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報紙
字數:6672 加入書籤
當夜,喬平安嚐試為巫行雲療傷,麵授機宜傳下天蠶神功。
巫行雲得此神功,心中感動,一片愛意滿溢於外,更加粘人。
使得之後幾天,兩人宅在家裏蜜裏調油,一心共同習武,完全忘記外麵世界。
而汴京朝堂,
神宗聖旨下,水泥廠、銀行立馬籌建。
章惇,呂惠卿從製置三司條例司抽調,馬不停蹄轉去組建銀行,由王安石管轄。
陳升之總領組建水泥廠,有曾布,蔡確輔佐。
所謂上麵一句話,下麵跑斷腿,
兩邊同時緊急行動,找場地,招人,分派任務,緊鑼密鼓地推進。
著實把做事的人累夠嗆。
最終,
銀行位置選在了東華門外,與樊樓間隔五戶人家之處,由一位皇室宗親的店鋪轉讓得來。
水泥廠建在南城靠近福威鏢局處,高價收購的一名商人貨倉。
國家機器下,不需十日,兩者就可以投入正式運行,算難得的快速了。
卻還有比他們更快的,
那就是趙宗實籌辦的報紙。
說到報紙,
大宋造紙術、印刷術都不缺,甚至技術其實已經非常成熟,
但遲遲不出,缺的就一個思路。
有了喬平安的啟發,第一份報紙提前幾百年橫空出世。
這是一份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報紙。
和官府邸報隻有政事不同,裏麵還會記錄市井小民,商貿經濟,傳奇故事。
第一份報紙的頭條,就刊登官府將要成立大宋銀行的消息,並附有詳細的銀行功能解說。
而二版的士子風采篇,登載王雱早年一首眼兒媚。
“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相思隻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算看在王安石麵上,給了王雱最後體麵。
賣報方式,
其中零散售賣接受喬平安建議,交由十一二歲的小童,重點選擇貧苦人家孩子,
減少其父母養育負擔。
另一個渠道,則直接分發到酒樓茶館這些公共場所,由說書先生唱報,使得不識字的底層人員都能知曉內容。
幾番動作下來,報紙在汴京刮起了新法第一股旋風。
樊樓,二位華服客商聚在一起,交頭接耳討論著。
“路仁甲兄,你覺得銀行靠譜嗎?”路人乙問道。
“換湯不換藥,想用一堆廢紙騙老百姓錢而已,路人乙兄走南闖北,不會這都看不出吧。”路人甲聲音極小,似怕被人聽見。
路人乙拿出報紙再看一遍,反駁道:“這次好像不全是發寶鈔,也有新錢幣,一文一個,不過百文大鈔,的確還是紙幣。”
路人甲奪過報紙,仔細看了起來,稍後不屑道:“小錢看不上,衝著大錢來的,我反正不信官府能幹正事。”
“也不能一概而論,到時我們可以先觀望,不要急著去換錢,看官府唱得什麽戲。”
路人乙智珠在握。
路人甲一聽,讚道:“路人乙兄高論,某家佩服。”
隔壁不遠處,也有兩人討論王雱的詩詞。
“王侍講這首眼兒媚,算得上一時佳作,有柳三變之風。”
“的確不錯,這報紙有些門道,路人丙兄,你的詩詞常得山長讚許,不如也去投稿試試。”
“哪裏哪裏,路人丁兄過獎。”路人丙心中一動,嘴上自然謙虛。
這樣的場景在汴京各處上演,富商豪紳對銀行的態度多持觀望。
但對報紙這個新事物,都是讚賞有加。
市井小民看熱鬧居多,沒有什麽遠見,隨遇而安。
直到三版小說專欄,連載喬平安的大乾雙龍傳,由說書先生傳播後,報紙才開始在底層民眾中廣泛知名。
但是隨著大宋日報,一天接著一天刊發,嗅覺靈敏的大宋官員,終於意識到了不對。
第二天頭條,大宋水泥廠之股份製嚐試在新時代如何發揮官民合作優勢,附加趣聞故事——司馬光砸缸。
第三天,頭條,逃避保甲——張阿三自斷手腕,
接連驚爆消息引燃整個汴京官場,卷起無數暗潮。
開封知府韓維當即報告朝廷,陳述保甲法弊端,建議廢除,恢複舊製。
司馬光隨即附議,又痛斥其餘新法,激進地表示要全部廢除,完全恢複仁宗舊法。
禦史劉述、劉琦,諫官範純仁、李常等紛紛附議司馬光。
王安石則認為施行新政,士大夫們尚且爭議紛紛,百姓更容易受到蠱惑,張阿三之事僅為偶然。
但神宗結合喬平安提前的預測,卻不這樣認為了,覺得有必要調查百姓的心聲了。
對此,王安石記起前幾日喬平安信誓旦旦的預言,此刻成真,也是默然。
“難道保甲法,真的錯了?”
