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授針儀式
字數:4306 加入書籤
講完前麵的話,小桂才開始正式給他們講針灸之術。先介紹了針灸術的起源,“孩子們,今天我來給你們講講針灸的來曆和那些事兒。”小桂神醫坐在堂屋裏,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她身上,顯得格外柔和。
“咱們這針灸,可不是憑空來的。早在遠古的時候,那時候還沒啥先進的東西,人們就發現,身體被石頭碰到的地方,有時候疼得厲害,可過一會兒,別的地方的病痛倒像是被撞散了一樣,輕了不少。於是,聰明的先人們就開始琢磨,用尖尖的石頭去紮那些疼的地方,這就是最早的針灸,那時候叫砭石。”
“灸法呢,也是老早的事兒了。古人學會了用火,發現被火烤過的地方,病痛能好些。慢慢地,他們就學會了用火燒熱的東西去燙,後來發現艾草這東西好,溫熱又通經絡,就用它來做灸。”
小桂神醫頓了頓,眼神裏透著幾分深意:“到了咱們這個朝代,針灸已經是一門大學問了。《黃帝內經》裏頭,把針灸的道理想得透透的,經絡穴位、針刺手法,都寫得清清楚楚。後來,漢代的《針灸甲乙經》更是把這門學問整理得整整齊齊,成了後世學針灸的寶典。”
“針灸這事兒,可不止紮紮針、烤烤火這麽簡單。針法裏頭,有毫針刺法,那是最常用的,用細針紮進去,撚撚轉轉,提提插插,就能把氣血調順。還有梅花針,那是一簇針,輕輕彈在皮膚上,能治不少小毛病。要是碰到血瘀的,就用三棱針放放血;要是碰到寒濕重的,就用火針,借著熱勁兒把寒氣逼出來。”
“灸法也有講究。最常見的是艾灸,用艾絨搓成小炷兒,點著了放在穴位上,那熱氣能順著經絡走,把寒氣、濕氣都趕跑。要是碰到頑固的病,還可以隔藥灸,把藥放在艾絨下麵,藥力和熱力一起使,效果更好。”
“還有些別的法子,比如拔罐,把罐子扣在身上,吸出瘀血,也能通經活絡。要是碰到慢性病,還可以用線埋在穴位裏,慢慢地刺激,就像針灸一直在起作用一樣。”
小桂神醫看著徒弟們,眼神裏滿是期許:“孩子們,針灸這門學問,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你們學了,可不隻是為了給人治病,更是為了把這份智慧傳下去。這銀針雖小,卻是救命的寶貝;這艾絨雖輕,卻能驅散病痛。你們可要用心學,用心用,千萬別小瞧了它。”
徒弟們聽得入神,隻覺得心裏暖烘烘的。他們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不輕,但心裏也滿是自豪。
小桂神醫從自己的針包中輕輕取出一套銀針,陽光灑在針身上,泛起一層柔和的光暈。她拿起最長的那根針,輕輕摩挲著,聲音溫柔而有力:“孩子們,這最長的針,叫作‘長針’,也有人喚它‘芒針’。它針身細長,能深入經絡,直達病灶。常用來治療那些深藏於體內的頑疾,比如腰腿痛、關節痹症。用它紮針,就像是在經絡深處疏通一條被堵塞的河道,讓氣血能夠暢快地流動起來。”
她又拿起最短的針,針身小巧精致,仿佛一根細小的銀絲。小桂微微一笑:“這最短的針,叫‘毫針’。它雖短,卻最是靈活,針尖圓潤又鋒利,刺入皮膚幾乎不痛。常用於治療頭痛、失眠、咳嗽這些常見病症。用毫針時,手法要輕柔,就像春風拂麵,讓氣血在不知不覺中被引導、調順。”
接著,她拿起一根不長不短的針,針身微微有些彎曲,像是月牙的形狀。小桂解釋道:“這根針,叫‘圓利針’。它的針尖圓而鋒利,介於長針和短針之間,既能深入一些,又不會像長針那樣紮得太深。常用來治療肌肉酸痛、局部麻木這些病症。用它紮針時,手法要穩,就像在經絡上輕輕敲打,喚醒沉睡的氣血。”
小桂神醫放下圓利針,又拿起一根三棱形的針。這根針的針尖鋒利無比,寒光閃閃。她語氣嚴肅起來:“這根針,叫‘三棱針’。它的形狀像一個小小的三棱柱,針尖銳利,一般用來針刺放血。放血可不是小事,隻有在病情危急時才用得上。比如高熱昏厥、中暑昏迷、急性咽喉腫痛,這時候用三棱針在特定穴位放血,能迅速引出體內的熱毒,讓患者轉危為安。但記住,放血時一定要謹慎,針刺要快、準、狠,放血量也要恰到好處,多了少了都不行。”
最後,小桂拿起一束小小的針,針身短而密集,像一朵小小的梅花。她輕輕晃了晃,針尖在陽光下閃爍著光芒:“這叫‘梅花針’,又叫‘皮膚針’。它不是用來紮進身體深處的,而是輕輕敲打在皮膚表麵。常用於治療皮膚病,比如濕疹、瘙癢,或者調理身體的亞健康狀態。用梅花針時,手法要輕快,就像在皮膚上跳舞,讓皮膚在微微的刺激中蘇醒過來,促進氣血運行,排出體內的濕氣和毒素。”
小桂神醫將所有的針放回針包,目光溫柔地看著徒弟們:“針法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針灸的本質,是通過針刺和熱力來調和人體的氣血陰陽。你們要記住,每一根針都有它的使命,每一種針法都有它的特點。用針時,要心如止水,手如輕風,這樣才能真正發揮針灸的神奇功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徒弟們圍坐在小桂神醫身邊,聽得入神,眼神中滿是敬意和期待。他們知道,自己手中的銀針,不僅僅是治病的工具,更是傳承千年智慧的載體。而小桂神醫的教誨,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他們未來的醫路。
