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吃飽穿暖

字數:4564   加入書籤

A+A-


    眾臣聞言,心中暗叫苦也。
    “當然了,朕曾經說過,交過贖罪銀的,過往既往不咎,從今年開始算!
    如果還沒有交贖罪銀的,朕再給你們一次機會,未來三日可交。
    說清罪狀,交上贖罪銀,過往一筆勾銷。
    否則,也就不要怪朕,到時候翻舊賬。”
    某些想蒙混過關的官員,心頓時重重落地,因為還有機會。
    李承乾這麽幹,也著實是無奈之舉,太缺人和人才了。
    停頓了一下之後,李承乾又說:“朕先來提出個五年計劃,這個計劃叫吃飽穿暖,是一個長遠計劃。
    這個計劃,至少要執行到人人以瘦為美,人人吃肉吃到膩為止!
    五年,五十年,五百年,隻要大唐還在,這個計劃就會一直執行下去,隻是可以分階段。
    第一個五年,朕希望做到的是,大唐實現棉花自由,惠及到平民百姓。
    隻要稍有餘糧之家,至少有兩床棉花被褥,至少每人有兩身棉花衣物!
    此為穿暖這個方麵。
    至於吃飽這個方麵,朕希望這第一個五年,凡大唐境內,百姓能夠人人日有兩食,或好或差。
    但絕不能再有一食之態,甚至餓死。
    眾愛卿以為,能否做到?”
    聽到李承乾提出來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大家都倒吸一口涼氣。
    吃飽穿暖,聽起來何其簡單。
    但實際上,從遠古看到今天,又有哪一朝哪一代能實現?
    大殿之中,有些騷動。
    魏征站出來說:“陛下,五年計劃這種執政方式,雖然前所未見,但確實非常清晰明了。
    提出切實可行的計劃,然後按照計劃去執行,不但能夠提升效率,也不會引起混亂。
    可是陛下,恕臣直言,這種方式聞所未聞,不能隻停留在口頭空談。
    否則,皇帝若一拍腦門想出一個計劃,卻沒有任何細節,就想讓臣等去執行,未免太強人所難!
    從所未有之先例,還請陛下做個示範。”
    魏征的話,讓大臣們有些騷動。
    麵對這種前所未有的五年計劃,他們的確感覺腦子一片空白,甚至不知道該從哪方麵下手。
    因為在以往的話,都是出了問題,解決問題,最多就是有一個空泛的願望,那就是大唐越來越強。
    這種先提出計劃,然後努力去完成目標的方式,還真是前所未見。
    李承乾眼皮都不抬一下,淡淡道:“朕既然提出這個計劃,自然不會停留在一句空話上。
    首先,穿暖這個計劃,重點隻在於高昌。
    元日之前,定國公問朕,高昌國土該怎麽處理。
    趁現在可以回答大家,那就是全部用來種棉花!”
    大家眨巴眨巴眼睛,感覺有點傻眼,這是個什麽胡扯的計劃?
    房玄齡趕緊站出來,稟報道:“陛下,如果高昌全部用來種植棉花,那前高昌國的人吃什麽?”
    “房相不要著急,朕先問房相一個問題,你覺得大唐缺糧嗎?”李承乾反問。
    “這……”
    房玄齡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房相是不願意回答吧?
    那朕來說,大唐根本不缺糧。
    大唐還有人餓死,是因為某些人啊,寧願糧食喂鼠,也不願意把糧拿出來!
    父皇在位的時候,那幾年遭災,父皇想要籌集糧,可你們某些人卻不願意給。”
    這個所謂的某些人,頓時後背冒出了冷汗。
    “嗬嗬……”
    李承乾突然皮笑肉不笑的笑了兩聲,隨後道:“朕不是土匪,你們的就是你們的,朕不會強迫你們交出來!
    朕知道你們不缺錢,但如果你們需要棉花,拿糧食來換吧!
    朕的意思就是,你們可以去高昌種棉花,可以雇傭當地人,也可以雇傭大唐的人。
    總而言之,你們要人,就給糧食。
    因地製宜,高昌既然對棉花成長有利,那就活該大麵積種植棉花。
    隻要有個三五年,高昌就再無反叛可能。
    他們反叛的代價是,一口吃的都沒有!”
    “陛下……英明!”
    房玄齡服了,原來換個角度看,事情如此簡單。
    “房相也不用拍馬屁,隻不過是朕的腦子特別愛亂想。
    甚至延伸一點,我大唐的百姓,如果自覺大唐境內不好混,也可以前往高昌謀求生路。
    至於高昌那邊的地域劃分,就改為西州吧,按照都護府配置,吏部這邊調派官員就好。
    除了種棉花,好好的盯著突厥殘部。”
    “臣,遵旨!”魏征回答道。
    “再來說說吃飽這個話題,百姓除了可以從棉花上賺糧,各地也可以自我探索一下。
    就好像那高昌適合種植棉花,但並不適合種植五穀,哪怕強行種植也會減產,那就是得不償失。
    既然如此,何不互通有無?
    我大唐地廣人稀,各地都有各地的特產。
    發揚自己的優勢,然後通過商人轉賣全國,多多發現,多多發掘。
    有了錢之後,自然也就有了糧。
    同時,有了特產也就有了工作,百姓手裏也就跟著富足了。
    朕的要求並不高,第一個五年,讓所有百姓都能每天吃兩頓, 並不要求生活太好,這都很難嗎?
    別忘了,從今年開始,各地修建水泥工坊,鋪就官道之後,車馬行進的速度會大大提升。
    如此一來,各地特產的流轉範圍,也會隨之變大。
    商隊走官道,雖然要交過路費,但卻節約了時間成本,成本隻會更加便宜,路上的勞累程度也會降低。
    如此一來,朝廷的稅收也跟著變多,可謂多方麵互補。
    如此,可還有疑問?”
    聽到李承乾的解釋,再想想那個場麵,眾臣不得不歎服。
    這皇帝腦袋瓜子,不知道是怎麽長的。
    不隻是整人有一套,這說起內政來,更是頭頭是道。
    簡簡單單的一句吃飽穿暖,其中有如此多的道道不說,居然還能夠形成循環,讓稅收也跟著變多。
    這真是不服都不行,太有才了!
    “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
    “……”
    一圈想下來,就算世家大族,都沒打算反對。
    這並不妨礙他們的利益,反而可能賺得更多,還能把庫房裏發黴的糧食用出去,完全沒毛病。
    他們不可能想到,表麵上看是這樣,實際上都是李承乾的軟刀子。
    等他們意識到不對的時候,已經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