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地下室

字數:4461   加入書籤

A+A-


    第二天一早,王景行送倆人去機場坐飛機之後,立馬返回四合院。
    把門反鎖好,來到涼亭處仔細觀察。
    石桌石凳是活動的,雖然比較重,但王景行用盡全力,勉強還能挪動。
    之後是石桌下麵的幾塊青石板。
    用鋼釺撬開挪到旁邊。
    地下是一層二十厘米左右的土層。
    而且夯得非常結實。
    王景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清理掉。
    地下居然還有一層石板。
    應該是四合院最早建設時候的地板。
    石板表麵都已經被磨得非常光滑。
    王景行繼續撬開石板。
    露出一個一米見方的洞口。
    洞口下半米左右,是一層層的石台階。
    王景行等通風了一個多小時之後,才拿著強光手電筒跳下去。
    沿著台階走下去。
    台階不多,也就斜斜往下走了大概十來米。
    就來到一個二十平方米左右的地下室。
    王景行估計這個地下室對應的位置就在假山下。
    王景行知道這處四合院所在位置在清初是多爾袞的行宮。
    內心是抱有很大期待的。
    畢竟多爾袞是清初非常重要的的核心人物。
    從最初的隨皇太極征戰四方,功勳卓著。
    到後麵輔佐順治帝即位,以攝政王身份實際掌控朝政。
    決策入關、定都京城、穩定中原局勢等一係列鞏固清朝統治的重大政治、軍事舉措都是出自多爾袞之手。
    卻在 39 歲時猝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身後榮辱多變。
    這種曆史上極具傳奇色彩的關鍵人物,而且還是猝死的。
    王景行相信他如果藏有寶貝,東西肯定堆積如山。
    但來到地下室,卻隻看到寥寥幾個箱子。
    還挺失望的。
    打開第一個箱子,是滿滿一箱的金瓜子。
    金瓜子的曆史很早,最早的實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本質上其實是碎金的一種,與金錁子類似,都曾經作為貨幣在民間流通。
    但是到了清朝,隨著皇權的空前集中,金瓜子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形態和用途也逐漸規範化。
    成為皇帝的專屬之物,象征著至高無上的皇權。
    皇帝通常會將金瓜子賞賜給那些立下赫赫戰功的大臣和誕下龍嗣的嬪妃,以此來表達對他們的嘉獎和認可。
    根據《清史稿》的記載,皇帝每次賞賜金瓜子的數量通常隻有三到九顆。
    即使是像張廷玉這樣位高權重、曆經三朝的重臣,一生所得的金瓜子也僅有一小罐。
    第二個箱子更大,王景行打開一看,居然是一套非常完整的盔甲。
    包括頭盔、盔纓與護頸、身甲、腰帶和戰靴。
    王景行不趕時間,費勁把這套盔甲搬出來,打開細看。
    頭盔盔體形狀為清代典型的帶護頸樣式,胄體兩邊向內凹,線條流暢而剛硬。
    采用牛皮為胎,經過精心鞣製和打磨,表麵髹以黑漆,光滑如鏡。
    頭盔頂部設有鏤空金龍寶蓋,金龍姿態栩栩如生。
    前後梁均錽金雲龍紋,梁中還飾有一顆碩大的金剛石。
    在頭盔的前沿,有一塊突出的遮眉,上麵雕刻著精美的瑞獸圖案,瑞獸張牙舞爪。
    盔盤中間豎有一根粗壯的鐵管,用於插纓槍。
    後垂石青等色的絲綢護領,護頸及護耳,上麵繡有精美的龍紋和雲紋圖案,針法細膩,色彩鮮豔。
    護領邊緣還綴有一排銅製的泡釘,排列整齊,閃閃發光。
    甲衣采用明黃緞為麵,這種明黃色是皇家專用顏色,彰顯著多爾袞的尊貴地位。
    緞麵上繡有五彩朵雲、金龍紋,金龍形態各異。
    甲衣裏麵則填充了厚實的棉花。
    甲衣為對襟設計,領口、袖口和下擺都鑲有金邊,金邊上繡有精致的花卉圖案,花卉的顏色鮮豔奪目,與明黃緞麵相得益彰。
    身甲肩上裝有護肩,護肩為半圓形,表麵用藍色綢緞覆蓋,上麵繡有九條金龍。
    護肩下連接著護腋,護腋同樣采用明黃緞為麵,繡有正龍及平水、壽山、雲紋等紋飾,邊緣用金線勾勒,顯得十分精致。
    在胸前和背後各佩一塊金屬的護心鏡,護心鏡為圓形,直徑約為一尺,鏡麵光滑如銀象。
    護心鏡四周錽飾有金雲龍紋,龍紋環繞著護心鏡,仿佛在守護著佩戴者的心髒。
    鏡下前襟的接縫處另佩一塊梯形護腹,名叫 “前擋”,前擋采用明黃緞製作,上麵繡有一條正龍,龍紋張牙舞爪,氣勢磅礴。
    腰間左側佩 “左擋”,左擋的材質和紋飾與前擋相同,右側則留作佩弓箭囊等用。
    甲裙為圍裳樣式,分為左、右兩幅,穿時用帶係於腰間。
    圍裳采用明黃緞製作,上麵繡有十六條行龍,行龍姿態矯健,栩栩如生。
    在兩幅圍裳之間正中處,覆有質料相同的虎頭蔽膝。
    虎頭造型逼真,虎目圓睜,虎須根根分明,仿佛隨時準備撲向敵人。
    甲袖為長袖設計,長度一直延伸到手腕處。
    甲袖的麵料與甲衣相同,也是明黃緞,上麵繡有金龍紋和雲紋。
    另外還有一根腰帶,腰帶采用優質的皮革製成,表麵包裹著一層金色的綢緞,上麵繡有精美的龍紋和雲紋圖案。
    腰帶的扣具為鎏金精銅打造,造型為一隻栩栩如生的龍頭,龍口大張,仿佛要吞噬一切敵人。
    龍頭的眼睛用紅寶石鑲嵌,閃爍著耀眼的紅光。
    最後是一雙戰靴,選用上等的牛皮製作,靴麵光滑平整,上麵繡有龍紋和海水江崖圖案。
    靴筒較高,能夠保護小腿部分,靴筒內部填充了柔軟的棉花。
    王景行還是第一次見到古代的戰甲,而且是多爾袞的戰甲。
    滿族人擅長騎射,對於戰爭和軍事設備都比較上心。
    經常都說努爾哈赤靠13副鎧甲起兵。
    所以清代的戰甲,特別是皇帝親王的戰甲,都是非常貴重的。
    王景行記得前些年港島的拍賣行也有過乾隆時期甲胄的拍賣,估價在一千五百萬元以上。
    但具體是不是這麽完整的一套,王景行也不太清楚。
    這套戰甲因多爾袞的特殊地位而被賦予非凡象征意義,是其權力與威嚴的標誌。
    更是研究清朝初期軍事史、服飾史、政治史的珍貴實物資料。
    喜歡從透視開始暴富請大家收藏:()從透視開始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