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瞞天過海一)

字數:3614   加入書籤

A+A-


    “瞞天過海”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一計。
    含義
    這一計的核心在於故意製造一種假象,讓對手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被誤導,從而實現自己的目的。就像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巧妙地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讓對方在自以為安全、熟悉的情境中放鬆警惕,如同瞞著老天,讓自己順利地渡過“大海”完成任務或者達到戰略目標)。
    原文及翻譯
    原文是“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意思是如果防備得十分周密,往往會讓人鬥誌鬆懈;平常看慣的事情,就不容易引起懷疑。秘密的謀劃常常隱藏在公開的事物裏麵,而不是和公開的事物相對立。非常公開的事物中往往隱藏著非常機密的計謀。
    故事案例
    隋代賀若弼渡江滅陳:在隋朝統一江南的過程中,隋將賀若弼奉命統領江防,要進攻陳國。他頻繁地組織沿江守備的軍隊換防,每次換防都大張旗鼓。一開始陳國以為隋朝要進攻,就集結軍隊準備迎戰,結果隋朝軍隊並沒有進攻,時間長了陳國就習以為常,不再戒備。後來賀若弼率領大軍渡江進攻陳國時,陳國沒有察覺,隋軍因此輕鬆過江,為滅陳之戰取得了關鍵的先機。賀若弼就是利用頻繁換防的公開行動來隱藏真正的進攻意圖,讓陳國產生了麻痹心理。
    在生活中的應用
    商業談判:例如在商業談判中,一方可能會故意透露一些無關緊要的信息或者提出一些看似合理但其實是誤導對方的方案。比如,一家公司想購買另一家公司的專利技術,在談判初期故意表現出對一些周邊小技術的濃厚興趣,並且在價格上反複討論,讓對方以為自己最關注的是這些小部分,從而在核心專利技術的價格談判上放鬆警惕,最終以更有利的價格達成交易。
    體育比賽:在體育賽事中,也有類似的情況。比如在籃球比賽中,進攻方可以通過頻繁地傳球、球員的無球跑動等看似常規的戰術配合,讓防守方的注意力分散,然後突然發動一次出其不意的快攻或者遠投,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這就是利用“瞞天過海”之計,讓防守方被平常的戰術表象所迷惑,忽略了真正的進攻意圖。
    1. 蘋果公司iphone發布
    策略應用:在iphone發布前,蘋果公司嚴格保密產品信息,同時放出一些誤導性信息。例如,有消息稱蘋果在研究一款改良版的ipod,這使得競爭對手和消費者都沒有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一款即將顛覆手機行業的革命性產品上。蘋果公司還利用各種保密措施,如限製內部人員接觸關鍵信息、使用代號等,讓外界對iphone的真實麵目知之甚少。
    效果:當iphone正式發布時,震撼了整個手機市場和消費者群體。它迅速搶占市場份額,改變了智能手機的發展方向,打了競爭對手一個措手不及。
    2. 可口可樂新品推廣
    策略應用:可口可樂公司在推出一款新口味飲料時,可能會先進行小規模的、看似普通的市場測試。在測試過程中,不會過度宣揚產品的創新性和重要性。比如,在一些特定區域的超市中,將新產品放在普通貨架位置,包裝設計也比較低調,和其他普通飲料混在一起,讓消費者和競爭對手覺得這隻是一款常規的新品嚐試。
    效果:在收集足夠的市場反饋後,可口可樂公司會根據數據調整營銷策略,然後突然加大推廣力度。當全麵推廣時,消費者才發現這款飲料的獨特之處,而競爭對手由於一開始沒有重視,在市場競爭中就會處於被動地位。
    3. 汽車公司概念車策略
    策略應用:許多汽車公司會在車展上展示概念車。有些概念車看起來非常酷炫,但汽車公司會故意放出一些技術難點尚未攻克、成本過高難以量產等消息,讓競爭對手和消費者認為這款車隻是一個美好的設想。然而,實際上汽車公司可能已經在幕後解決了這些問題,或者有計劃地降低成本。
    效果:當這款概念車突然宣布量產上市時,就會吸引大量消費者的關注,在市場上獲得先機。比如特斯拉在早期展示ode 3概念車時,外界對其能否按時量產及實際性能存在諸多懷疑,但特斯拉通過技術研發和生產工藝改進,成功量產並收獲了大量訂單,瞞過了競爭對手和部分消費者,在電動汽車市場占據了重要地位。
    古代戰爭中有不少運用瞞天過海的案例,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1. 薛仁貴助唐太宗渡海征遼:
    背景: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禦駕親征,領三十萬大軍準備攻打高麗。當大軍來到海邊時,唐太宗因對大海心生恐懼而後悔出征。
    計策實施:大軍總管張士貴無計可施,向薛仁貴請教,薛仁貴便策劃了瞞天過海之計。他讓一個豪民實際上是新招壯士薛仁貴扮成)邀請唐太宗到海邊的家中做客,那家中萬戶皆用彩幕遮圍,十分嚴密。唐太宗在裏麵宴飲甚樂,不久後卻聽到風聲四起,波響如雷。此時揭開彩幕一看才發現已在大海之上,而大軍也在不知不覺中渡過了大海。這一事件讓此計得名“瞞天過海”,且幫助唐太宗克服了對渡海的恐懼,成功踏上東征之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2. 隋滅陳之戰:
    背景:隋文帝任賀若弼為行軍總管,出兵攻滅陳國。陳朝憑借長江天險,在江防上有一定的優勢,隋朝想要渡江作戰存在一定難度。
    計策實施:賀若弼組織隋軍頻繁調防,每次調防都命隋軍在曆陽今安徽和縣)一帶集結。集結時隋軍還大造聲勢,吸引陳國注意。陳國起先以為隋軍準備渡江,動員全軍抗敵,隨後卻發現隋軍隻是調防,便放鬆警惕,也不再部署防禦。公元589年正月初一清晨,隋軍趁著陳朝歡度春節、防備鬆懈之際突然渡江,陳國居然毫無覺察,隋軍一舉滅陳。
    3. 韓信破齊之戰:
    背景:韓信率領軍隊攻打齊國,齊國軍隊有一定的防守力量,且對漢軍的行動有所警惕。
    計策實施:韓信讓軍隊悄無聲息地從海上進軍。齊國軍隊一直關注著陸地的情況,沒有想到漢軍會從海上發動進攻,對海上的防備非常鬆懈。最終韓信的軍隊順利登陸,打了齊國軍隊一個措手不及,大獲全勝,一舉扭轉了戰局。
    4. 唐滅東突厥之戰:
    背景:唐朝初期,東突厥帝國位於唐朝的北方,經常侵擾唐朝邊境地區,對唐朝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計策實施:唐朝將領李靖采用了瞞天過海的戰術。他率領一支部隊從山西方向出發,向東突厥軍隊發起攻擊。在戰鬥中,李靖利用東突厥軍隊對唐朝的輕視和驕傲情緒,故意示弱,讓東突厥軍隊認為自己已經取得了勝利。當東突厥軍隊開始追擊唐朝軍隊時,他們發現自己被引入了一個陷阱。李靖的主力部隊已經在東突厥軍隊的側翼形成了包圍圈,將東突厥軍隊圍困在了一個不利的地形上。東突厥軍隊被圍後,糧草斷絕,士氣低落,最終全軍覆沒。
    喜歡借古鑒今請大家收藏:()借古鑒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