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少林寺之二

字數:4913   加入書籤

A+A-


    這些天,巴桑帶著幾個師兄弟在空閑的時候,把少林寺上上下下都給跑遍了。他們像一群好奇的小猴子,到處探索著寺廟的每一個角落。有的地方他們隻是匆匆看過,但並不清楚其中的奧秘,就把問題一一記下來。現在,他們正走在回京的路上,馬車緩緩地行駛在官道上,車廂裏一片寧靜。巴桑覺得這正是向師父請教問題的好機會。
    “師父,我們去看過達摩洞了。”巴桑的眼裏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那個達摩洞可真神奇,聽說以前能映出達摩祖師的影子。師父,要是我天天在洞裏打坐,也能映出我的影子嗎?”他歪著腦袋,滿心期待地看著師父。
    小桂和莫珺相視一笑,莫珺輕輕搖頭,耐心地說道:“自然是不能映出來的。”他頓了頓,開始為巴桑解釋,“達摩洞在少林寺後麵的五乳峰上,是一個天然的石洞。這個洞不算很大,深大約7米,高和寬都有3米多。洞口用青石塊砌成了一個拱門,看起來很特別。洞裏麵供奉著達摩祖師和他的弟子們的石像,他們靜靜地坐在那裏,好像在和我們講很久以前的故事呢。”
    巴桑聽得入神,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莫珺。莫珺繼續說道:“傳說達摩祖師在達摩洞裏麵壁靜坐了九年。他每天都對著石壁打坐,心裏想著佛法,一動不動。時間過得可真快,九年就像一眨眼就過去了。當達摩祖師離開的時候,人們驚奇地發現,石壁上竟然留下了達摩祖師的身影,連衣服的褶皺都看得清清楚楚,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畫。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達摩祖師的功夫可真厲害呀!他不僅修煉了身體,還修煉了心靈,所以才會有這麽神奇的事情發生。當然啦,這隻是一個傳說,不過它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達摩祖師的堅持和毅力。”
    小桂接過話茬,語氣嚴肅又溫和:“你們仔細從醫學的角度去想想,一個人能堅持做九年一動不動嗎?”徒弟們紛紛搖頭,巴桑也皺起了眉頭,仔細思考著。
    “對啊!”小桂繼續說道,“如果一個人一動不動,身體會麵臨很多問題。肌肉會萎縮,關節會僵硬,而且人體需要定期進食、飲水和排泄。長時間不吃不喝,身體會脫水和營養不良,甚至危及生命。達摩祖師的故事雖然神奇,但更多的是象征他的精神,而不是真的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巴桑點了點頭,雖然有些失望,但他明白了師父的意思。小桂又補充道:“而且從物理的角度來看,人的身體成分和石頭的成分完全不同。皮膚和石頭之間沒有發生化學反應的條件,更不可能在石頭上留下清晰的人影。所以,達摩麵壁留影隻是一個美麗的傳說,用來激勵我們堅持和努力。”
    巴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他覺得這個解釋雖然有些複雜,但也很有道理。小桂看著他,微笑著說道:“不過,達摩祖師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那種堅持不懈、一心向佛的精神,才是我們真正需要追求的。你們以後也可以像他一樣,無論遇到什麽困難,都要堅持下去。”
    “還有你們非常崇拜的少林功夫,其實一開始是達摩祖師在打坐累的時候,就到洞外麵打拳,活動身體抵禦寒冷,創造出來的。禪修和武修都是證悟無上佛法的不同方法和途徑。”小桂笑著補充。
    “我們還聽說達摩祖師曾經一葦渡江。這個是真實的還是傳說呢?師父?”格桑在旁邊問。
    “我知道一葦渡江,我來講。”格桑的哥哥多吉搶著回答:“達摩祖師從印度來到中國,他要過長江的時候,身邊沒有船。這時候,他看到江邊有一位老婆婆,旁邊有一捆蘆葦。達摩祖師就走上前去,很有禮貌地向老婆婆要了一根蘆葦。他把蘆葦放在江麵上,然後就站在蘆葦上,就像坐上了一艘小船一樣,輕輕鬆鬆地渡過了長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達摩祖師不僅佛法高深,而且還有很高的智慧和輕功呢!他用一根小小的蘆葦就能過江,真是太神奇了。不過,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做人要有禮貌,像達摩祖師一樣,遇到困難的時候,要懂得向別人求助,而且要尊重別人。”
    “講的很好,多吉講的一葦渡江的故事確實是這樣的。”小桂耐心地聽多吉講完,先表揚了一下,然後再帶著徒弟們思考,“那我們現在來分析一下,這到底是傳說還是真實能發生的。”
    巴桑歪著腦袋,疑惑地說:“師父,我覺得一葦渡江聽起來好像不太可能呢。蘆葦那麽細,怎麽可能撐得住一個人的重量啊?”
    小桂點點頭:“巴桑說得有道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一葦渡江確實很難真實發生。首先,蘆葦的浮力是遠遠不夠的。一個人的體重至少有幾十公斤,而一根蘆葦的浮力根本無法承載這麽重的重量。其次,長江的水流湍急,即使蘆葦能浮起來,也很難在水麵上保持平衡。”
    莫珺也補充道:“而且,達摩祖師當時已經年紀不小了,身體的靈活性肯定不如年輕人。在湍急的江麵上,他很難保持平衡,更不用說穩穩地站在蘆葦上渡江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格桑聽了,有些失望地說:“那這個故事是不是就完全不可能了呢?”
