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拆台計一)
字數:3001 加入書籤
以下是對人情36計中“拆台計”的講解:
含義
“拆台計”從字麵意思理解,就是通過一些手段破壞對方的計劃、行動或使其處於不利的局麵,在人情世故的範疇內,主要是指在人際交往等場景中,運用策略讓對方的想法、行為等無法順利實施,使對方的“台”如麵子、計劃、優勢等)被拆掉。
常見做法
揭露缺點或錯誤:在合適或不合適的時機,指出對方的缺點、錯誤或過去的失敗經曆等,讓對方在眾人麵前出醜或降低其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從而破壞對方想要樹立的良好形象或推進的事情。例如在會議上,當某人提出方案時,直接指出其方案中曾經出現過的類似失敗案例,讓大家對該方案產生質疑。
製造幹擾:通過各種方式幹擾對方的行動或計劃實施。比如在對方準備重要活動時,故意安排一些意外事件或瑣事,分散其精力,使其無法專注於原本的事情,導致活動出現問題。像在對方籌備婚禮時,安排人在當天說一些讓新人分心的事情,影響婚禮的順利進行。
切斷支持:如果對方的事情需要他人支持或合作才能完成,就想辦法切斷這些支持。比如勸說合作夥伴不要與對方合作,或者讓對方的支持者改變主意等。比如勸說供應商不要給對方提供貨物,使對方的生產計劃無法進行。
運用場景與目的
競爭場景:在職場競爭、商業競爭等場合,為了讓自己獲得優勢,可能會使用拆台計來削弱對手。如在公司內部競聘時,揭露對手的工作失誤,增加自己競聘成功的機會。
人際衝突:當與他人發生矛盾或衝突時,可能會用拆台計報複對方,讓對方難堪或受挫。比如兩人有矛盾,一方在另一方組織的聚會時,故意說一些破壞氣氛的話,讓聚會不歡而散。
維護自身利益:當感覺對方的行為或計劃會損害到自己的利益時,可能會采取拆台計來保護自己。例如同事要做一個項目可能會搶自己的功勞,就想辦法找出項目的問題,讓其無法順利開展。
拆台計雖然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達到一些目的,但如果使用不當或過於頻繁,容易引起他人反感,破壞人際關係,所以要謹慎使用。
人情36計中“拆台計”的底層邏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心理層麵
利用人性弱點:人都有好麵子、怕出醜、希望被認可等心理。“拆台計”就是抓住這些人性弱點,通過揭露、幹擾等方式,讓對方陷入尷尬、焦慮等負麵情緒中,從而影響其行為和決策。比如在公開場合指出對方的錯誤,利用了對方害怕在眾人麵前丟臉的心理,使其因慌亂而無法正常發揮。
引發從眾心理:當一個人的缺點或問題被暴露時,周圍的人可能會受到影響,對其產生負麵看法,進而形成一種群體的負麵評價。“拆台計”利用了這種從眾心理,通過製造負麵信息,引導他人對目標對象產生不良印象,削弱其在群體中的影響力。
利益層麵
資源爭奪邏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各方存在競爭關係。通過“拆台”可以使競爭對手在獲取資源的過程中出現問題,從而為自己爭取更多機會。比如在項目招標中,揭露對手的資質問題,使其失去競標資格,自己就增加了中標幾率。
關係維護與重塑:從自身利益出發,當認為對方的行為或存在對自己的關係網絡有威脅時,可能會通過“拆台”來維護或重塑關係。比如有人試圖在團隊中拉幫結派、壯大勢力,對自己地位構成威脅,就可能拆其台,以穩固自己在團隊中的地位。
策略層麵
信息控製與利用:掌握並利用對對方不利的信息是“拆台計”的關鍵。通過收集、篩選和適時釋放這些信息,達到破壞對方計劃或形象的目的。比如了解到對方項目中的漏洞,在關鍵決策時刻透露出來,影響項目的推進。
製造混亂與幹擾:通過製造各種意外或幹擾因素,打亂對方的節奏和計劃,使對方難以按照原有的設想行事。這是基於打亂對方部署、增加其出錯概率的策略邏輯,從而使自己在競爭或博弈中占據主動。
以下是一些人情36計中“拆台計”的經典案例:
《紅樓夢》中王熙鳳拆薛寶釵的台
在《紅樓夢》裏,王熙鳳與薛寶釵因榮國府的權力之爭暗自較量。王熙鳳借助賈母的力量來打壓薛寶釵。如賈母給寶釵過成年生日拿了二十兩銀子,鳳姐笑稱賈母小氣,暗示賈母瞧不起薛寶釵,拿她當窮親戚打發。薛姨媽巴結賈母假客氣說要請客,王熙鳳故意笑著問薛姨媽要銀子,配合賈母打趣薛姨媽摳門,讓薛家在眾人麵前有些尷尬,這是通過言語巧妙地拆了薛寶釵及其家族想要在賈府樹立良好形象、拉攏關係的“台”。
職場招標案例
在一場項目招標會中,趙老板聯合幾家公司想壟斷招標,把其他小公司擠出局。開標時,趙老板第一個發言,將方案說得很好,還暗示與幾家大供應商有獨家合作,試圖壓製其他競爭對手。輪到另一位老板時,他拿出準備好的證據,指出趙老板方案裏的漏洞,揭露所謂的獨家合作合同根本沒簽,供應商也在猶豫。這一舉動讓全場嘩然,瞬間拆了趙老板的台,使他的計劃落空,也為自己的公司爭取到了機會。
藺相如完璧歸趙間接拆秦國的台
秦國欲以十五座城換趙國和氏璧,藺相如奉命攜璧入秦。秦王在章台接見藺相如,接過和氏璧後隻顧傳與美人及左右侍從觀看,對換城之事隻字不提,毫無誠意。藺相如見狀,謊稱璧有瑕疵,拿回和氏璧,並站到柱子旁,以璧撞柱相威脅,說秦國若不誠意換城,他便與璧同歸於盡,還指出秦國自穆公以來二十多位君主都不守信。藺相如的舉動揭露了秦國的貪婪與無信,拆了秦國試圖以欺詐手段騙取和氏璧的“台”,最終成功完璧歸趙。
喜歡借古鑒今請大家收藏:()借古鑒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