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巨龍圖
字數:5436 加入書籤
等大家都下班,把店鋪的門關上之後,王景行在店鋪附近吃了個鴨血粉絲,便又回到店鋪。
把大門反鎖,關了後院的監控。
拿著工具來到這根黃花梨木前麵。
用作房梁的黃花梨木兩端是卯榫結構。
木頭的兩端各有一個凹進去的槽。
王景行通過透視早就看出藏畫的方式。
在木頭的一端,正中位置往裏挖了個一米多深的長方形洞。
這麽硬的木材,當初也不知道是用什麽辦法挖的這麽規整的洞。
洞裏塞進了一個同樣海南黃花梨做的畫匣。
畫匣比洞略小一點。
畫就放在畫匣內。
在房梁的出口處,封了一片大概五公分厚的黃花梨木板。
木板頂著畫匣,非常牢靠。
藏畫的人木工手藝非常好。
封板和洞口嚴絲合縫。
從外麵往凹槽內看,根本看不出異常。
王景行拿出工具箱裏最長的一枚長釘子,慢慢敲進封板。
接著又用一字螺絲刀頂在封板的邊角,用錘子輕輕敲打,讓封板稍微歪斜鬆動。
然後用鉗子夾住釘子用力往外拉,慢慢把封板帶出來。
畫匣在洞裏,縫隙很小,手指太大掏不出來。
房梁又太重,王景行一個人沒辦法抬起另外一頭,把畫匣倒出來。
本來想著也用釘子輕輕敲進畫匣,把畫匣拉出來。
王景行可以通過透視控製釘進去的長度,避免釘太進去弄壞裏麵的畫。
但這樣會對畫匣造成破壞。
畢竟海南黃花梨的畫匣,而且一米多長,至少也是百萬級別的。
好不容易想到泡茶的不鏽鋼茶鑷子。
一左一右夾著畫匣,慢慢拉出來。
畫匣雖然比洞略小,但很重,鬆了好幾次,費很多勁才把畫匣拉出一點來。
冒頭之後就簡單了,直接用手拉出來。
回到店鋪把畫匣拿到工作台上。
看了畫匣才慶幸還好沒有用釘子拉。
不然就破壞了這個珍貴的畫匣。
黃花梨木氣味辛辣,具有很好的去濕和防蟲效果,是做畫匣的頂級材料。
王景行量了一下,畫匣長達151厘米。
畫匣蓋頂用厚螺鈿鑲嵌花鳥圖案,一株寒梅迎春怒放,構圖清雅,自然流暢。
螺鈿是我國特有的傳統藝術瑰寶,大多施於珍貴的硬木家具上。
光這件螺鈿海南黃花梨畫匣,至少就值大幾百萬。
如果拍賣運作得好,過千萬都有可能。
打開畫匣,裏麵靜靜躺著一幅絹畫。
保存得非常好。
王景行小心翼翼取出,在工作台上慢慢展開。
隨著絹畫展開,一條栩栩如生的巨龍躍入眼簾。
王景行量了一下,畫軸縱238厘米,橫129厘米。
一幅超大尺寸的絹本墨筆畫。
隻見一條比人還粗的四爪巨龍,飛騰在九天雲霧之中,曲頸昂首撲麵而來,迎麵怒視,唇端微仰,一副輕蔑威武之態。
身腹在雲霧中半隱半現,扭轉軀幹,前爪伸張,四指鋒利,殺氣畢露。
用墨沉厚,虛實相映,張弛有度,氣勢驚人。
具有很強的動態感和神秘氛圍。
仿佛下一刻巨龍就會從畫中一躍而出。
左上角題跋:
玉龍謁帝遊鈞天,玉女大笑金蛇奔。
為言下土正焦灼,翻江卷海蘇黎元。
右下角詩款:“抉河漢,觸華嵩。普厥施,收成功。騎元氣,遊太空。所翁作。”
鈐有三方印章所翁、雷電室、九淵之珍。
不用看鈐印,王景行就知道,這是誰的畫。
陳容,字公儲,號所翁,古今畫龍第一人。
還是王景行老鄉,閩省常樂人,官至南宋朝散大夫。
陳容的畫龍技巧在整個繪畫曆史上都堪稱獨一無二、空前絕後。
他不僅開創性地采用水墨技法來描繪龍,而且還為後來的畫家們設定了一個難以超越的標準和典範。
陳容畫的龍不僅僅是藝術創作,更是對龍的獨特詮釋,其精湛技藝令人歎為觀止。
他畫的龍被稱為“所翁龍”。
在南宋就備受達官顯貴和文人騷客追捧。
都以能得到“所翁龍”而倍感榮幸。
南宋權相賈似道,位高權重,熱衷聚斂奇珍異寶,搜集了大批書法名畫,包括《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歐陽詢行書千字文卷》《褚遂良基蘭亭序帖》等珍寶都被他收藏過,卻始終未能討得一幅陳容的龍畫。
他曾多次派人求購,甚至以重金相許,但都被拒絕了。
陳容的畫,連自視甚高的乾隆皇帝都折服,認為陳容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畫家,畫龍的技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所翁龍”也成為後人畫龍的典範。
明清時期,象征皇權的龍,形象大致定格於陳容畫的龍。
王景行立刻上網搜索相關信息,發現關於陳容的畫作有很多傳說和故事。
記錄清內府收藏繪畫、書法作品的《石渠寶笈續編》,就有陳容的《六龍圖》一卷,畫上還有宋理宗皇帝和諸大臣題詞,以及陳容自題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2017年在海外拍賣,《六龍圖》成交價43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三億左右。
據說他至少畫了幾百幅龍,但由於曆史原因和收藏界的變遷,如今流傳下來並被確認為陳容真跡的龍畫數量極為有限。
據統計,目前海內外所藏署款為陳容畫龍作品僅有22件,其中海外所藏11件。
由此可見陳容畫作的珍貴。
而王景行手上這幅畫,應該是陳容傳世的第23幅龍畫,而且還是所有畫中尺寸最大的一幅。
也是世上最大的一條“所翁龍”。
陳容這幅巨龍圖,應該可以稱為國內第一龍畫。
陳容這幅最大尺寸的巨龍圖,品相完好,價格絕對遠超2017年的《六龍圖》。
龍是漢族的民族圖騰。
這幅畫絕對是無價之寶。
王景行用透視仔細鑒定。
從絹布到墨跡,再對比網上陳容的畫風。
可以肯定是陳容的真跡。
王振江所說的黃花梨木來源應該是真的。
陳容的墓位於常樂城北門下烏墓山上,至今尚存。
既然藏在常樂陳氏宗祠,應該是陳容後代保管的真跡。
隻是不知為何一藏就是兩百多年。
還好王景行能透視,不然這幅畫大概率會被損壞。
王景行非常小心地把這幅絹畫卷起來,放回畫匣。
然後把後院的監控開起來。
帶著畫匣回家,放到保險櫃藏好。
王景行的習慣就是,新得的寶貝,特別是古畫這種獨一無二的東西,都要先稍微藏上一段時間,不會立刻拿出來。
比如這幅陳容的巨龍圖,如果馬上被王振江知道。
萬一在常樂有類似陳氏家族藏有巨龍圖的傳言。
而王振江恰巧也知道這個傳言。
很可能會聯想到剛換給王景行的那根房梁。
畢竟拿幾案換房梁,多少就有點不太正常。
等過段時間再出現,就會安全一些。
更何況這種珍寶,王景行也不會賣。
肯定是自己珍藏了。
基本上也不會讓別人知道。
喜歡從透視開始暴富請大家收藏:()從透視開始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