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把柄計一)

字數:3153   加入書籤

A+A-


    人情36計中的把柄計是一種在人際交往等場景中具有特定作用和方法的策略,以下是具體講解:
    含義
    生活中的物品安有把柄方便使用,在人情關係學中,把柄計就是尋找或製造把柄,以此控製他人,使其為我所用、聽我調遣。
    把柄的類型
    性格弱點:性格急躁者可用激將法,其趣味、喜好也可作為打開欲望之門的鑰匙,用其最喜歡或忌諱的東西誘惑或打擊,就能讓其授人把柄。
    隱私醜聞:如緋聞、受賄、罪行等隱私,掌握這些就可使他人受製於我,在談判、競選、糾紛中常能發揮巨大效力。
    隨機失誤:比如辯論中的口誤等隨機出現的把柄,應及時抓住窮追猛打。
    實施方法
    打草驚蛇,詐開其口:故意說出已知的一點事,使對方相信已掌握全部罪證,讓其驚慌失措交代所有事情。如有些法官會用此策略讓罪犯坦白。
    引蛇出洞,設下圈套:已掌握製服對手的證據,但時機或環境不適宜時,采取措施引誘對手進入所需時機或環境,再一舉擊潰。如買假酒的父親巧妙引店主入圈套。
    故作無理,帶出馬腳:運用激將法等,讓對方在情緒激動等情況下露出破綻。如男青年用計讓誣告他的富婆不打自招。
    投其所好,滿足欲求:給人機會,投其所好,使其不斷流露出可被利用的要素,從而暗中抓住把柄。如有人會針對當官者的喜好,用利益、美色等讓其授人以柄。
    案例
    漢代朱博上任左馮翊後,得知尚方禁曾強奸他人妻子並賄賂功曹一事。朱博召見尚方禁,尚方禁做賊心虛如實交代,朱博便讓他做自己的耳目。之後朱博又召見受賄的功曹,令其寫下受賄劣跡,最後雖未懲處但讓功曹此後盡心盡責工作。朱博巧妙地利用把柄,成功地控製了下屬,為自己所用,達到了治理地方的目的。
    在運用把柄計時要保持謹慎和理智,避免過度依賴和濫用。在與人相處時更應該注重真誠、信任和尊重,不能僅依靠這種策略來建立人際關係。
    人情36計中把柄計的底層邏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心理層麵
    利用恐懼心理:人對自身把柄被暴露後的不良後果有恐懼心理,如名譽受損、遭受懲罰等。把柄計就是利用這種恐懼,讓對方為避免後果而屈服,按照施計者的意願行事。
    抓住心理弱點:人在麵對威脅時心理防線易被突破。把柄計通過威脅暴露把柄,讓對方產生緊張、焦慮等情緒,使其在心理上處於劣勢,難以理性應對,從而被施計者掌控。
    利益層麵
    建立利益關聯:施計者掌握把柄後,與對方建立起一種特殊的利益關係。對方為了自身利益免受把柄暴露的損害,隻能選擇配合施計者,以犧牲部分利益來換取把柄不被公開。
    實現利益博弈:把柄成為施計者在利益博弈中的重要籌碼。在雙方有利益衝突或合作的情況下,施計者通過適時拋出把柄,改變博弈態勢,使利益天平向自己傾斜,為自己爭取更多利益。
    信息層麵
    信息不對稱優勢:施計者掌握對方把柄,形成信息不對稱。對方不知道施計者會何時、以何種方式利用把柄,而施計者則可根據需要隨時利用這一信息優勢,占據主動地位,對對方進行牽製。
    信息控製與釋放:施計者對把柄信息有絕對控製權,可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釋放以及釋放多少。通過有策略地透露部分把柄信息,給對方造成壓力,迫使對方就範,同時又不完全暴露,以保持持續的威懾力。
    除了前麵提到的朱博利用把柄控製下屬的案例外,還有以下人情36計中把柄計的經典案例:
    王魯“打草驚蛇”暴露恐懼
    唐朝時,縣令王魯貪汙受賄,下屬也紛紛效仿。一天,他看到百姓聯名告發主簿受賄的狀子,擔心牽連自己,不由自主在狀子上批下“汝雖打草,吾已驚蛇”。這雖不是王魯有意為之,但暴露了他心中有鬼的把柄,從側麵反映出其貪汙的情況,讓百姓更確定他們的猜測,也讓其在麵對上司審查等情況時處於被動地位。
    蔣介石“調虎離山”瓦解黔係
    20世紀30年代,蔣介石為控製貴州,設計調虎離山。他先讓張學良配合,以帶王家烈坐飛機看貴陽美景為由,將王家烈騙上飛機帶離貴州。隨後蔣介石以王家烈剿共不力為把柄,命中央軍開進貴州,瓦解了黔係勢力,任命親信為貴州省主席,撤換王家烈親信,改編其軍隊。
    張居正“一石二鳥”除對手
    明神宗即位時,朝廷大權由太監馮保、內閣大學士高拱和張居正分掌。張居正為獨攬大權,先與高拱套近乎,稱兄道弟。然後利用高拱與馮保之間的矛盾,以及高拱在宮中勢力較弱的情況,暗中聯合馮保。同時製造一些謠言和事端,暗示高拱有不臣之心,抓住高拱性格上的剛直和在一些決策上的失誤等把柄,將其排擠出朝廷。之後又利用馮保在宮中的一些行為引起的不滿等把柄,逐漸削弱馮保的勢力,最終實現獨攬大權。
    父親“引蛇出洞”退假酒
    某大學生父親買了假茅台酒,拿著假酒去小店,先故意說這年頭假茅台多,又編自己在別處買假酒的經曆,店主為證明自己酒真,不斷給出建議。等時機成熟,父親拿出假酒讓店主看怎麽辦,店主隻好退款,父親成功利用店主急於證明自己無假貨的心理,設下圈套,抓住店主賣假酒的把柄讓其就範。
    男青年“故作無理”脫糾纏
    一位富婆包養一青年男子多年,男子與另一女子相戀後,富婆設計陷害他強奸。法庭上,法官問男子是否強奸,男子故意承認隻強奸一次,富婆急喊兩人同居多年強奸有幾百次,結果不打自招,男子無罪,擺脫了富婆糾纏。
    喜歡借古鑒今請大家收藏:()借古鑒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