    小桂笑了笑:“雖然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一葦渡江很難真實發生,但這個故事卻有著重要的象征意義。它象征著達摩祖師的智慧和勇氣。他敢於嚐試,敢於麵對困難,這種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多吉想了想,說道:“師父,我覺得這個故事也可能是後人為了表達對達摩祖師的敬仰而編寫的。就像少林寺的很多傳說一樣,雖然不一定真實,但卻有著深刻的意義。”
    小桂讚許地點點頭:“多吉說得很好。這些傳說雖然不一定真實,但卻承載著我們對先輩的敬仰和對佛法的追求。它們激勵著我們不斷努力,不斷前進。”
    巴桑聽了,眼睛一亮:“師父,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像達摩祖師一樣,勇敢地去嚐試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呢?”
    小桂笑著摸了摸巴桑的頭:“當然可以。隻要我們有堅定的信念和勇氣,就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不過,我們也要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去分析問題,不能盲目地相信傳說。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少林寺的精神。”
    徒弟們聽了,都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他們明白了,傳說雖然美麗,但科學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同樣重要。而他們要做的,就是將這兩者結合起來,用智慧和勇氣去開創屬於自己的未來。
    朗傑和桑傑是曾經在藏地的寺廟出家過的,他們對漢地的佛法和寺廟也很好奇。他們一路上都對少林寺充滿了期待,總覺得這裏的一切都和他們熟悉的藏地寺廟有著很大的不同。於是,他們忍不住問:“師父,這漢地的佛法和我們藏地的佛法好像是不同的。”小桂微微一笑,啟發地問:“那你們兩人說說看,都有哪些不同呢?”
    朗傑想了想,率先開口:“穿的服飾不同,藏地的僧侶穿的是紅色的袈裟,顏色鮮豔,一眼就能認出來。而漢地的僧侶穿的大多是黑色或灰色的僧袍,看起來很樸素。”他邊說邊用手比劃著,好像在回憶藏地寺廟裏那些身著紅袍的僧侶們。
    桑傑接著說:“寺廟也不一樣,我們藏地的寺廟顏色非常鮮豔,屋頂大多是金黃色的,牆壁是紅色的,上麵還畫著各種精美的壁畫,五彩斑斕的。而這裏的少林寺,顏色就比較單一,大多是灰色和土黃色,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他轉過頭,望著少林寺那古樸的建築,眼神裏滿是好奇。
    小桂點了點頭,鼓勵他們繼續說下去:“你們觀察得很仔細,還有別的不同嗎?”
    朗傑撓了撓頭,想了想,又說:“還有,我們藏地的寺廟裏有很多轉經輪,僧侶們一邊轉著經輪一邊念經,感覺很神聖。可是在這裏,好像沒有看到轉經輪呢。”
    桑傑也補充道:“對呀,還有我們藏地的寺廟裏有很多佛塔,每一座佛塔都有它獨特的意義。而這裏的寺廟,佛塔好像比較少。”
    小桂聽了他們的回答,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你們說得都很對。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雖然都源自印度,但在發展過程中,因為地域、文化等不同,形成了各自獨特的特點。”
    他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藏傳佛教的服飾鮮豔,是為了在廣袤的高原上,讓僧侶們更容易被辨認,也體現了藏族人民對色彩的喜愛。而漢傳佛教的服飾樸素,是為了體現僧侶們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
    “藏地的寺廟顏色鮮豔,是為了在高原的藍天白雲下,顯得更加醒目和莊嚴。而少林寺的顏色單一,是因為它所在的中原地區,文化更注重內斂和含蓄。少林寺的建築風格也體現了這種文化特點,莊嚴肅穆,讓人一進來就能感受到一種寧靜和祥和。”
    “至於轉經輪和佛塔,它們是藏傳佛教獨特的修行方式和文化象征。轉經輪代表著佛法的流轉和傳播,佛塔則是對佛祖和佛法的敬仰和紀念。而漢傳佛教雖然沒有轉經輪,但也有自己的修行方式,比如禪修、誦經等。少林寺的佛塔雖然少,但每一座佛塔都有它重要的曆史意義,比如塔林,那裏安葬著曆代高僧的遺骨,是少林寺的精神象征。”
    朗傑和桑傑聽了小桂的解釋,眼睛都亮了起來。他們沒想到,這些看似簡單的不同,背後竟然有這麽多深刻的原因和意義。
    朗傑興奮地說:“師父,那我們能不能多了解一些漢傳佛教的修行方式呢?我覺得禪修聽起來很神奇。”
    小桂笑著點了點頭:“當然可以。禪修是一種通過冥想來淨化心靈、提升智慧的修行方式。你們不是體驗過了嗎?”
    桑傑也迫不及待地點頭,“是的是的,禪修和武功我們都體驗了。”
    小桂哈哈大笑:“少林寺的武術確實很有名,不過武術隻是修行的一部分。要想真正學好武術,首先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堅韌的毅力。你們要做好吃苦的準備哦。”
    朗傑和桑傑對視一眼,眼中滿是堅定和期待。他們知道,這次來到漢地,來到少林寺,體驗不同的修行方式,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馬車繼續在官道上緩緩前行,朗傑和桑傑坐在車廂裏,一邊聽著小桂講著少林寺的故事,一邊憧憬著未來的生活。
    喜歡花妖小桂請大家收藏:()花妖小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