小桂拿起一根不長不短的針,針身光滑,針尖鋒利卻又不失圓潤。她輕輕摩挲著針身,仿佛在與它對話,然後抬起頭,目光溫柔而堅定地看著徒弟們:“現在,大家拿出針,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紮針試試。記住,針感是紮對了穴位時會有酸、麻、脹、痛的感覺。這並不是痛苦,而是氣血被引導、經絡被疏通的信號。大家先紮自己的合穀穴,它在手背上,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肌肉最高處,是常用的穴位之一,能緩解頭痛、發熱、牙痛、喉嚨腫痛等症狀。”
她頓了頓,繼續說道:“紮針時,要心平氣和,呼吸均勻。針要垂直刺入,力度適中,既不能太輕,也不能太重。紮進去後,慢慢撚轉,感受針下的變化。”
徒弟們聽了小桂的叮囑,紛紛取出自己的針具,開始在自己手上尋找合穀穴。屋裏頓時安靜下來,隻聽見輕微的呼吸聲和銀針與皮膚接觸的細微聲響。
幾個孩子反應各異。有的毫不猶豫地紮了下去,針尖一觸皮膚,便迅速刺入,臉上露出一絲輕鬆的表情,仿佛找到了正確的穴位;有的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然後緩緩地紮下去,眉頭微微皺起,似乎在努力感受針下的感覺;還有的則是手微微發抖,針尖在皮膚上試探了幾次,才終於紮了下去,隨即傳來一聲輕輕的“嘶——”,像是被針刺的本能反應。
接著,各種聲音在醫館裏此起彼伏。“嘶——”“哈——”“啊——”有的聲音是驚訝,有的是疼痛,還有的是舒緩後的歎息。小桂站在一旁,眼神溫柔地看著每一個徒弟,她知道,這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步。
突然,一個聲音打破了寧靜:“師父,我紮到了!有酸麻的感覺!”一個小徒弟興奮地舉起手,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小桂微微一笑,點了點頭,鼓勵道:“很好,這就是針感。記住這種感覺,以後紮針時,要盡量找到這種酸麻脹痛的信號。”
另一個徒弟卻皺著眉頭,一臉困惑:“師父,我怎麽沒感覺呢?”小桂走過去,輕輕握住他的手,幫他調整針的角度和深度,柔聲說道:“不要著急,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穴位的敏感度也不一樣。慢慢來,用心去感受。”
在小桂的指導下,徒弟們逐漸找到了針感。他們互相交流著經驗,臉上洋溢著興奮和自豪。雖然針刺帶來的酸麻脹痛並不舒適,但他們知道,這正是他們走向醫術之路的第一步。
小桂站在一旁,看著這些年輕的麵孔,心中滿是欣慰。她知道,這些孩子將來會成為這片土地上新的守護者,用他們手中的銀針,為更多的人驅散病痛,帶來希望。
緊接著,小桂開始細致入微地教導他的徒弟們如何準確無誤地定位並施針於自己身上的各個重要穴位。首先是內關穴,這個位於手腕內側約三橫指距離處的穴位,對調節心髒功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接著是曲池穴,它處於手肘彎曲時外側橫紋盡頭凹陷的地方,可以緩解上肢疼痛和發熱症狀;隨後便是足三裏,這一位於小腿前外側、膝蓋下方三寸左右的穴位,素有“長壽穴”之稱,對於調理脾胃、增強免疫力功效顯著;還有三陰交,此穴位在內踝尖直上三寸之處,乃是婦科要穴,對女性健康大有裨益;再者是陰陵泉,其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具有健脾利濕之效;接下來是太衝穴,位於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中,能夠疏肝理氣、平息肝火;而後是後溪穴,它在手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可通督脈、調頸椎;最後則是少商穴,位於拇指末節橈側指甲根角旁 0.1 寸處,善清肺熱、利咽喉。
在小桂耐心且專業的指導下,徒弟們起初雖然有些緊張和生疏,但隨著不斷地實踐練習,他們漸漸地掌握了紮針的技巧和要領,手法也變得越來越嫻熟起來。從最初的小心翼翼到後來的自信從容,徒弟們不僅學會了給自己精準地紮這些穴位,更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了中醫針灸的神奇與精妙。
喜歡花妖小桂請大家收藏:()花妖小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