時不時還能夠主動思考,並針對所講內容提出一些頗具深度的問題。每當這時,小桂總是麵帶微笑、耐心細致地為她們一一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那些複雜的道理深入淺出地闡釋清楚。
當夜幕悄然降臨,萬籟俱寂之時,莫珺則會專門為多吉開設一堂私人課程。他會將白天所講授的內容進一步深挖細究,詳細剖析其中蘊含的治國理政之精髓,並引導多吉去深入理解和領悟。由於莫珺常常在授課過程中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檢驗多吉的學習成果,所以白天上課時,多吉便愈發認真專注起來。他不敢有絲毫懈怠,生怕錯過哪怕一句關鍵話語,導致晚上麵對師父的詢問時回答不上來。就這樣,在小桂和莫珺的悉心教導下,孩子們逐漸成長,不斷汲取著知識的養分,向著光明的未來穩步邁進。
行走在通往邊疆那漫長而崎嶇的道路之上,時不時便能瞧見一群前去神山叩拜的百姓。隻見他們一個個全身緊貼地麵,如同虔誠的信徒般,以三步一叩首的方式緩緩前行,向著心中神聖的神山進發。這些人通常都是十幾二十個結伴而行,一路上相互扶持、鼓勵。
每當夜幕降臨,他們便會一同停下腳步,選擇合適的地點安營紮寨。大家齊心協力地搭建帳篷,燃起篝火,共同準備晚餐。圍坐在篝火旁,他們一邊分享著簡單卻美味的食物,一邊低聲交談著,交流彼此對於此次朝聖之旅的感悟與期待。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他們每個人的額頭上都緊緊包裹著頭巾,若不是這樣,恐怕他們的額頭早已因頻繁的叩頭而磕破流血。而且,在叩頭時,有人的雙手還特意用布巾纏繞起來加以保護;更有甚者,則製作了簡易的木板墊在手下方,但即便如此,一些木板也已經被長時間的摩擦所磨損穿透。
再看看那些百姓們被烈日暴曬得黝黑發亮的麵龐,上麵刻滿了歲月的痕跡和生活的滄桑。這一切都讓同行的小桂感到十分困惑不解,她實在想不通為何這些人會對神明和菩薩有著這般堅定不移的執著信念。然而,盡管內心充滿疑問,小桂還是從心底裏尊重他們的這份信仰,因為她深知,每一種信仰背後都承載著人們深深的情感寄托和精神追求。
在一個寧靜而神秘的夜晚,月光如水灑落在大地上。小桂一行人如同夜空中閃爍的星辰般,選擇了與那群朝拜者相同的山穀作為露宿之地。兩邊的帳篷彼此相鄰,近得仿佛能夠感受到對方的呼吸。它們靜靜地矗立在河邊,就像是守護著這片自然淨土的衛士。
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而過,發出悅耳動聽的聲響。人們紛紛從河中汲取清涼的水,用來烹飪美味的晚餐。嫋嫋炊煙升騰而起,彌漫在空中,散發出誘人的香氣。小桂坐在自己的帳篷裏,耳邊不時傳來對麵朝拜者們在飯前虔誠誦經的聲音。盡管那些經文的詞句模糊不清,但那低沉而莊重的語調卻如同一股溫暖的洪流,悄然湧入他的心間,讓他莫名地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安心和平靜。
夜色漸深,當整個世界都沉浸在甜美的夢鄉之中時,一陣輕微的腳步聲打破了這份寧靜。腳步聲由遠及近,最終停在了小桂他們的帳篷之外。原本安靜伏臥在一旁的獵狗大黃突然警覺地豎起耳朵,緊接著便“汪汪汪”地大聲叫了起來。這突如其來的叫聲瞬間驚醒了正在熟睡中的莫珺和莫三,兩人迅速翻身坐起,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一臉警惕地望向帳篷門口。與此同時,巴桑也被吵醒了,他動作敏捷地起身,順手拿起身邊的匕首,快步走向門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門外站著一個身影,由於光線昏暗,並不能看清其麵容。隻見那個人正焦急地對著莫珺說著什麽,然而他的口音極重,莫珺努力傾聽了半天,卻愣是一句也沒聽懂。正當莫珺感到困惑不解之時,巴桑及時走了過來,充當起了臨時翻譯官。經過一番交流之後,大家終於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來,朝拜者中有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病情突然加重,生命垂危,所以他們才冒昧前來請求幫助,希望小桂等人能夠前去查看並給予救治。
