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術智部謬數卷二一)

字數:2374   加入書籤

A+A-


    《智囊全集》中的術智部謬數卷充滿了古人以看似荒謬實則智慧的策略來解決問題的故事,以下是一些相關內容:
    東方朔喻上罷方士:漢武帝熱衷方術,派方士求長生藥。東方朔稱隻有天上的藥能讓人不死,自己可上天取藥。漢武帝派方士與他同去,約定三十天返回。東方朔卻每日與大臣飲酒,期限將至才騙方士說自己已上天,還編造天帝詢問人間之事及自己回答的情節,讓武帝以為齊人多詐,是想勸自己別信方士,最終武帝不再任用方士。
    宋太祖惑南唐主:宋太祖趙匡胤得知南唐主酷好佛法,便挑選了一個口才好的年輕和尚,派他到南唐去和南唐主討論性命之說。南唐主對這個和尚極為信重,稱其為“一佛出世”,從此不再把治國守邊放在心上。
    晏嬰止齊人轂擊:齊人喜歡駕車時用車轂相互撞擊取樂,官府禁止無效。晏嬰便乘坐新車出門,故意與人撞車,然後說撞車是不祥之兆,是不是自己祭拜神明不誠、居家待人不謙,隨後棄車離去,從此齊人不再以撞車為樂。
    張良助太子固位:高帝想廢太子立趙王如意,大臣勸諫無效。呂後讓呂澤求張良出計,張良讓太子以卑詞厚禮請出商山四皓。後來高帝看到太子有四皓相隨,認為太子羽翼已成,難以動搖,便打消了換太子的念頭。
    這些故事體現了“謬數”的智慧,即通過表麵上不合常理、甚至荒謬的行為或言語,來達到出其不意、迷惑對方、實現目的的效果,展現了古人在政治、勸諫、治理等方麵的高超智慧和策略。
    以下是《智囊全集》術智部謬數卷中的其他案例:
    何承矩惑敵保境:北宋何承矩鎮守澶州時,瓦橋關與遼國接壤且無險可守。他想利用沼澤水路作屏障,又怕計劃泄露,便修築愛景台,種植蓼花,常與下屬白天泛舟水上、舉行宴會,還作《蓼花吟》,讓賓客附和作畫並刻石送京城。眾人以為他愛蓼花,不知他同時在修築防禦工事,後來此地成為抵禦遼軍的重要屏障。
    周武王重泉戍募糧:周武王下令征調百姓赴重泉戍守,又說百姓捐穀一百鼓者可免征調。百姓怕離鄉,紛紛捐出積穀,使國庫米糧暴增二十倍,這是以特殊手段充實國庫。
    滿寵智救楊彪:曹操因太尉楊彪與袁術聯姻而厭惡他,欲誣其圖廢立並收押下獄,派許令滿寵審訊。孔融與荀彧囑咐滿寵隻錄口供勿刑訊,滿寵卻依律拷問。數日後,滿寵告知曹操楊彪無其他供詞,且其名滿海內,若罪不明白會大失民望,曹操遂釋放楊彪,起初對滿寵不滿的孔融與荀彧也轉而對他友善。
    郭元振定邊撫亂:郭元振任安西大都護時,與西突厥烏質勒部落議和,在牙帳議事時遇雨雪,郭元振站立不動致烏質勒受寒而死。烏質勒之子婆葛以為父親被郭元振設計害死,欲發兵襲擊。郭元振不聽副使解琬夜遁的建議,堅臥營中,次日還素服前往吊唁,助辦喪事數十日,最終婆葛被感動,遣使獻上大量馬、駝、牛羊。
    《智囊全集》術智部謬數卷案例的底層邏輯主要有以下幾點:
    利用心理認知偏差
    製造假象迷惑對手:案例中的人物通過製造與真實目的相悖的假象,如何承矩修築愛景台、宴飲作詩,讓對手產生認知偏差,誤以為他們在做無關緊要之事,從而掩蓋真實意圖,使對手放鬆警惕。
    利用大眾刻板印象:像晏嬰止齊人轂擊,利用人們對不祥之事的忌諱這一普遍心理,通過自己“棄車”的行為引導大眾改變習慣,達到目的。
    逆向思維與破局策略
    打破常規解決問題:在麵對難以直接解決的問題時,采用逆向或非常規思維。如東方朔以看似荒誕的上天取藥之舉,實則巧妙地利用荒誕行為達到勸諫漢武帝的目的,打破了直接勸諫可能帶來的僵局。
    以奇招破困境:周武王重泉戍募糧,沒有采用常規的征收賦稅等方式,而是利用百姓不願戍邊的心理,反其道而行之,以戍邊為幌子促使百姓主動捐糧,成功解決了國庫空虛的問題。
    把握局勢與主動引導
    因勢利導轉危為機:郭元振在烏質勒死後,麵對可能引發的戰爭危機,沒有逃避,而是根據局勢主動前往吊唁,通過真誠的舉動化解了對方的敵意,將危機轉化為增進友好的契機。
    創造條件引導方向:張良助太子固位,是看到了劉邦對商山四皓的敬重這一因素,創造條件讓太子與四皓結交,從而引導劉邦改變想法,使局勢朝著有利於太子的方向發展。
    這些案例的底層邏輯都圍繞著對人性、局勢的精準把握,運用巧妙的策略和思維方式,以看似荒謬或不合常規的手段,實現預期的目標。
    喜歡借古鑒今請大家收藏:()借古鑒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