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李二三狀態

字數:5836   加入書籤

A+A-


    劇透曆史:從三國開始蜀漢篇第52章李二三狀態孔明等人的這個計劃隻能算是個小事,被迅速敲定之後便被暫時放下。
    畢竟對他們來說,衛霍的生平相當清楚,如今紙價愈來愈低,寫這名為的成本也並不高。
    唯一的問題就是去哪兒找一個善於說書的俳優。
    畢竟若論博聞廣識,孔明龐統當仁不讓,張鬆劉巴也能略微謙虛一下。
    但要說如何將一個故事說得引人入勝,那他們確實比不上專業的俳優人。
    除此之外,龐統也依然饒有興致:
    “孔明你真不會道法”
    孔明看了龐統一眼,滿臉都寫著對智商的懷疑:
    “亮若通曉鬼神之術,直接一道雷劈死曹賊就是了,何至於在此勞心勞力”
    “而且,鬼神之術能比得後世科學之法否”
    這是孔明現如今唯一感興趣的東西。
    在他看來此般學說可比什麽借東風、禳星借命等靠譜許多。
    劉備也大笑道:
    “道家術法借不來東風。”
    “科學之法反倒能切切實實造出東風。”
    那東風快遞之威他們沒能能夠忘記。
    一時間眾人有點沉默,相較來說這盛唐他們還有信心花上兩三代人追趕一下。
    但與那後世的差距才是真的看不懂。
    孔明拍拍手,很是沉穩道:
    “名將既能加快曆史進程。”
    “我等如何不能為之”
    龐統的心思活泛了起來,他幾乎轉瞬間就明白。
    未必需要趕超盛唐,隻需要天下歸於一統後強於晉就行了。
    而這簡直不要太簡單,畢竟那司馬懿現在就握在手裏呢。
    不過……遺憾的輕輕搖搖頭,勿論主公不許,龐統自己也不會突下殺手。
    不罪而誅,不教而誅,不是大漢的行事風格。
    【從隋朝一介馬邑郡丞,到唐朝生死榮哀的衛國公。
    從名將韓擒虎的大外甥,到功比衛霍的絕世名將。
    從恭謹做人,戰戰滅國的衛國公,到如今香火不絕的托塔李天王。
    這位大器晚成的天才將領與李世民君臣相得。
    共同締造了唐初的盛世之基與尚武之魂。
    曆經兩朝,功名赫赫,煊耀史冊,兵法大成。
    說李靖是隋唐時最為圓滿的一人實不為過。
    “兵有三勢,一曰氣勢,二曰地勢,三曰因勢。”
    這是李靖自己提出的,對於《孫子兵法》的完善與補充。
    “善用兵者,無不正,無不奇,使敵莫測。故正亦勝,奇亦勝。”
    這也是李靖提出來的對於古代軍事哲學思想的辨析。
    結合孫武吳起的兵法思想,用騎兵作為唐軍的絕對主力兵種,從而能夠活動機動性在小空間打閃襲戰,在大空間打閃擊戰。
    這是李靖提煉總結出來的用兵法則,其影響力貫穿唐朝,直至現在也是我們考證古代戰爭打法的範本之一。
    這位老爺子很善於進攻:
    孫臏所創的的錐形陣被李靖強烈推崇,成為了唐軍的基礎進攻陣型,前鋒尖銳迅疾,兩翼堅強有力,迅速突破敵軍撕裂陣型,是唐軍最強也是最常用的打法。
    這位老爺子也很善於防守:
    逐次抵抗、交互掩護的敗軍之法也是李靖提出來,不過生涯中並沒有用得上。
    這位老爺子還很善於攻堅:
    李靖提出麵對強敵的話應該采用豎陣,也就是由弩手、弓手和戰鋒隊相間豎排,用豎陣能比橫陣更不易潰散,更容易指揮。
    十八世紀末時,拿破侖就是帶領著法國的炮軍部隊用這種打法橫掃了歐洲,並將其命名為縱隊戰術。
    總之,即使不論這些身後名,單單兵法上的造詣來說,李靖也稱得上古代戰爭史上的一塊豐碑。
    而再次回看這位老爺子的一生:
    臨死被明主所救,這是機遇;
    亂世能一展所學,這是時代;
    帝不猜忌肯放權,這是環境;
    最終功名顯赫,活了八十歲方才溘然長逝,可以說是別無所求了。
    有人說,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
