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突襲增加殿試,陳兵吐蕃邊境練兵

字數:4350   加入書籤

A+A-


    魏征站出來道:“陛下,按照往常,春闈還有差不多半個月開始。”
    此時的科舉考試,還是由吏部的考功司負責。
    後期,改為禮部侍郎主持。
    所以,魏征這個吏部尚書出來說話,是沒有問題的。
    “春闈之後,增加一場製舉,讓朕見一見這一屆的年輕才子!”
    所謂製舉,也就是殿試的前身。
    不過在大唐時期,一般隻有獨立的選拔人才,才會用製舉。
    比方說,由於某種原因,朝廷急需要補充某些官員,就會采取這種方式。
    平時的話,是沒有這一道程序的。
    平時一般就是考試結束之後,吏部主持銓選。
    意思是通過身(體貌)、言(言辭)、書(書法)、判(公文寫作)四項篩選合格後方可授官 。
    但在實際應用之中,懂的都懂,不過是家族之間的妥協和利益交換罷了。
    不能說這些上位的人都是酒囊飯袋,但肯定不是最優秀的。
    “這……”
    魏征後背再次冒出了冷汗,就算這一屆不是他操辦的,他心中也清楚其中的貓膩。
    這要是弄到李承乾麵前來,一旦出了什麽問題,他這個背鍋俠隻怕輕則降職,重則被剝奪點什麽。
    至於背後的某些人,隻怕小命要不保。
    “怎麽,魏愛卿,有問題?”李承乾反問。
    沒等魏征回答,李承乾又說:“說起科舉考試,乃是為了我大唐選拔各方麵的人才。
    雖然之前已經商量過,改元之後這一屆的細節。
    但,朕在這裏要加上一點!
    往後每一屆科舉,最終都要經過製舉,朕稱之為殿試。
    也就是把銓選的環節,放到殿試中來,由皇帝來親自篩選!
    若是所謂的人才,卻極端不合格,那可就怪不得朕了!”
    李承乾把這事放在這裏說,是故意的。
    鄉試已經開始了,就算朝堂上這些人,想要把消息傳遞下去,鄉試也已經結束了。
    李承乾倒是要看看,有多少人非要找死。
    順帶也看看各州各府,暗地裏究竟是哪家在操控。
    世家大族的陰影,暫時還揮之不去。
    李承乾隻能通過各種辦法,降低他們的影響,剪掉他們的爪牙,還要讓他們無話可說。
    一切,都是為了大唐的穩定。
    世家大族最讓李承乾忌憚的,是那些占據各支軍隊中高層的軍官。
    一大群軍官,或多或少都和各個世家有關係。
    一旦所有世家達成同盟,振臂一呼的話,整個大唐都會天翻地覆。
    百姓愚昧,士卒也愚昧,不是短時間內能夠改造的。
    就算李承乾有二十萬不死軍隊,也會導致到處救火都來不及,大唐可就徹底完了。
    就算最後平叛成功,也不知道要十年還是二十年,才能重新恢複元氣,那可不是李承乾想要的。
    要想把軍隊改造,首先官道的通暢,最好能把軍用的火藥弄出來。
    大唐有火藥,但卻還極為原始,甚至還沒有應用到煙花爆竹上。
    這樣的原始火藥,是不可能拿來軍用的。
    一旦能夠把火藥運用到軍事上,到時候一網打盡也未嚐不可。
    最重要的前置條件,就是他這個皇帝,要真正的獲得大多數民心,真正坐穩這個位置。
    到那個時候,他要進行軍隊改製,世家大族的人還想起兵造反,被反綁都有可能。
    “魏愛卿,朕知道,你是才接吏部尚書,這一屆跟你沒關係。
    殿試,就定在一個月後吧!
    到時候,在太極殿進行!”李承乾加了一句。
    “是!”
    魏征這才答應一聲,退了回去。
    李承乾微微搖頭,對魏征有些失望。
    他是看出來了,魏征整體來說,心是向著大唐的。
    隻不過受限於見識,有時候他的意見也不是那麽靠譜。
    但從另一個方麵來說,他的屁股也是歪的。
    他的私心很重,並非是貪財什麽的,而是想要以諫臣的方式,名留青史。
    基於這個想法,他不想自己身上沾染到任何汙點。
    一旦跟這方麵掛鉤,他就會表現得極其自私又強勢。
    “好了,諸位愛卿,一不小心扯遠了。
    關於內外的五年計劃,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朕希望下朝之後,諸位愛卿最好寫個計劃書,把事關自己的一方麵,詳細的規劃出來。
    比方說,多少時間做到哪一步!
    如此,也避免了手忙腳亂。
    接下來,是關於練兵之事。
    暫且,其他各邊境,還算比較安定。
    但是,吐蕃絕對算是心頭之患。
    鬆讚幹布那人野心勃勃,頭幾年屢次挑釁我大唐。
    令,衛國公為吐蕃行軍總管,下轄鄂國公、定國公、翼國公、各自率領五萬大軍,合計二十萬大軍,陳兵吐蕃邊境,互成犄角之勢,守望相助,緩緩朝吐蕃境內推進,以適應高原氣候為主,為未來進攻吐蕃練兵!
    至於兵力,從各地折衝府,選擇精壯集齊。”
    “不可,陛下不可!”
    房玄齡急吼吼的大喊,打斷了四人站出來接令。
    “房相,有何不可!”李承乾冷聲道。
    “陛下,吐蕃雖是心頭之患,但卻也算泱泱大國,又有地利的優勢!
    如此做法,必將讓鬆讚幹布感受到挑釁。
    鬆讚幹布此人年輕氣盛,並非是隱忍之輩。
    到時候,一不小心就會從練兵變成攻伐之戰。
    而吐蕃又是大國,無論是地理條件還是縱深,都注定不是短時間可以消滅。
    一旦大唐陷入拉鋸戰,各方麵將急劇消耗,得不償失啊!”
    房玄齡的這番話,確實是有道理的。
    但李承乾的目的,可不隻是單純的練兵,而是要玩釜底抽薪。
    等在吐蕃練兵三兩年,那就是大唐的兵,再也不可能是世家的兵了。
    隻要多來幾次,留給世家的就是一堆老弱病殘,讓他們有苦說不出。
    一旦練到高原都能作戰的程度,再回來作戰,整體肯定會上一個檔次,到時候就是精兵強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