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初禪天
字數:3985 加入書籤
蕭天歌站在七寶天階之上,竟有些不自在地搓了搓手指。
這清淨莊嚴的色界天境,與他預想中的試煉大相徑庭。
沒有刀光劍影,沒有生死相搏,反倒讓他這個慣常在血火中求存的人有些手足無措起來。
一位天人注意到他的不適,踏著蓮步翩然而至。
那天人玉麵含笑,雙手合十行了個標準的佛禮:\"施主初臨色界,可是心有困惑?\"
蕭天歌向來是人敬一尺,他還一丈。
見狀立即整肅麵容,同樣合十還禮:\"確實困惑。不知此界考驗為何?又當如何通過?\"
天人聞言莞爾,廣袖輕拂間,雲氣化作蒲團:\"此乃色界四天中的初禪天。施主若有雅興,不妨與我等參禪論道。\"
\"初禪天?\"蕭天歌劍眉微蹙。
\"正是。\"天人指尖凝出一朵青蓮,\"無言無語,無憂無欲。初禪已超脫欲界之苦,不染世俗五欲,心境澄明如鏡,故稱"清淨天"。\"
蓮瓣舒展,現出三重天境虛影,\"梵眾、梵輔、大梵三天同在初禪,因福德深淺,分作臣民、宰輔、君王之別,儼然一方佛國。\"
蕭天歌望著蓮中幻化的天宮勝景,突然輕笑出聲:\"這麽說,此關考驗是要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天人但笑不語,隻是將青蓮輕輕推向他的眉心。
蓮瓣觸及肌膚的刹那,蕭天歌眼前驟然展開萬裏雲海——隻見無數天人端坐雲端,有的誦經,有的入定,更有甚者化作虹光穿梭於諸天之間。
他們麵容安詳,不見半點殺伐之氣。
戰戟在鞘中突然發出一聲清越錚鳴,似在提醒主人莫要沉溺。
蕭天歌猛然回神,發現那天人正意味深長地注視著自己手上的凶兵。
\"好個清淨天。\"他按住躁動的戟柄,眼中精光乍現,\"可惜蕭某的修羅道,不在放下,而在拿起。\"
那天人卻含笑擺手:\"非也非也。施主的手便是最好的鞘,放不放下又何妨?\"
蕭天歌眉頭一挑:\"大師就不怕我管不住手腳,攪了這清淨道場?\"
天人依舊笑意溫潤,如沐春風:\"貧僧觀施主眉間有佛光隱現。能讓施主出手的,想必本就不是清淨之地。倒是要勞煩施主代為清理了。\"
雲海間梵音輕蕩,將這番對話襯得愈發玄妙。
蕭天歌朗聲一笑:\"那倒是在下唐突了!\"說罷竟隨手將戰戟拋入雲海,赤手空拳而立,眉宇間不見半點懼色。\"不知大師要論何道?\"
天人合十行禮:\"貧僧論的是小道,不過"不貪不嗔不癡不慢"八字。\"
\"哈哈哈!\"蕭天歌仰天大笑,\"我這貪嗔癡慢四戒可是犯了個遍,說出來怕是要惹大師不快。\"
天人廣袖輕拂:\"道不論不明,施主但說無妨。\"
蕭天歌索性盤腿而坐,直言不諱:\"我想說若不貪,必被後來者踩在腳下;若不嗔,隻能任人欺淩掠奪;若不癡迷武道,何以在這弱肉強食的世道立足;若不慢,何以明自己得失,知自己長短?還請大師指點迷津。\"
天人依舊含笑,眼中慧光流轉:\"說來說去,不過"不貪不嗔不癡不慢"罷了。\"
蕭天歌搖頭失笑:\"談何容易?大師說得輕巧,怕是超脫塵世太久了吧。\"
\"施主已然做到了。\"天人突然正色,\"知"度"者,即是"不"。\"
話音未落,雲海中突然浮現蕭天歌過往的一幕幕:他貪求力量卻知適可而止,他嗔怒衝天卻從未濫殺,他癡迷武道卻始終堅守本心,他傲視群雄卻不忘提攜後進。
蕭天歌怔然,忽覺腰間一沉——那柄墜入雲海的長戟不知何時已悄然歸鞘。
蕭天歌見此一怔:\"這是何意?\"
天人含笑拂袖,雲氣流轉間顯出一片澄明:\"施主心中的刀未曾放下,手上的刀放與不放,有何分別?若心中的刀放下了,那手上拿刀又有何妨?\"
這話如晨鍾暮鼓,震得蕭天歌心頭一顫。
他忽覺慚愧,整肅衣冠,恭恭敬敬地深施一禮:\"受教了!\"
回想方才,自己咄咄逼人,早已失了論道的從容。
而眼前這位天人始終不卑不亢,不疾不徐。
既看穿了他的浮躁,又明了他的本心。
原來這一場論道,論的從來不是勝負對錯,而是彼此間那一份難得的相知與印證。
雲海之上,梵音輕蕩。
蕭天歌忽然明白,這色界天的考驗,或許正是要他在刀光劍影之外,尋得另一番境界。
那天人垂首合十,衣袖輕拂間雲開霧散:\"施主既已悟得,便請更上一層。\"
蕭天歌腳步微頓:\"這般便算過了?\"
\"初禪三重天,本是一體。\"天人指尖綻開一朵青蓮,蓮中映出萬千身影,\"施主心中既有梵眾,這梵眾天自然要為施主行個方便。\"
蕭天歌望著蓮中倒映的追隨者們虔誠的麵容,忽覺心頭澄明。
他鄭重再施一禮,順著天人指引的方向,踏上了通往更高天階的雲梯。
每步落下,足底便生出一朵金蓮,托著他向那霞光萬丈的更高境界而去。
蕭天歌拾階而上,雲階盡頭又見一位天人靜立相候。
這天人眉間一點朱砂,手持玉笏,氣度較先前那位更為莊嚴。
\"施主有禮。\"天人執笏行禮,聲音如金玉相擊,\"此乃梵輔天境,貧僧忝為此界執事。\"
蕭天歌還禮道:\"不知此界有何玄機?\"
天人廣袖輕拂,雲氣中現出萬千景象:\"梵輔天者,猶如世間官吏。既要督促眾生勤修經典以開智慧,又要規勸眾生端正心念不墮邪見。\"
玉笏所指處,可見天人正在雲端講經說法,又或於市井間調解紛爭。
\"更要勸化眾生廣結善緣,口出妙語;導引眾生多行善舉,修身養性。\"景象變換間,又見天人指點凡人布施行善,勸誡惡徒改過自新。
蕭天歌若有所思:\"如此說來,此界天人皆是督導眾生向善的引路人?\"
\"正是。\"天人頷首,\"梵輔天眾以監督調伏為修行,既要嚴於律己,更要寬以待人。既要如明鏡照見眾生過失,又要似慈母嗬護稚子成長。\"
說罷,天人將玉笏輕輕一點,雲階盡頭現出一道虹橋:\"施主若能明此中真意,便可直入大梵天境。\"
蕭天歌目光灼灼地望著眼前這位持笏天人,忽而展顏一笑:\"那敢問大師,您修的又是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