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離別與新程

字數:5949   加入書籤

A+A-


    當第一縷晨光灑在小鎮的青石板路上,小桂站在客棧門口,望著眼前熟悉的一切,心中湧起一絲不舍。小鎮的重建已然接近尾聲,那些因颶風而受傷的百姓也都恢複得差不多,紛紛搬回了自己的新家。曾經被颶風蹂躪的家園,如今又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小桂回頭看了看站在身後的夫君莫珺,他眼神中也帶著幾分留戀。莫珺輕輕歎了口氣,說道:“小桂,我們也該走了。”
    小桂點了點頭,轉身看向站在客棧門口的徒弟們。這些日子以來,他們跟著自己和莫珺經曆了無數的磨難,也成長了許多。如今,他們的眼中都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師傅,我們什麽時候出發?”大徒弟山藥問道,眼中滿是期待。
    “收拾一下東西,我們今日便往東走。”小桂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堅定。
    徒弟們立刻忙碌起來,將行李一一搬上馬車。小桂和莫珺也各自跨上馬背,準備出發。
    就在這時,小鎮的百姓們紛紛湧了出來,圍在客棧門口。他們的眼中滿是感激和不舍,紛紛將手中的禮物塞進小桂他們的馬車裏,或者從窗戶塞進車裏。雞蛋、玉米、自家釀的酒、自家蒸的糕點……各種各樣的禮物堆滿了馬車,甚至有些還從車窗裏溢了出來。
    “小桂姑娘,這是我家自己釀的酒,你們路上喝。”一位大娘手裏拿著一壇酒,硬是塞進了小桂的懷裏。
    “莫珺公子,這是我剛蒸的糕點,你們嚐嚐。”一位大嬸手裏拿著一籃子熱氣騰騰的糕點,塞進了莫珺的手中。
    小桂和莫珺看著這些淳樸善良的百姓,心中既感動又無奈。小桂連忙說道:“鄉親們,你們的心意我們領了,但我們不能拿這麽多東西。”
    “小桂姑娘,你們救了我們全鎮的百姓,這些禮物是我們的一點心意,你們一定要收下。”一位老者說道,眼中滿是感激。
    莫珺也連忙說道:“鄉親們,我們隻是做了應該做的事,你們不用這麽客氣。”
    但無論小桂和莫珺怎麽推辭,百姓們都不肯收回禮物。最後,小桂和莫珺隻能無奈地接受了這些禮物,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保管這些淳樸善良的心意。
    “鄉親們,我們走了。”小桂大聲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舍。
    “一路順風,小桂姑娘、莫珺公子。”百姓們齊聲說道,眼中滿是感激和祝福。
    小桂和莫珺帶著徒弟們,騎著馬,拉著滿載禮物的馬車,緩緩離開了小鎮。他們朝著東方走去,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
    小桂他們離開後,小鎮上的人們並沒有忘記他們的恩情。老道士在完全恢複後,帶著眾多鄉紳,來到了華山。他們在華山上刻碑立傳,宣揚小桂和莫珺救人的事跡。碑文上詳細記錄了小桂和莫珺如何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拯救了全鎮的百姓。
    “小桂姑娘和莫珺公子是我們全鎮的恩人,他們的事跡應該被後人銘記。”老道士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莊重。
    鄉紳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他們紛紛出資,修建了一座宏偉的祠堂,供奉著小桂和莫珺的畫像。祠堂裏香火不斷,百姓們紛紛前來祭拜,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
    而這個小鎮,也因為重新建造,給百姓們建了新家,讓百姓重新安家,所以被改名為“新安縣”。這個名字寓意著新的開始,新的希望,新的安寧。
    “新安縣,這個名字好啊,寓意著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一位大娘說道,眼中滿是欣慰。
    “是啊,多虧了小桂姑娘和莫珺公子,我們才能有今天的好日子。”一位大叔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感慨。
    新安縣的百姓們在新的家園裏,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他們時常會想起小桂和莫珺,想起那些曾經幫助他們的日子。他們會在祠堂裏點燃香燭,祈求小桂和莫珺平安,祈求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而小桂和莫珺,卻並不知道這一切。他們帶著徒弟們,繼續朝著東方走去,踏上了新的旅程。
    小桂和莫珺帶著徒弟們,一路向東行進。他們經過了許多城鎮和村莊,幫助了許多需要幫助的人。他們的名聲也逐漸傳開,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他們的事跡。
    “小桂姑娘和莫珺公子,他們是大英雄啊,救了我們全鎮的百姓。”一位路人說道,眼中滿是敬佩。
    “是啊,他們的事跡真是感人肺腑,讓人敬佩不已。”另一位路人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向往。
    小桂和莫珺聽到這些話,隻是微微一笑,並沒有多說什麽。他們知道,自己隻是做了應該做的事,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終於,他們來到了義馬。
    義馬,這個名字讓小桂和莫珺都感到有些好奇。他們聽說過這個地名,但卻不知道它的來曆。
    “師傅,義馬這個名字好奇怪啊,為什麽會叫義馬呢?”山藥好奇地問道。
    “這個地名確實有些特別,等我們到了義馬,說不定就能知道它的來曆了。”小桂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期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們進入義馬城,發現這裏的人們都非常熱情好客。他們紛紛圍上來,好奇地看著小桂和莫珺,眼中滿是敬佩。
