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玉米

字數:4454   加入書籤

A+A-


    小桂帶著徒弟們又繼續在秦嶺的森林中穿行了兩天,終於走出了大山。眼前豁然開朗,一望無際的平原鋪展開來,一塊一塊的田地像大地的拚圖,整齊地排列著。田裏的人們在忙碌著,把玉米收割好,然後準備種冬小麥。一輛一輛的牛車、騾子車、人力車正在把一麻袋一麻袋的玉米和成捆成捆的玉米杆運送到各家各戶。
    太陽高懸,金色的光芒灑在廣袤的田野上,也灑在那些忙碌的身影上。田間,男人們穿著破舊的長袖衣服,戴著草帽,褲腿高高挽起,鞋子上沾滿了泥土。他們彎著腰,雙手緊緊握住玉米杆,小心翼翼地掰下成熟的玉米棒子。玉米葉子上布滿了毛茸茸的細刺,如果不把胳膊遮擋起來,身體裸露的地方就會被掛得火辣辣地疼。女人們也不甘示弱,她們動作麻利地將掰下的玉米棒子裝進麻袋,再用繩子紮緊袋口。汗水順著她們的額頭滑落,滴在泥土裏,瞬間便被大地吸收,仿佛連大地都在貪婪地汲取著這份辛勞。
    不遠處,幾個壯漢正揮舞著鐮刀砍玉米杆。鐮刀在空中劃出一道道銀色的弧線,發出“刷刷”的聲響。玉米杆應聲倒下,發出“撲通撲通”的聲音,像是在為這豐收的季節鼓掌。他們一邊砍,一邊將玉米杆整齊地堆放在田邊,準備運回家去。這些玉米杆,可都是寶貝,能當柴燒,能喂牲口,還能漚肥,一點都不會浪費。
    一輛輛牛車、騾子車、人力車在田間小路上穿梭,車輪滾滾,揚起一片片塵土。車上滿載著麻袋和玉米杆,麻袋鼓鼓囊囊的,像是裝滿了希望。趕車的人們吆喝著牲口,聲音裏透著疲憊,卻又帶著一絲喜悅。他們要把這些收獲運回家,儲存起來,為即將到來的冬天做準備。
    小桂看著這些忙碌的人們,心中不禁感慨萬千。他知道,這片土地上的豐收,絕不是偶然。這是關中平原的農民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四季都在這片土地上耕耘。春天播種,夏天除草,秋天收獲,冬天也不閑著,還要為來年的春播做準備。這是一場永無止境的輪回,卻也是他們生活的全部。
    小桂帶著徒弟們走進了一戶農家,想要討口水喝。主人熱情地招待他們,端上了剛從地裏掰回來的玉米,還煮了一鍋香噴噴的玉米粥。小桂一邊喝著粥,一邊和主人攀談起來。
    “今年的收成怎麽樣?”小桂問道。
    主人臉上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還不錯,玉米長得好,產量高。這多虧了老天爺幫忙,風調雨順的。”
    “那接下來呢?”小桂又問。
    “接下來可忙了。”主人歎了口氣,“玉米收完,就得趕緊翻地,準備種冬小麥。這冬小麥可不能耽誤,要是種晚了,來年收成就不好說了。”
    “翻地是個苦活兒啊。”小桂感慨道。
    “可不是嘛。”主人點頭,“得先把地裏的玉米杆清理幹淨,再用牛拉著犁把地翻一遍。這地翻不好,冬小麥的根就紮不下去,來年就長不好。翻完地還得平整,不然地裏坑坑窪窪的,種下去的麥子也長不齊。”
    小桂聽了,心中不禁對這些農民們充滿了敬意。他們不僅要在收獲的季節忙碌,還要為來年的播種做準備。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與土地、與自然、與時間賽跑,隻為了一家人的溫飽。
    吃飽喝足後,小桂和徒弟們告別了主人,繼續前行。他們走在田間的小路上,看著那些忙碌的人們,心中充滿了對這片土地的敬畏。這是一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也是一片充滿艱辛的土地。關中平原的農民們,用他們的雙手在這片土地上書寫著屬於他們的故事,一個關於汗水、希望和豐收的故事。
    路過一些農家,看到滿院子晾曬的玉米,用玉米衣綁成辮子,一串串金黃色的玉米掛在窗戶前,掛在晾曬架上,鋪在房頂上,仿佛到處都是金黃色的海洋。小桂看著這些金黃色的海洋,滿臉的欣慰和滿足。雖然這些不是她家的玉米,可是看著這樣豐收的場景,自己的內心也是幸福而溫暖的。她知道,這金黃的玉米背後,是無數個日夜的辛勤勞作,是汗水與泥土的交融,是關中平原上農民們對生活的執著與希望。
    打聽了幾家,終於找到一家有幾間空屋子能暫住的。這家的主人是個中年漢子,臉上帶著憨厚的笑容,一看就是個老實巴交的莊稼人。他熱情地招呼小桂和徒弟們,說這幾間屋子雖然簡陋,但能遮風擋雨,足夠大家住上一陣子了。小桂感激地點頭,讓徒弟們都去給主人家幫忙幹農活兒去了。徒弟們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仿佛早就憋了一肚子的力氣,等著在這片土地上施展一番。
