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定年號,不修陵寢
字數:5196 加入書籤
在整個含元殿,氣氛異常凝重和深沉的時候。
李承乾轉移話題道:“關於後宮的權利和義務,關於皇位繼承的方式細節,朕會找個時間,專門寫兩本針對這方麵的律法!
朕始終認為,關於後宮不得幹政等,不能隻是一句流於禮法的話。
隻有詳細的規定,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才能夠盡可能的杜絕後宮幹政。
一旦再出現後宮幹政,那就會被群起而攻之,自然也就不會有了!
眾愛卿,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而避趨之?
大唐更好,爾等的後代子孫,爾等自身才能更好!
若因私利而不顧國家大局,斬立決!”
聽到李承乾這句話,部分沒犯什麽大事的,一下子就想通了。
是啊,大唐更好,他們的子子孫孫才會更好。
他們也不想再經曆亂世了。
至於沒想通的,無關緊要。
李承乾把好話歹話都說盡了,想要跳出來反對,都找不到角度。
本質上,百業衛並沒有在他們身邊安排人,也沒有監控他們。
如果他們還要反對,那就肯定是自己心中有鬼。
一不小心,被當做儆猴那隻雞,那是再正常不過了。
實在看不慣,那得回去聯係各方想辦法,而不是自己拚一下脖子是不是夠硬。
李承乾的腦子太好使,怪招陰招層出不窮,偏偏還給他們一種堂堂正正的感覺,他們實在跟不上,一時間也找不出破綻。
“眾位愛卿,可還有事?”李承乾問。
房玄齡再次站出來,躬身行禮道:“關於年號和陵寢,不知陛下有何想法?”
一般來說,年號都是相關大臣商議之後呈上,讓皇帝選一個。
至於陵墓,的確是每個皇帝一上位,就開始修建的。
一般是由太史局來辦,先根據山川走勢,選一處風水好的地方,就開始辦了。
人都必會死亡,但古人視死如生,尤其是皇帝。
在位時間長的皇帝,陵墓基本上都是從生修到死。
有一些,直到皇帝死了都還沒有修完。
麵對李承乾這麽個強勢的皇帝,房玄齡這個宰相不得不問。
登基就決定年號,是因為要鑄錢。
等到改元之後,新錢就開始發行。
在整個使用銅錢的曆朝曆代,銅錢都是混用的,不管哪個年代的都可以用。
銅錢本質上,是看重量。
如果磨損太多的話,就會折舊,也就不那麽值錢了。
“年號……”
李承乾沉吟起來,腦中思緒翻滾,眾臣也沒有打擾。
有的在笏板上極速書寫,以免忘記了今天的重點,有些在閉目冥想,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易經》的乾卦彖傳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年號就定為——乾元,大哉乾元!
象征大唐新的開始,朕與諸位愛卿一起開疆擴土,鑄就大唐萬世基石。”
李承乾知道,後世的元朝用過,但那是後世,現在是他先用。
比地盤大,沒有哪個帝國能超過未來的大唐。
何況這個乾字,還是他的名字中的一個字,沒有比這個年號更符合的了。
房玄齡微微躬身表示明白,繼續等待。
“至於陵寢,上次去昭陵,把朕的母後接回來的那次,朕去看過了,感覺還不錯!
那麽大個昭陵,不至於連朕的過去身都容不下,就不需額外修了,勞民傷財罷了!”
經曆過九世輪回的李承乾,對這些看得很淡。
他不需要什麽視死如歸,廢物利用倒是可以。
“這這這……”
房玄齡瞬間結巴了,誰家的陵墓不是越豪華越好?
遇到那種魔怔的,巴不得把家產都埋下去,咋就遇到李承乾這麽個奇葩了呢?
其他大臣,沉重的心也起了波瀾。
李承乾就算要求修得再奢華,他們都不奇怪。
卻萬萬想不到,居然直接就不修。
李承乾淡淡道:“從名上來說,朕與父母埋在一起,有何不可?
從天下來說,少勞民傷財,有何不可?
從曆史來說,傳說中,那漢武帝的夠奢華吧?
結果有討得好?
朕,從不信鬼神,人死如燈滅!
朕不需要視死如生,有那閑工夫,不如踏踏實實做事!
若想不死,那就以名傳萬世。
隻要曆史永遠記得朕存在過,朕就永生不死。”
李承乾的話,霸氣無比,又句句在理。
“臣,房玄齡,拜服!”
“臣,XXX,拜服……”
“……”
單純說這一波,李承乾的確是獲得了諸多大臣的好感。
皇帝修陵寢,誰都知道有多麽勞民傷財。
李世民的還沒修完呢,這馬上要修李承乾的。
就算現在大唐漸漸恢複元氣,這麽折騰的話也有點問題。
李承乾這真是開曆史之先河,也算是一種特殊的仁政了。
“諸位愛卿不用恭維朕,朕是以身作則,隻幹實事!
諸位愛卿,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朕的父皇是朕的父皇,朕是朕!
朕對諸位愛卿的要求很簡單,那就是幹實事!
溜須拍馬,朕不屑!
踏踏實實做事,就是朕的好臣子!
大唐越好,你們自然會越好。
朕此時的大唐,就如同那胡麻(芝麻),本身隻有那麽一丁點,分的人越多,個人到手就越少。
你爭我奪之下,一旦失手,那可就誰都沒了好處。
反過來,若是諸位愛卿通力合作,把這一粒胡麻,做成了一顆寒瓜(西瓜),哪怕再有很多人加進來,一人分一粒胡麻大小,也是輕輕鬆鬆!
諸位愛卿,好好想想吧!
可還有事?”
魏征站出來,問:“陛下,臣想問,如何安置太上皇與太上皇後,以及此時的後宮?”
李承乾微微皺了皺眉,搖頭道:“這件事情,朕會同太上皇私下商議,有結果之後再通知眾位愛卿。”
魏征拜了拜,退了回去。
李承乾倒是想修個新的皇宮出來,把此時的皇宮讓給李世民又如何?
可惜,就算通過種種方法,比如這次的贖罪銀,從大臣和世家那裏搞錢,但要展開的計劃也太多,實在沒有那個精力和能力。
皇宮他暫時不能讓,除非是有新的皇宮要搬遷,否則在天下人看來,道義上就會有問題。
“還有其他事嗎?”
“臣,清河崔家崔園城敢問陛下,大赦天下如此作為,為何卻不與朝廷商議?”
終於,發難的來了。
而且一上來,直接都不報官名了,而是報自己的家族,語氣一聽就很強硬。(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