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高價大黃魚

字數:4549   加入書籤

A+A-


    王景行走到茶桌坐下,對蔡韻韻說道:“沒什麽好可惜的,不用擔心,好東西多的是,楊叔呢?”
    蔡韻韻坐下準備泡茶,指了指二樓:“在樓上呢。”
    王景行打了個電話,叫楊子安下來。
    等楊子安坐定,拿出兩條“大黃魚”:“楊叔,你瞧瞧這個。”
    楊子安看了一眼,驚喜地說道:“民國時期大名鼎鼎的大黃魚?”
    王景行點點頭:“對。就是十兩一根的大黃魚。”
    楊子安的眼中滿是興奮與好奇,他把那兩根“大黃魚”放在桌上,雙手輕輕捧起其中一根。
    這根“大黃魚”在燈光下散發著迷人的光澤。
    楊子安仔細端詳著,金條上淺淺的紋路如同歲月的密碼,記錄著它曾經的流轉與故事。
    在金條的一側邊緣,有著極為細微的打磨痕跡,那是當年工匠們精心製作時留下的印記。
    “老板,你這從哪兒弄來的這好東西呀?”楊子安一邊看一邊問道,聲音裏都透著難以抑製的激動。
    王景行撓了撓頭,稍微猶豫了一下,才緩緩說道:“前段時間在滬市,意外認識了一個大藏家,特別喜歡收黃金。”
    “這幾年生意不好做,就出手了一批藏品,我把他的大黃魚都買了。”
    楊子安聽了,不禁咋舌:“喲,那可真是夠巧的啊!這‘大黃魚’在民國那會兒,那可是硬通貨,一般人家哪能有啊,大多都是達官顯貴們用來儲備財富的。”
    說著,楊子安又拿起一根,對著燈光仔細瞧了瞧。
    金條在燈光的映照下泛出柔和的金色光澤,色澤均勻醇厚,濃鬱而深邃。
    “你瞧這成色,保存得非常好。”楊子安嘖嘖稱讚道:“大黃魚一條重312.5克,光金價就差不多要20萬了。”
    蔡韻韻在一旁好奇地問道:“楊叔,這金條值多少錢?”
    楊子安思考了一下:“保存這麽好,而且還鈐有中央造幣廠製的戳記。”
    “金條的鑄造時間、編號等信息都清晰地標出。”
    “這種品質的大黃魚完全可以上高端拍賣會了,正常能拍出過百萬的價格。”
    蔡韻韻吃了一驚,她以為這種金條,頂天也就四五十萬一根:“百萬一根?開玩笑吧?”
    楊子安指了指金條上的戳記:“現在有些民國時期民間金鋪鑄造的大黃魚,都賣到五六十萬了。”
    “這可是中央造幣廠鑄造,991的成色,有時間和編號。這是大黃魚中的極品。一百萬也隻是行情價。”
    楊子安邊說邊把金條遞給蔡韻韻:“你知道民國時期的大黃魚為什麽這麽珍貴嗎?”
    蔡韻韻“楊叔你給我講講唄。”
    楊子安:“民國社會動蕩不安,法幣就是廢紙,金條是最重要的財富儲存和流通的手段。”
    “它的購買力超強。當時一條大黃魚能兌換好幾百塊銀元。”
    “一條大黃魚相當於普通家庭好幾年的生活費用。”
    “魯迅曾經用三根大黃魚就買下了北京的一套四合院。”
    “而且新中國成立後,民間的大黃魚金條大多被政府回收熔化了,而且不少老百姓還習慣把金條做成首飾,所以現在存世量非常少,也讓大黃魚金條更加珍貴了。”
    聽楊子安講了一根能賣100多萬,最開心的是王景行。
    他可是足足有1000根,真要按100萬一根算,那就是10個億。
    當然,不可能一下出這麽大量的金條。
    無論是之前的金花生還是現在的大黃魚,都得慢慢來。
    古董雖然保值升值,但太多了王景行心慌。
    還是逐步換成現金安心。
    王景行把桌上的另外一根大黃魚也遞給蔡韻韻:“金花生沒有了,現在改賣大黃魚,定價118萬。”
    “啊?”蔡韻韻很是意外:“這也太貴了吧?楊叔剛才也說了,拍賣會也隻能拍出過百萬。”
    王景行笑笑:“你忘了金花生了嗎?去拍賣會還要傭金,我們這118萬也差不多相當於拍賣會100萬。”
    “能拍到100萬,就能賣到118萬。”
    “反正咱們量也不多,能賣就賣,不能賣就留著。”
    蔡韻韻拍馬屁:“老板英明,我這就擺上去。”
    蔡韻韻走了之後,楊子安匯報:“老板,有件事情要向你匯報,前兩天來了個京城的藏家,想買我們店的銀毫盞,因為是非賣品,我拒絕了。”
    那件銀毫盞,以及石濤的《奇山飛瀑圖》,王景行是計劃留著自家拍賣行首場拍賣會的時候用的。
    這兩件都是以億為單位的重量級拍品,大概率能幫棠邑一炮而紅。
    蘇豔秋已經帶了攝影師過來拍照,準備製作拍賣宣傳圖冊。
    “這件銀毫盞已經定了,作為棠邑首場拍賣會的拍品,不會賣的。”王景行說道:“如果他有意向,歡迎他來競拍。”
    “對,我也是這麽和他說的,還給了蘇豔秋蘇總的聯係電話。”
    王景行點點頭:“很好,還有什麽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楊子安回答:“其他都是日常工作,收了幾件還不錯的物件,店裏的賬上都有。”
    正說著,蔡韻韻把流水賬拿過來:“老板,你看看我們最近的生意。”
    王景行一看,除了蔡韻韻之前說的西漢玉璧,比較貴重的還收了一件清嘉慶粉彩花卉紋蒜頭瓶。
    這算是店裏收到的第一件清代官窯瓷器。
    王景行看還沒賣出去,邊說:“這件嘉慶粉彩蒜頭瓶給我看看。”
    蔡韻韻把瓶子拿出來。
    王景行接過認真看了看。
    蒜頭瓶高約 30 厘米,線條優美自然,瓶腹圓潤飽滿,整體造型規整大氣。
    瓶身以粉彩繪製花卉紋飾,色彩鮮豔柔和。
    花卉圖案以牡丹、月季、茶花等為主題,花朵盛開,花瓣層層疊疊,花蕊細膩精致。
    用的是傳統的粉彩製作工藝,在成型的白瓷胎上精心繪製花卉圖案的輪廓,然後運用粉彩顏料進行填色。
    瓶底有 “大清嘉慶年製” 六字篆書款識,字體規整,青花發色純正,是典型的嘉慶官窯款識。
    以前單看,覺得嘉慶瓷器也還很精美。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由於王景行剛看了康雍乾三代最好的瓷器。
    現在看了嘉慶的瓷瓶,感覺確實差了一大截。
    和清三代的瓷器相比,嘉慶瓷瓶總體胎骨較疏鬆,瓷化程度不如康雍乾時期。
    釉麵不夠平整,光澤度也較差。
    造型上雖然沿襲乾隆時期的風格,但在製作工藝和精細程度上有所不及,瓶身線條也沒那麽流暢自然。
    紋飾略顯呆滯,色彩也較為凝厚。
    底款雖然字體工整,但與乾隆時期相比,筆畫略顯拘謹,不夠灑脫。
    王景行一下沒了興趣,遞給蔡韻韻:“按楊叔定的價格,擺上去賣了吧。”
    喜歡從透視開始暴富請大家收藏:()從透視開始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