    晚上吃過晚飯,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院子裏的燈光亮起,暖黃的光暈灑在每個人的臉上。大家都沒事,小桂帶著徒弟們一起,圍坐一圈,中間是蘆席圍成的糧食屯。每個人身後都是一堆曬幹的玉米,像是一個個小小的金山。大家邊聊天,邊剝玉米粒,氣氛熱鬧而溫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有的徒弟是扣下一排,然後用手一顆顆地剝,動作雖然慢,但仔細認真,不放過每一粒玉米;有的是用兩穗玉米互相擰著搓,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玉米粒在摩擦中脫落下來,散落在地上,像是金色的雨;還有的徒弟用一個特製的鐵筒把玉米放進去擰,那些玉米粒就“嘩啦啦”地脫落下來,聲音清脆悅耳,像是豐收的樂章。沒有人說話的時候,就聽見嘩啦啦的玉米粒成串掉落的聲音,那聲音在寧靜的夜晚裏回蕩,仿佛是大地的呼吸,是生命的節奏。
    很快,糧食屯裏的玉米粒就堆成了小山,金黃的玉米粒在燈光下閃閃發光,像是無數顆金色的珍珠。剝幹淨的玉米穗,被徒弟們隨手扔到空的竹筐裏,到時候燒火用。這些玉米穗雖然失去了玉米粒,但依然散發著淡淡的清香,那是土地的味道,是豐收的味道。
    小桂看著這一切,心中不禁感慨萬千。她想起了自己前世小時候,也是這樣和家人一起圍坐剝玉米粒的情景。那時候,雖然生活艱苦,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心裏總是暖烘烘的。如今,她帶著徒弟們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卻感受到了同樣的溫暖。這溫暖來自於豐收的喜悅,來自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助與友愛,更來自於這片土地上質樸的人民。
    “師傅,您看這玉米粒剝得怎麽樣?”一個徒弟抬起頭,臉上帶著自豪的笑容,手裏捧著一把金黃的玉米粒。
    小桂微微一笑,點了點頭:“不錯,幹得不錯。這玉米粒顆顆飽滿,看來今年是個豐收年。”
    “那可不,”旁邊的主人接過話茬,“今年風調雨順,莊稼長得好,這玉米粒又大又飽滿,看著就讓人歡喜。”
    “是啊,”小桂感慨道,“這豐收的背後,可都是你們這些莊稼人的辛勤付出啊。”
    “哪裏哪裏,”主人擺了擺手,“這都是土地的恩賜,我們隻是盡了份力罷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聊著,笑聲在院子裏回蕩。這笑聲裏,有對豐收的喜悅,有對生活的滿足,更有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
    夜幕降臨,萬籟俱寂,空氣中彌漫著玉米的香甜氣息,仿佛整個世界都被這股香味所籠罩。眾人沉浸在這股甜美的氛圍中,漸漸進入了夢鄉。有些人的夢境中,滿眼都是金黃的玉米,那飽滿的顆粒在陽光下閃爍著誘人的光澤,讓人垂涎欲滴。
    第二天清晨,陽光透過窗戶灑在眾人臉上,喚醒了他們。徒弟們紛紛起床,跟著主人家一同前往地裏幫忙砍玉米杆。在廣闊的田野裏,玉米杆如同一排排整齊的士兵,等待著人們的收割。
    徒弟們手持鐮刀,開始熟練地砍起玉米杆來。那男人在一旁指導著他們,告訴他們要挑選最嫩的杆子。他說:“這種最嫩的玉米杆,剝了皮後就像甘蔗一樣,可以直接啃著吃,味道甜絲絲的,可好吃啦!”
    巴桑和朗傑桑傑聽了,好奇地試了試。他們小心翼翼地剝開玉米杆的外皮,露出裏麵嫩綠色的莖幹。輕輕咬上一口,一股淡淡的甜味在口腔中散開,那味道就像清新的青草,讓人感到心曠神怡。而且,這玉米杆不僅味道好,還十分解渴,讓人忍不住多吃幾口。
    那男人看著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不禁感歎道:“在糧食減產的時候,這些玉米杆可都是人們的救命糧啊!那時候,連牲口都吃不上這麽好吃的玉米杆呢。”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過去艱苦歲月的感慨,也讓徒弟們更加珍惜眼前的食物。
    格桑眨著大眼睛,滿臉疑惑地看著多吉,然後轉頭看向那個男人,奶聲奶氣地問道:“哥哥,那個甘蔗是什麽呀?”多吉同樣一臉茫然,他撓了撓頭,似乎也對這個陌生的詞匯感到困惑。
    男人見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溫和的笑容。他耐心地解釋道:“甘蔗啊,它是一種生長在南方的植物,長長的杆子就像竹子一樣,但比竹子要粗一些。它的杆子可甜啦,可以直接咬著吃,也可以用來提煉糖呢。”
    多吉聽得入神,眼睛裏閃爍著好奇的光芒,忍不住插嘴問道:“你還做過生意呀?”男人點了點頭,輕輕歎了口氣,接著說道:“是啊,種地雖然能養活自己,但收入實在太少了。我們家也是前年才開始在農閑的時候,跟著別人到遠處去做點小生意,希望能多賺點錢。”多吉又說:“難怪你家有富裕的房子能借給我們住。”
    喜歡花妖小桂請大家收藏:()花妖小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