    “你們就是小桂姑娘和莫珺公子吧?我們早就聽說過你們的事跡了。”一位大嬸說道,眼中滿是感激。
    “是啊,你們是大英雄啊,我們都非常敬佩你們。”一位大叔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激動。
    小桂和莫珺微微一笑,說道:“我們隻是做了應該做的事,大家不用這麽客氣。”
    “小桂姑娘,莫珺公子,你們一定要在我們這裏多住幾天,讓我們好好招待你們。”大嬸說道,眼中滿是熱情。
    “是啊,我們這裏有很多好吃的,你們一定要嚐嚐。”大叔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自豪。
    小桂和莫珺看著這些熱情好客的人們,心中感到非常溫暖。他們決定在義馬多住幾天,了解一下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
    “師傅,我們去義馬城的中心看看吧,說不定能發現一些有趣的事情。”山藥說道,眼中滿是期待。
    “好啊,我們也去轉轉。”小桂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輕鬆。
    他們一行人來到了義馬城的中心,發現這裏有一座祠堂,上麵的金字牌匾寫著“義馬祠”。院子中央有一座雕像,雕像上是一匹駿馬,馬的身上刻著“義馬”兩個大字。
    “師傅,那匹馬是什麽意思啊?”山藥好奇地問道。
    “我們過去看看吧。”小桂說道,帶著徒弟們走向雕像。
    他們來到雕像前,發現雕像的底座上刻著一行字:“義馬,因義馬救主而得名。”
    “義馬救主?”小桂和莫珺都感到有些好奇。
    “是啊,傳說很久以前,這裏有一位善良的村民,他養了一匹馬。有一次,他遇到了危險,這匹馬為了救他,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村民們為了紀念這匹馬的義舉,就把這個地方命名為‘義馬’。”一位老人說道,眼中滿是敬佩。
    “原來如此,這匹馬真是義薄雲天啊。”小桂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感慨。
    “是啊,它的義舉讓我們都非常感動。”莫珺說道,眼中滿是敬意。
    他們站在雕像前,心中充滿了對這匹馬的敬意。他們知道,這個地方的名字背後,有著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師傅,我們也去義馬的其他地方看看吧,說不定還能發現更多有趣的事情。”山藥說道,眼中滿是期待。
    “好啊,我們繼續走走。”小桂說道,帶著徒弟們繼續在義馬城中漫步。
    他們走過了義馬的大街小巷,了解了許多關於義馬的傳說和故事。他們發現,這個地方的人們都非常淳樸善良,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傳承著義馬的精神。
    “小桂姑娘,莫珺公子,你們看那邊。”山藥指著遠處的一座山說道,眼中滿是好奇。
    “那是什麽山?”小桂問道。
    “那是義馬山,傳說那匹義馬就葬在那裏。”一位路人說道,眼中滿是敬意。
    “義馬山?”小桂和莫珺都感到有些好奇。
    “是啊,義馬山。每年的清明節,我們都會去那裏祭拜那匹義馬,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路人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莊重。
    小桂和莫珺聽了,心中充滿了敬意。他們決定去義馬山看看,祭拜那匹義馬。
    他們帶著徒弟們,來到了義馬山。山上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他們沿著山路前行,來到了一座墓碑前。墓碑上刻著“義馬之墓”。
    隻聽旁邊有老人撚著胡子在說:“這義馬,其實是飲馬,因為當年項羽在這裏飲馬,所以叫飲馬,後來時間久了就叫成了義馬了。”另一位夫子模樣的人說:“不對,我聽說的是義馬原本叫‘驛馬’,古時候這裏是個驛站,來往的官差和行商都在此換馬休整,久而久之,人們就把這裏叫作‘驛馬’,後來傳著傳著,就變成了‘義馬’。”
    “哎呀,你們都錯了。”這時,一個聲音插了進來,眾人回頭一看,是一位背著藥簍、身著布衣的郎中。他自幼隨父學醫,走南闖北,見多識廣,放下藥簍,說道:“我聽我爹講過,這義馬還有一段神馬救村的傳說呢。據說很久以前,這裏發大水,眼看村子就要被淹,村口的老槐樹下突然閃出三道白光,化作三匹白馬,衝進洪水中,逼得洪水退去,保住了村子。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三匹白馬,就在老槐樹下建了白龍廟,村名也慢慢變成了‘義馬’。”
    小桂聽後,微微一笑,說道:“看來這義馬的來曆,還真有不少說法呢。不過,無論是項羽飲馬、驛站驛馬,還是神馬救村,都給這地方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莫珺點了點頭,說道:“是啊,這些傳說也從側麵反映了義馬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道、兵家必爭之地,曆經滄桑,卻始終有著不屈的生機。”
    山藥聽得入神,眼睛亮晶晶的,說道:“師傅,我覺得神馬救村的故事最神奇,要是真有那樣的神馬就好了。”
    格桑則拉著多吉的手,說道:“哥哥,要是我們也能遇到神馬,那該多好啊。”
    多吉摸了摸妹妹的頭,笑道:“說不定這義馬城裏,就藏著神馬的傳說呢。”
    朗傑和桑傑對視一眼,說道:“不管怎樣,這義馬的名字,背後肯定有許多動人的故事。咱們這次來,說不定還能挖出更多秘密。”
    多仁和卓瑪也覺得有趣,多仁說道:“等咱們在義馬多待幾日,說不定就能把這名字的來曆查個水落石出。”
    巴桑則笑著說:“不管名字怎麽來的,這地方既然叫‘義馬’,那肯定和‘義’字脫不了幹係。說不定,這裏的人們,骨子裏就帶著一股仗義疏財、見義勇為的勁兒呢。”
    眾人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覺得這趟義馬之行,或許真的會有些不一樣的收獲。
    喜歡花妖小桂請大家收藏:()花妖小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