下朝後,
司馬光第三次寫信給王安石,就是曆史有名的《與王介甫書》,再次列舉實施新法弊端,要求王安石放下執拗,廢除新法恢複舊製。
王安石則回信《答司馬諫議書》,對司馬光的指責逐一反駁,變法之心仍然堅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神宗派人詢問喬平安,得到一首詩《萬馬齊喑究可哀》,一句話“不變法,大宋能存乎?”
終於再次堅定變法圖強之心。
見神宗仍然堅持變法,司馬光上書辭職,神宗不允,借喬平安之詩言說服其留京。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司馬光升為樞密副使,領建武道圖書館,兼查新法漏洞。
外部北遼西夏的巨大壓力,還是頂住了新法弊端帶來的政治危機,王安石仍舊穩如泰山。
……
葉二娘悄悄來到了汴京,尋到喬平安處。
“表姐,你懷孕了?”喬平安瞪大了眼睛。
葉二娘害羞地點頭承認。
邊上,巫行雲聞知羨慕壞了,偷偷瞥喬平安一眼,又迅速難為情低頭,
喬平安心知虛竹將要出生,問道:“那你有什麽打算,你男人知道嗎?”
葉二娘開心的笑了一下,又暗淡下去,小聲道:“他知道,也很歡喜孩子,為了我的安全,建議讓我來找你的。”
“大舅肯定被瞞在鼓中嘍?”喬平安無奈。
“那哪裏能讓我爹知曉,他聽到了不得打死我。”葉二娘一副理所當然樣子。
喬平安服氣了,在古代大環境下,葉二娘這樣的行為,已經不僅僅離經叛道了。
真是可以判死刑,浸豬籠的。
“平安,你可要幫我!我們的定情詩,還是你寫的呢。”
巫行雲立時好奇起來,喬平安隻好再次默寫了一遍《那一日》。
換來巫行雲異樣眼光。
喬平安咳嗽著,傳音解釋了真相。
巫行雲得知是他前世一個大情種和尚所寫,才放過愛郎。
喬平安招來楊掌櫃,安排了一個院子安置葉二娘。
是和尚怎麽了,藍星婚姻自由幾百年,隻要沒有血緣關係,男女雙方願意,就可以結為夫妻。
打一開始,喬平安就沒想過放任不管。
當夜,巫行雲偷偷跑去和葉二娘睡了,睡前問了很多問題,其幼稚程度不足為外人道。
第二日,葉二娘被巫行雲嚴肅警告,不可將昨晚之事告訴喬平安,才得以解脫。
巫行雲見到喬平安的時候,突然就臉紅了,讓喬平安莫名其妙。
玻璃店的小插曲,不影響外界報紙給汴京人民帶來的持續震撼。
繼張阿三斷手之後,報紙再刊發——青苗法之杭州小吏發家史,再次把矛頭對準新法弊端。
司馬光得此臂助,再次建議廢除新法。
王安石則上奏大宋日報妄議國事,需要接受三司條例司監管。
司馬光當即強烈反對,大讚大宋日報為民請命,為正義發聲。勸說王安石不要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王安石一時無言以對。
司馬光趁著大勝,剛要繼續打壓變法時。
神宗拿出了下一期的大宋日報。
頭條赫然是“國朝一年賦稅和支出”。
司馬光看後默然,不再窮追猛打王安石了。
保守派中,比較正直的官員,都不在發難。
王安石鬆了一口氣,倒是對大宋日報刮目相看起來。
“終於不再針對我了。”
朝廷重點關注,詩詞一經刊登大熱,終於,報紙的強悍宣傳效果,引來了商人們的目光。
第一個吃螃蟹的,是得到喬平安指點的楊掌櫃。
新的一期大宋日報,就刊登了喬氏琉璃店的上一年度納稅額,並列舉在北遼和西夏賺取的外匯收入。
這下,不管是豪商權貴,連升鬥小民都知道了琉璃店的賺錢能力。
一年時間大賺一百五十萬貫,光繳納賦稅都有十五萬貫,
尤其從北遼賺取了五十多萬貫,已經超過了宋朝上供給他們的歲幣了。
這樣子一比較,頓時對玻璃的賺錢速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簡直堪比搶劫,甚至比搶劫還快。
一時間琉璃店外麵,開始出現一些個過來看熱鬧的人,有的陌生人甚至抱有不懷好意的目光。
楊掌櫃為此擔心不已,抱怨起喬平安太任性,不知道財不露白的道理。
喬平安安慰,保證無人敢打琉璃店的主意,楊掌櫃才委委屈屈回去櫃台。
見他這摸樣,喬平安大笑。
其實喬平安賺的錢,也沒剩下多少,除了保障家用外,大多就用來發展科技,或購買習武藥材了。
不提外人能不能搶成功,就算任由他們搶劫,也真搶不到多少現錢的。
喜歡我以超能力成道請大家收藏:()我以超能力成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