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發憤圖強
字數:3740 加入書籤
“你們要上山?”
“深山啊?”
招待所的女服務員看著屋子裏那隊穿著衝鋒衣的考古人員,有些猶豫的說:“山上剛剛燒過火,而且還塌方了。你們要去考古作業,這會兒可能進不去。”
這隊考古人員正是之前市裏派下來的專業團隊,今天剛到地方。市裏的人打電話,讓村上安排好向導帶人進山,政府給發工資。
這本來是個肥差,上麵發下來的錢對於山村裏的人來說比較可觀。至少比種地拿的多。
但上次山火之後,村子裏的人就不樂意上去了。
那地方燒光之後,禿了一大片。按理說風從那裏吹過都不帶響的。就像水流過禿頭,存不住一點。
但村民們卻發現,每次吹風,那山裏就響。不像山穀風,更像某種尖利又淒慘的尖叫。有點類似於吹哨子,但比那個更恐怖一些。
村民們也不清楚原因,也不敢往上看。最近村子裏還湊錢買了一批樹苗,等樹苗到了,就往山上種。
以前樹沒被燒的時候,這個聲音可從來沒有過。
村裏老人說這是山神遷怒,因為他們沒把地方看好,出現了損傷。山神不高興了。
但村民們沒全信,但至少準備把那片焦土複原,說不定就聽不見聲音了。
這座村子就在山腳下,挨得最近的山就是坐落著魯王宮的地方。當時吳邪曾經推斷,這村子應該是守陵人的後代建立而成。
但是新時代來臨,許多老傳統都在戰亂中丟失了。這個村子裏的村民都不一定是原住民,也不知道都是哪些地方匯聚而來。
什麽守陵、鬼神之說,隨著時間漸漸淡去。
如果吳邪這個推論沒錯,那麽老人說的什麽山神、祖先之類的哀嚎,沒人信也正常。
他們都當封建迷信,認為老人在胡說八道。
這個說法,最早就是那個離群索居的老頭傳出來的。村子裏流傳這人的八卦,說他無兒無女也沒老婆,早年幹了虧心事,晚年才得了大病。
總之現在上山,村裏安排的人就算有心,恐怕也上不去。
在明麵上,除了盜墓賊,別人並不清楚山裏還有別的路子進入陵墓。正規渠道的人隻能通過塌出青銅大鼎的那片廢墟進入。
地質勘探的過來,隻是確定有沒有危害。現在這群人再來,想要進去,一時半會真不好辦。
女服務員說完,門外走進來兩個年輕人。兩個年輕人都戴眼鏡,身高一高一矮。兩個人都長得文質彬彬,但是麵部特征並不明顯,屬於看一眼就忘了的類型。另外,個子矮點的明顯地位要高於後麵那個人。
矮點的年輕人說:“好熱鬧啊。”
他走到屋子裏,問女服務員:“請問給考古隊安排的房間在哪裏?”
女服務員啊了一聲。“你也是考古隊的?這裏都是。”
她指了指旁邊坐著的幾個穿衝鋒衣的人。
其中一個明顯年紀最大的男人忽然站起來,上前握住年輕人的手,說:“是張老師嗎?”
年輕人立刻點頭。“您是李老師?”
這個李老師就是這次考古隊的負責人。
張海桐和他握過手,寒暄兩句,便被引著往樓上走。
跟著張海桐一起的戴眼鏡的年輕人就是張海樓。
他沒跟著上去,而是讓女服務員熬點熱粥,他待會下來取。
女服務員笑著說:“車坐久了,別的吃不下是吧?要加點東西在裏麵嗎?”
張海樓搖頭。“弄點小菜就好。”
女服員應了一聲。
由此,在山裏當了兩三天野人的兩個張家人終於回歸文明社會的懷抱。跟著一起幹活的兩個小張已經坐上回北部檔案館的列車。
離開的時候,張海桐還請他倆吃了頓飯。
山裏那頓餅子配紅薯給小張吃的噎挺,而且那滋味兒是有點怪。他們把東西埋在外圍的草木灰裏,不至於竄味,但吃起來還是有點怪。出來後也不想吃幹飯,都是喝稀粥。
這下好了。
所有人統一胃口,陪著張海桐喝粥。張海樓都不用訂兩種飯。
北部檔案館並不像東、西、南三個檔案館有比較具體且恢宏的據點。他們的據點相對來說比較簡陋,本體是一間四合院,地點在遼寧。
也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延續當年張瑞山出門跟人打牌的愛好,這裏其實是一間棋牌室。
兩個小張從山東顛回遼寧,回到四合院睡了一覺,起來就開始寫任務報告。時代好了,以前寫任務報告不是毛筆就是鋼筆。
現在可以用圓珠筆了,對書法的要求也沒那麽高。
不過老張家好像有點執著這個東西。每個張家人在訓練期間都會練字,這個項目包含在文化課裏。寫的太醜會被老師吐槽,長大了出任務,交上去的草稿字跡太醜還會被管理檔案的族人吐槽。
之前有個小張字太醜,負責檔案管理的人吐槽了好久。從此小張發奮圖強,愣是練出來一筆好字兒。雖然趕不上人家從小就有的功底,但確實變得工整好看有骨架了。
任務報告交上去沒幾天,北部檔案館的負責人——也就是這間棋牌室的老板忽然問:“海桐長老最近身體怎麽樣?”
兩個小張對視一眼,都說還行。
其中一個講:“除了臉色不太好,其他時候行動如常。”
負責人點點頭,把這事匯報給了張隆升。
北部檔案館目前由張隆升管理,他管的大多是國內各種名利場上的往來,抽手經營一家“棋牌室”,也還能應付。
按照之前的約定,張海桐每年會回香港進行體檢。時間一般是過年的時候。
2002年他提前離開,也提前檢測,身體狀況很穩定,畢竟一直在調理。
但是最近族裏又在問,跟著張海桐一起出任務小張也被問到了。
張隆升不清楚張海客在查什麽,但他既然要,自己把東西交過去就行了。這多年都沒出過錯,一點小事沒必要糾結。
得到一切安好的消息時,張海客有一瞬間的疑惑。
他將四川寄來的資料再次打開,那份資料和傳真報告的署名都是:張海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