得知這個情況後,小桂沒有絲毫猶豫,立刻穿好了衣服,拎起醫藥箱,招呼著巴桑和山藥一同前往。莫珺擔心他們的安全,也緊緊跟隨著一起出發了。一路上,眾人腳步匆匆,心中都默默祈禱著那位老人能夠平安無事……
在一座略顯簡陋但卻十分堅固的帳篷之中,擠滿了一群男子。這些男子個個神情凝重,氣氛壓抑得讓人有些喘不過氣來。而在這群男子中間,有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正靜靜地躺在一張破舊的床鋪上。這位老人麵色如蠟一般焦黃,雙眼緊閉,呼吸也變得極其微弱,仿佛隨時都會咽下最後一口氣。
這時小桂走上前來,她熟練地伸出手指搭在了老人的手腕處,仔細地為他號起脈來。片刻之後,小桂緩緩地搖了搖頭,語氣沉重地說道:“不行了,老人家的脈象已經極為虛弱,我也是無力回天啊。不過,我還可以用針灸之術為他稍微延長一刻鍾的時間,好讓他能夠有機會向你們交待一下後事。”聽聞此言,其餘的人們紛紛點頭表示同意,眼中滿是悲痛與無奈。
隻見小桂從隨身的布包中取出幾根細長的銀針,小心翼翼地將它們插入到老人身上的幾處穴位之中。隨著銀針刺入肌膚,老人原本微弱的呼吸似乎稍稍平穩了一些,但那股彌漫在空氣中的死亡氣息依舊揮之不去。
施完針後的小桂默默地退到了帳篷之外,靜靜地等待著那一刻鍾的流逝。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整個營地都沉浸在一片死寂之中,唯有偶爾傳來的風聲打破這份寧靜。
終於,一刻鍾過去了。帳篷內突然傳出一陣撕心裂肺的哭聲以及低沉的誦經聲。顯然,那位老人最終還是沒能逃脫死神的魔掌,與世長辭了。不一會兒,便有幾個人走出帳篷,朝著小桂深深地行了一禮,表示對她的感激之情。隨後,他們便護送著小桂離開了這個充滿悲傷的地方。
第二天清晨,東方的天空剛剛泛起一絲魚肚白,四周還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霧氣,整個世界都顯得格外寧靜和神秘。小桂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從床上爬起來準備洗漱。當她走到院子裏時,不經意間瞥見一個身影正朝著遠處的山緩緩前行。
那個男人身材高大而健壯,背上馱著一個鼓鼓囊囊的麻袋,看起來沉甸甸的。小桂心生好奇,連忙向正在一旁忙碌的巴桑詢問道:“巴桑,這麽早那個人是去做什麽呀?”巴桑停下手中的活兒,抬起頭望了一眼那漸行漸遠的背影,神色平靜地回答道:“師父,他背著的是昨晚去世的那位老人的遺體,現在正要送往山頂的天葬台呢。”
聽到這裏,小桂不禁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愕。她下意識地用手捂住了自己的嘴巴,生怕一不小心叫出聲來。過了好一會兒,她才稍稍平複了心情,結結巴巴地說道:“天哪……原來藏族人死後竟然是采用天葬這種方式啊!在我們漢族人的觀念裏,‘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所以我一時之間有些難以接受。”
巴桑微微一笑,耐心地解釋道:“師父,天葬對於我們藏族人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我們相信通過將逝者的屍身獻給天空中的神靈,布施給天空中的神鳥禿鷲,可以幫助他們的靈魂得到安息,並早日轉世輪回。這不僅是一種喪葬儀式,更是我們表達對神明最深切敬意的方式。”
小桂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表示理解,但還是叮囑巴桑道:“雖然我尊重你們藏族的文化傳統,不過畢竟不同民族之間存在差異。以後如果有類似這樣的事情發生,希望你們能提前跟我說一聲,讓我心裏也有點準備。”巴桑欣然應允,表示一定會照辦。
喜歡花妖小桂請大家收藏:()花妖小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