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幅字畫
字數:4767 加入書籤
第二天,晨曦透過窗簾的縫隙,悄然灑落在王景行的臉上。
他悠悠轉醒,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走出臥室,目光掃向屋內,隻見成堆的大號行李箱橫七豎八地占據著客廳。
王景行無奈地搖了搖頭。
家中的三間庫房,每個房間裏都有一個將近 2 米高的大保險櫃和2個靠牆擺放的博古架。
上麵已經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奇珍異寶。
多到連每一顆價值百萬的寶石,也隻能一箱箱堆在一起。
至於金磚,隻能整整齊齊地碼放在地上。
現在再來兩車珍寶,這三間庫房根本擺不下了。
簡單吃過早飯後,王景行便出門了。
他徑直前往家具市場,買了 12 個大型博古架。
雇來的工人將博古架運到家中,按照他的指示放在了客廳。
王景行看著這些高大的博古架,心裏犯起了愁。
庫房重地,除了他自己,誰都不敢輕易放進去,隻能自己動手。
他擼起袖子,雙手緊緊握住博古架的一端,用力向前推,一步一步地將博古架挪向庫房。
每個庫房中間勉強能並排擺下 4 個博古架。
不過這樣一來,房間裏就隻剩下狹窄的過道,人走在其中,非常擁擠。
但王景行顧不上這些,他迫不及待地開始整理那些還裝在行李箱裏的珍寶。
小客廳的暗門走進去,並排的三個庫房外麵是一條過道,王景行在這裏放了一張桌子。將行李箱一個一個地往庫房外麵的過道搬。
他打開第一個行李箱,最先拿出來的是書畫。
這批書畫足足有 76幅,全部用畫袋和金絲楠木畫盒裝得嚴嚴實實。
王景行小心翼翼地一一打開。
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精美的書畫作品,他的眼神中透露出興奮與激動。
其中清代書畫作品 16 幅,而乾隆的禦筆書法就有 8 幅,占了一半。
此外,還有清代女畫家陳書的畫 3 件。
還有乾隆朝宮廷畫家金廷標的畫作 2 件,作品以人物畫為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董邦達的畫作 2 件,張照的書法作品 1 件,每一件都堪稱精品。
明代書畫作品有 19 件,這些作品更是讓王景行驚歎不已。
其中包含仇英、沈周、邊景昭、王紱、蔡羽、唐伯虎、文征明和董其昌的書畫。
“吳門十才子” 之一的蔡羽,擅長行書和楷書,他的書法作品在這批收藏中足有 4 件。
董其昌的書法作品 1 件,畫作 3 幅。
宋代作品最多,高達 31 件,包含宋徽宗、蘇漢臣、蘇東坡、黃庭堅、米芾、燕文貴、趙伯驌、蕭照、李迪、劉鬆年、梁楷的作品。
這些作品涵蓋了宋代書畫的各種風格和流派,從宋徽宗的瘦金體書法到梁楷的減筆畫作,每一件都代表了宋代書畫藝術的巔峰水平。
此外,還有唐代書畫作品 9 幅。
吳道子、閻立本、韓滉、韓幹、周昉、張萱、邊鸞的畫作各 1 件。
另外還有一本唐代的《金剛經抄本》,紙張雖然有些泛黃,但字跡清晰,筆法工整。
而最讓王景行吃驚的是,居然還有一幅李白的書法作品《乘興帖》。
內容為:“乘興踏月,西入酒家,不覺人物兩忘,身在世外。太白書。”
紙本,縱 26.5 厘米,橫 36.1 厘米,草書 5 行,全帖共 21 字。
短短 4 句話,卻勾勒出一幅月下獨酌、物我兩忘的悠然畫麵,將李白瀟灑肆意的人生態度展露無遺。
王景行一眼看過去,就知道這幅《乘興帖》肯定是真跡。
除了紙張的年代感以外,帖後紙上麵密密麻麻的題跋和鈐印也是最有力的證明。
帖後紙有宋徽宗趙佶、南宋賈似道、元代張宴、明代項元汴和清乾隆皇帝等 6 人的題跋。
宋徽宗趙佶題跋稱讚:“太白嚐作行書,乘興踏月,西入酒家,不覺人物兩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畫,飄逸、豪氣、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詩鳴也。”
認為李白的書法與他的詩歌一樣卓越,這評價非常高。
而清乾隆在隔水題跋中寫道:“觀其筆氣豪逸,非他人所能贗托,張晏以下諸跋,亦皆可據其為青蓮遺墨不妄耳”。
給出了真品的鑒定。
鈐印有南宋趙孟堅的“子固”“彝齋”和賈似道的“秋壑圖書”印。
元代張宴的“端本家傳”印,明代項元汴的 “墨林項季子章”“香嚴居士” 和清乾隆 “乾隆禦筆”“乾隆禦覽之寶”“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 等眾多鈐印。
密密麻麻,非常壯觀。
已知現存李白的真跡隻有一幅,是《上陽台帖》。
總共 25 個字:“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何窮。十八日,上陽台書,太白。”
王景行馬上打開手機,上網搜索《上陽台帖》。
他仔細對比落款的“太白”二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太”的點與“白”上點並排斜下。
“白”的兩橫化作兩點並排斜上,與上兩點呼應。
字跡磊落,意態萬千,氣勢飄逸,兩個“太白”風格完全一致。
王景行又仔細查了半天資料,沒有發現《乘興帖》被乾隆作為陪葬品的記錄。
不過一旦這幅作品曝光,必將引起收藏界和文化界的巨大轟動。
王景行心裏清楚,那可能會給他帶來難以預料的麻煩。
這幅畫注定隻能鎖到保險櫃中。
除此之外,就是顧愷之的《謝安像》。
顧愷之是東晉時期的畫家,被譽為“畫絕、才絕、癡絕”。
他的線描技法獨特,被稱為“春蠶吐絲描” 或 “高古遊絲描”。
線條緊勁連綿,能夠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衣紋和情感。
特別是對人物神情和精神的狀態,堪稱一絕。
最著名的的就是《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除此之外,他還畫了《司馬宣王像》《夏禹治水圖》《列女仁智圖》《斫琴圖》等等。
全都形神兼備。
顧愷之的真跡目前已無存世。
《女史箴圖》是唐代摹本,且殘缺不全。
《洛神賦圖》是宋代摹本。
國內公開最早的絹本畫是隋代畫家展子虔唯一的傳世作品《遊春圖》。
王景行這幅《謝安像》是顧愷之目前唯一存世的作品。
也是最早的絹本畫。
一想到這個,王景行就手心冒冷汗。
喜歡從透視開始暴富請大家收藏:()從透視開始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