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老宅

字數:3899   加入書籤

A+A-


    族醫畢竟在外麵進修過。
    大概問過張海桐用藥後的症狀後,有點擔憂的說:“可能需要經常用藥。你以後每次出門都在我這拿點,沒有了就在外麵買點。”
    說完確定張海桐最近兩個月不會出門。在三天的西藥後又開了點中藥,先熬著喝,養一養。
    “咱們族裏的人,小毛病都不少。內髒有點問題的也不是沒有。像你這種複發頻繁還特別急性的,倒是頭一個。”
    “有些時候胃疼和心情也有關係,還是要保持心情愉快。這樣病也好的快。”
    “你知道中醫有個症狀叫積鬱成疾對吧?身體再好,心情不好,也會生病的。”
    族醫一邊說,一邊打開隨身帶的藥箱將裏麵的瓶瓶罐罐拿出來,哐哐哐就是一頓倒。
    族裏專修醫學的族人不少,畢竟張家也有自己的醫院。族醫們性格迥異,話比較多的也大有人在。這位族醫比較特殊的點在於,他會麵無表情一臉嚴肅的跟你嘮嗑。
    說是嘮嗑,其實是在分析病情。
    本來族醫打算給張海桐做個胃鏡。但這個時候的胃鏡技術實在堪憂,觀測效果也不太好。大概率進去了也隻能看出問診的效果。按照張海桐這種休息時間比較少的狀態,與其做可能帶來傷害的、技術還不完整的胃鏡,還不如先吃藥穩一把。
    活到現在這把歲數,張海桐看病的醫生已經換了好幾個。尤其是族內清洗的時候,族醫也死過幾個人。
    反而後來到了香港,他去拿藥的族醫就固定下來了。有點什麽事,直接過去說老毛病。
    因此他和這個族醫反而熟悉許多。
    “先這樣吧。”族醫把藥包好放在桌上,又看了看張海桐明顯白的不正常的臉色。從藥箱裏掏出來幾支葡萄糖。
    “喝點,不然我怕你暈在吃飯的路上。”
    張海桐瞬間有點被看輕的感覺。“不至於,我還是很硬朗的。”
    族醫哦了一聲,趁張海桐收藥的時候對著他中脘穴就是一指頭。
    張海桐根本來不及閃。
    當然族醫也沒真摁下去。
    “反應都鈍了。連我一個文職的反應都差點跟不上,你是真有點菜。”族醫說完,背著藥箱轉身就走。
    張千軍本來是個很端正的人,聽到這話也開始笑。
    張海桐看著手裏的葡萄糖,也有點哭笑不得。
    “真不中用了。”他這樣說,隨手將藥放在旁邊,目光落在張千軍身上。“你最近回了一趟東北?”
    張海桐之所以這樣問,還是因為一樁舊事。那是張千軍人生中第二次打擊。作為一個修道之人,對生死的認知應該要比大多數人通透。
    任何事物都有消亡的一天,沒有什麽是永恒不變的。
    但人終究隻是人。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張千軍離開東北那座老宅,回來後見到張海桐,第一句話是:“桐叔,我大概還沒有修成。”
    ……
    在1949年前,張海桐與張起靈進過一次青銅門。從門裏回來後,他們又不得不離開東北踏上新的旅程。
    張千軍很喜歡老宅的氛圍,這讓他更願意留在這裏幫忙。
    那個時候的老宅已經沒有多少人了,加上張千軍,年輕的張家人兩隻手都能數過來。剩下的一些,是已經進入老年狀態和即將進入老年狀態的張家人。
    張家人對衰老的感知非常敏銳。
    在張瑞山的日記裏就提到過,張家人的衰老狀態很短。一旦臉上出現衰老的狀況,說明他很快就要死了。
    在這段時間之前,張家人會充分感覺到自己的身體狀態不斷下滑。那個時候大多數族人會選擇回到家族。
    當然,這是壽終正寢的情況下。
    要是不小心死半路,或者出現意外折在任務途中,那也是沒辦法的事。
    在曝屍荒野的情況下基本也沒有屍變的可能,和大多數死去的動物一樣,很快就會爛掉。
    老去的張家人也很難有特別難以忍受的老態。除非受到了重創,不然不會有特別明顯的佝僂狀態。
    某種意義上來說,張家人確實非常接近神話裏的“得道之人”。
    也就是仙人。
    張千軍在老宅裏陪張勝安誦經,教他道家經典。有時候也在這些族人的指導下學習新的技藝,他甚至學會了跑馬和拉弓射箭。
    再也不是當初那個被張海桐提著上馬,一路帶著的馬術白癡。
    張家人對自身各種狀況的了解遠勝於普通人,針對自身身體特性所發展出來的醫療技術也遠超世俗。
    但這些張家人似乎也很喜歡張千軍。哪怕他提出來的一些養生法不一定有用,也會遷就於人。
    他的年紀太小了。即便是留在老宅裏的年輕人中的一份子,他也是這群人裏年紀最小的。
    上了年紀的張家人接受的教育也比較古板,不太會稱呼他的名字,反而是連名帶姓的喊。
    不過他們大概永遠也不會知道張千軍的全名,其實是張千軍萬馬,他們本質上也沒有喊到全名。
    張千軍這三個字依舊是非常親昵的稱呼,至少對於他本人來說是這樣的。
    因為年紀小,這裏的張家人對他格外縱容。竟然真給他收拾出來一個道堂,各自著手雕了三清祖師。
    由於國際局勢混亂,北部檔案館對外業務也停滯不前。北部檔案館名存實亡。尤其在張瑞山死後,這座老宅仿佛成了一座墓碑,靜靜矗立在長白山下。
    它已經是這座山的碑了。
    也是張家曆史的一座碑了。
    古人入葬,陵與墓不一定在同一處。可能陵在北邊,墓在南邊,中間相隔千裏。
    如果說張家古樓是張家人的墓室,那麽老宅或許就是墳碑。
    當長白山進入夏季後,遠處吹來的風也隻是短暫的為這座宅子帶來生機。
    張勝安曾經說過,他是個廢人。
    還留在這裏的人,大抵也是要跟老宅陪葬的。這些老人都是張瑞山的舊部,拒絕南遷後,人生的結局早已注定。
    然而沒有人提起。
    張千軍更不知道。
    一切的一切,一如多年前的事故一樣,悄無聲息迎來最終的結局。
    喜歡盜筆:從大清開始的盜墓生涯請大家收藏:()盜筆:從大清開始的盜墓生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