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三天之內,踏平皇城

字數:4287   加入書籤

A+A-


    李世民曾經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他曾經在貞觀六年,以此告誡李承乾。
    也曾經在貞觀十一年,在魏征某次相關上疏中如此批複。
    更是在貞觀十八年,和當時的太子李治討論治國之道時,如此說。
    更把這個稱之為——舟水之喻。
    什麽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當兵的可聽不懂,他們大多數大字都不識一個。
    李承乾說:“大唐子民就應該活,還要越活越好!”
    簡單直白的話,他們聽得懂,並為之深深感動。
    李承乾在這之前,本來也是有賢名的。
    但久居深宮之中,普通的士兵可見不到,最多就是偶爾聽到傳言。
    這一刻,李承乾的賢名具象化了。
    “對了,在這次……討伐孤這個叛軍頭子的時候,犧牲掉的人,你們都記好。
    等孤把這件事情處理了,會親自派人過問,並給予相應的補償。”李承乾道。
    “太子殿下萬歲萬歲萬歲……”
    “萬歲萬歲萬歲!”
    “萬歲!萬歲!萬歲!”
    有人可能以為,三呼萬歲是辮子一朝的特色,其實並不是。
    一開始三呼萬歲,其實是山呼萬歲。
    傳聞,漢武帝在嵩山的時候,聽到山呼萬歲。
    曆朝曆代演變之後,就成了三呼萬歲。
    在唐朝時期,每年第一次朝會,也就是元日大朝會的時候,群臣要先跪拜皇帝,隨後還得跳群體舞,稱之為舞蹈禮。
    舞蹈結束之後,就會跪地三呼萬歲。
    後世三哥在電影裏麵,打著打著就開始跳舞,感覺非常搞笑。
    實際上,在曆史長河之中,士人貴族一直有跳舞的傳統,哪怕秦始皇也要跳舞。
    秦始皇的母親就是歌姬,歌舞從來就不是分開的。
    早在至少西周時期,詩歌就已經開始出現,證明這個時候,貴族就是會跳舞的,也是必須要跳舞的。
    處理完這些士卒的事情之後,李承乾自己弄了一份簡便的飯菜,先填飽了肚子,然後席地休息。
    城牆上,隻剩下他的人。
    今天一天,他不打算動彈。
    讓內城王公貴族們,還有宮城中的李世民等人,感受一下什麽叫絕望。
    這一波投降三千,幹掉差不多兩千,之前在外城又幹掉不少。
    李世民目前手裏的兵力,包括宮城之中駐守的禁軍,滿打滿算,最多還有三萬人。
    他想等來勤王大軍,簡直是在癡人說夢。
    李承乾從來沒有想過,要讓大唐陷入大亂中。
    就算他可以平推一切,可對大唐子民的傷害呢?
    因此,三天之內必須攻入皇城。
    休整一波,還有一個目的。
    一夢千秋後,他有些想那些弟弟妹妹了。
    已經去封地上位的暫且不談,留在長安城裏的必須見見。
    如兕子李明達這樣,還住在皇宮中的小不點,就隻能改天再見了。
    尤其是李泰這個弟弟,李承乾實在是‘想念得緊’!
    不過,相比於這個弟弟,實慘的妹妹們,李承乾每每想起來,太心疼了。
    其他後妃生的不說,有些他都記不住名字,也說不出長相。
    李世民生了三十多個,他這個太子哪有時間理會那麽多,大多都隻是在某些場合,遠遠見過一麵,跟陌生人沒區別。
    隻說他母後生的,長樂公主李麗質年紀輕輕病死。
    城陽公主李夢瑤,甚至未在史書上留名。
    還卷入他未來的謀反案,杜荷被殺之後,改嫁又遭遇巫蠱案牽連被貶,四十歲就去世,善終更像是個笑話。
    晉陽公主李明達更不用說,從出生就體弱多病,他那個父皇還給她起個小名兕子,寓意和犀牛一樣強壯,結果卻稱得上早夭。
    還好係統大方,祛病丹多的是。
    對於府邸被圍的事情,城牆上的戰鬥結束不久,各大達官貴人家都知道了。
    知道外麵圍著的是李承乾的人,各自心中有各自的滋味。
    有些擔憂,有些喜悅,有些恐懼,有些怨恨。
    比如李泰府上,第一次下人來報的時候,他甚至堅決不信。
    可後來,稍微打開小門一看,他信了。
    本來是準備慶祝到天亮,結果這還沒天亮呢,事情就變成了這樣。
    李泰就隻是個十九歲的小夥,從小也是深宮中長大,這一刻嚇得渾身肥肉都在哆嗦。
    他做夢都沒想到,李承乾和李世民之間的戰鬥,居然會是李承乾贏了,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才對。
    如果真是李承乾贏了,李承乾會怎麽對他?
    李麗質也是一晚上沒睡,加上氣疾又有點犯,到早上那會兒,整個人幾乎是搖搖欲墜的狀態。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天終於亮了。
    內城各大府邸,那麽多人要吃飯,仆人自然得出門買菜。
    可所有人都知道,自家府邸已經被圍了。
    主人家可不管仆人的生死,強逼他們出門試探。
    結果,李承乾的軍隊,就像沒看到他們一樣,任由他們來去自如。
    有些想打探消息的,無論說什麽,李承乾的軍隊毫無反應,就像是雕像一樣。
    漸漸的,大家膽子大起來。
    有些閑不住的少爺小姐,也跟著出了門。
    結果,某位少爺因為腿軟,撞到了李承乾一個兵。
    他自己惱羞成怒,惡向膽邊生,抬手就給那個兵一巴掌。
    毫無疑問,他被李承乾的兵麵無表情一刀結果,血灑在自家大門前。
    這一波,隨著出門的人各自傳頌,越來越多的人都知道了。
    李承乾對自己的兵,下達的命令很簡單。
    人可以隨意出入,無論去哪裏都行,就算是出城去都行。
    就兩條!
    第一,誰敢炸刺誰死。
    第二條,不準攜帶車馬出入。
    也就是人可以走,但家產留下。
    各種有意無意的試探和交流之下,內城各家也漸漸明白了其中是規則。
    如此,倒也讓所有人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