    李靖說,大器晚成耀青史,人生無憾牛不牛
    那麽咱們這一期也就到此結束。
    下一期預告:蕩三國,擒三王,轉戰萬裏,方稱巨唐名將!】
    〖看完了,我還是就記得他是哪吒的老爹。
    講道理初唐時武德充沛得一匹,李靖相當於在一堆尖子生當中考了個第一名。
    第一名到底是李靖還是李世民還是兩說,二鳳主要是當了皇帝就隻能下馬治天下了,隻能含淚看別人刷戰績。
    隋唐演義最遭罪的應該也不算李勣吧,演義裏李二跟雅典娜似的,不是被救,就是在被救的路上。
    沒辦法,係統削弱是這個樣子的,不然沒法講故事,一輩子淨是在用各種姿勢贏了,寥寥輸的幾次還強行開掛。
    這樣看太有意思了,曆史上的李二在用各種姿勢贏;演義裏的李二在用各種姿勢被救;棒劇裏的李二在用各種姿勢被射瞎眼並投降。
    不止,射瞎眼加投降已經是老黃曆了,前兩年的已經是高句麗打進長安,讓李二下跪投降,割讓長江以北的土地。
    啊一覺醒來我竟成棒國遺民了。
    嚴謹點,高句麗不是棒國家,高句麗一直都是華夏境內的割據勢力。
    不過李靖這個確實離譜,從他開始的不滅國不敢稱名將啊……
    此時王玄策緩緩打出了一個金色問號。
    我替王玄策說一句:大唐史官,吔shi了你!連老子的生時卒時都不給我記下來!〗
    “人生無憾”
    李靖默默品讀著後世子孫的這個評價。
    認真來說遺憾當然是有的,比如長子德謇卷入謀反,流放吳郡。
    但如果相比其他名將,這點小波折確實也算不得什麽。
    最終也是拱拱手道:
    “幸賴陛下寬仁。”
    這一刻李靖想起來他當時欲去告發太上皇,結果被捉到刑場上的情景。
    太上皇到底是因為自己臨死的一呼心生惻隱,還是因為陛下當時的求情放了一馬
    李靖不知道,但自那之後他便是陛下之臣了。
    如今得知身後事,幸而,自己打仗打的好像還不錯。
    李世民擺擺手一臉的不在意。
    寬仁難道不是千古一帝最基礎的要求
    對於後世所列的,李靖的那些個兵法思想,李世民都渾不在意。
    這些難道不都是很淺顯的道理嗎
    李世民在意的是光幕中那隨口說過的一句話,他當即看向房玄齡:
    “這歐洲之稱,光幕此前似乎說過”
    房玄齡將光幕上最後一句話記錄完畢,隨後憑著大概記憶往前翻,很快便找到了。
    隨即比著地圖給李世民講解:
    “吾等所處應為亞洲,出西域之地,則為中亞,繼續往西,後世稱為中東。”
    “這中東之地再往西,便是那歐洲。”
    李世民點點頭,一時間臉上盡是悠然神往之色。
    然後目光掃過光幕上的文字,便再度有點破功。
    “朕,下跪投降割江水之北土地”
    一瞬間好寫罵人的湧到了喉嚨邊,但最終看著後輩所說的高句麗乃是中國境內的割據勢力之言。
    李世民一時間反倒是覺得這棒國之民甚是可憐:
    “指強敵認祖,厚顏改史,掩耳盜鈴至此,想來便是後世也不多見。”
    一瞬間李世民甚至都生出來心思:
    要不然先聯合高句麗滅了那新羅百濟得了……
    不過隨即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飯要一口一口吃,仗也要一場一場的打。
    當務之急還是要複通西域,至於這朝鮮之地,即使暫時擱置一兩年也不會生大亂。
    並且西域的問題還要更加複雜。
    此前無光幕時,李世民做出的基本計劃就是先滅突厥,然後慢慢入手河西,複強漢故土。
    但如今被光幕提醒,才知道身側還有個強悍的吐蕃。
    那麽吐穀渾似乎就多了不少利用價值了。
    如何利益最大,李世民覺得還是得和李靖商量商量。
    上一期視頻說過的,總是不知不覺寫的越來越長,試試控製下長度,簡潔輕快點。
    另外關於隋唐衍生的神話傳說,也就隻有這些了,後麵再有也都是零零散散的幾句話了,勿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