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間奏·餃子

字數:4138   加入書籤

A+A-


    又是新年。
    張海桐睡不著,總是起很早。年節近了,他去附近的市場買了一些雞鴨魚肉、蔬菜和水果。另外還弄了些餃子餡和餃子皮。
    冰箱裏還有屯了兩袋速凍湯圓。
    家裏這些東西,都是他每天出去一點點置辦回來的。
    張海樓每天七點準時起床,他桐叔這個時候都從市場回來了。南方冬天沒北方那麽要命,隻是覺得骨頭冷的發癢。仿佛禁婆的頭發一樣,到處都是。穿再厚也覺得哪裏涼颼颼的。
    張海樓不怕冷,經常隻穿一件衣服在屋裏走來走去。坐下不動才穿上外套。
    張海桐提著東西回來的時候,他已經開門營業了。
    “桐叔,你買的什麽東西?”張海樓放下手裏的書。那是一遝卷子,最近很火。許多學生都買這個,據說很能鞏固基礎。他走上前接過張海桐手裏的東西。
    “包餃子的東西。”張海桐鬆了手,指尖被塑料袋勒的發白。袋子脫手,便漸漸回滿血色。“過年了,咱們家的規矩。過年吃餃子和湯圓。”
    南方和北方過年吃的主食不一樣。
    這兩年倒是沒分的那麽清。從前在檔案館的時候,收回來的孩子基本都是南方人。隻有張海桐和張海琪從北方來。
    兩人琢磨了一下,還是決定遷就地域差異。餃子和湯圓都弄點。
    那幾年光景不好,孩子們也懂事。都是精粉細麵磨出來的食物,他們吃的格外珍惜。寧願撐著,也不能浪費了。
    第二天雖然還能吃剩的,但剩的哪有現煮的好。
    每次吃過頭,小孩都得捂著肚子叫喚。出門溜達也不頂用。疼過著走過半小時,他倆就讓肚子疼的小孩排隊。然後挨個給他們按穴位。
    有些大點的孩子,便互相估摸著地方按。這些孩子學了不少本事,對人體有數。
    這種時候,張海琪和張海桐也會教東西。尤其是穴位,死穴在哪,生穴又在何處。點哪裏緩解什麽症狀,又如何致人死地。
    教殺人,也教救人。
    記得多少,是小孩的造化。若是學藝不精出門栽了跟頭,也隻能自己受著。
    總之,檔案館過年節吃的很雜。沒有特別嚴格的南北之分。
    張海樓不挑食,張海桐挑。雖然愛吃甜的,但他不喜歡湯圓,所以隻買了兩袋意思意思。倒是餃子皮餃子餡買了不少,明顯是要多包一些凍著。以後也方便拿用。
    張海桐會做飯。
    從前在檔案館,張海琪來不及弄,就是張海桐頂班。張海琪做飯手藝粗獷,不大精細。不過味道不差,算得上美味。
    張海桐做飯就兩極分化。累的時候直接亂燉,油鹽醬醋有什麽倒什麽。精力足夠的話,做飯就很耐心。
    往常包餃子剁餡兒都是他剁。
    張海琪說:“咱們這群人裏,他最會用刀了。你們桐叔剁出來的餡兒,直接下水一煮就能化掉。”
    說這話的時候,是他們到南洋檔案館頭一年。
    那時候的張海桐哪裏正經剁過餃子餡,手裏的刀最多剁過人頭。他頭一次弄這玩意兒那可是使了十成十的力氣,檔案館的菜墩子都讓他砍的像被淩遲過。
    不過結果是喜人的。剁出來的肉餡確實細軟綿密,再拌上白菜、蔥薑等調料一混,確實噴香。
    那之後隻要張海桐在檔案館,都是他剁餡兒。
    現在時代好了,不用自己剁了。
    張海桐也沒那個心氣站在廚房那麽久就為了口吃的,前些天他還和張海樓說,杭州把人養的越來越懶。
    張海樓說:“可惜城區裏不讓放煙花,不然還能買點擺在門口,放著聽個響也好啊。”
    在廈門的時候,那會兒可沒人管,還能在院子裏放。一年到頭他們最期盼過年,有煙花,有豐盛的餐飯。還能休息三天不用訓練。
    張海桐說:“西湖有煙花會,到時候去看也一樣。”
    兩人搬著桌子在店裏包餃子。現在孩子們都放假了,店裏生意冷清,隻能做些閑書生意。
    吳邪過來的時候,就看見兩個大男人圍著張小圓桌,認認真真、仔仔細細捏餃子。
    “董老板。”他站到桌子跟前,看著張海桐手指飛快一折一翻,就捏出來一個圓潤的餃子。看著很有美感,包個餃子跟跳舞似的。
    相比之下,張海樓就比較狼狽了。他大概是個新手,捏出來的餃子各有不同。這要是玩連連看,玩家第一步就死了。
    吳邪問:“你們在包餃子?什麽餡兒的?”
    這個時候,吳邪才發現張海桐的手指有點奇怪。食指和中指明顯要長一些,雖然不誇張,但也有點不協調。
    張海桐哪知道這祖宗突然要過來,剛剛借著包餃子的動作,隨手把手指縮了一些。倉促之間縮下去,多少有些不舒服。
    張海樓語氣不大好,隨口說:“豬肉白菜的。”
    “你來幹嘛?又買書?”
    說實在的,這家書店除了教輔資料以外的書籍,吳邪的消費金額占比真不小。
    張海樓懷疑丫的一天沒事兒幹就天天在鋪子裏看書,明顯閑得慌。
    不過做生意嘛,有的賺肯定開心。所以他多問了一句。
    吳邪點頭。“之前買的那幾本都看過了,再拿點去店裏。”
    張海桐示意他坐,隨意問:“你從哪裏來?”
    吳邪:“年底了,去盤口給三叔送賬本。不論進項多少,都得給頂頭老大過目,這是規矩。”
    “你三叔大概也不指望那點。”張海桐好像累了,漸漸停下動作,在旁邊的水盆裏洗過手擦幹。問:“你要什麽書?我給你包起來。”
    吳邪說得翻一翻,又報了幾家雜誌的名字。他其實可以直接郵政訂閱這些雜誌,每個月還會送貨上門。但他就是固執的溜達過來,在張海桐店裏買。
    說不清是照顧生意,還是為著別的東西。
    不過這麽久他也沒看出端倪。這倆叔侄真就金盆洗手不幹了,一本正經過日子。
    吳邪挑的很快,都是些比較流行的暢銷書,偶爾夾雜著一兩本冷門的。至於那些不大正經的他隻是看了一下,沒有拿。
    小孩現在還是臉皮薄。
    張海桐給他用牛皮紙包起來,係好繩子後問:“你怎麽來的?”
    吳邪說是開車。
    張海桐點頭。“我給你搬過去。”
    這話說完,在原地費勁捏餃子的張海樓立刻抬頭,飛快擦過手過來。“我來,桐叔你去捏餃子。”
    “我捏不好。”
    吳邪被張海樓這幾句話別扭到了。不過想想也是,就算張海樓不過來,他也想拒絕掉。
    原因無他。麻煩一個名義上的長輩,而且還是身體不好的長輩,有點不符合禮儀道德。
    應該多多體恤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