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言語交鋒,孔穎達想繼續掌控李承乾
字數:4637 加入書籤
“非也,乃祖宗之法不可輕改!”
聽到孔穎達這麽說,李承乾笑了。
想想也對,真正的儒教,是從北宋開始的。
那個時候,北宋給他們封了一個世襲傳承的衍聖公。
曆朝曆代的公侯,說是世襲傳承,其實不過是國破一切皆休。
偏偏下一個朝代,儒教來個滑跪。
元朝這個中原眼裏的異族,為了穩固統治,也順勢承認了這個封號。
輪到朱元璋的時候,雙方互相看不起,嚴格來說,是朱元璋求著承認的他的。
接下來,就一發不可收拾,代代享福沒了血性,就變成了代代二臣。
在大唐初期,儒教可沒這麽囂張。
但,李世民在貞觀二年做了一件糊塗事,是他把孔子給尊為‘先聖’,去掉了在這之前周公的‘先聖’名號。
也就是說,從貞觀二年開始,孔子才真正有了聖人的稱號。
雖然他有他的考量,可有些事情,就是經不住這麽搞。
追根溯源的話,也可以認為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讀書人想要翻天了。
“那孔師認為,祖宗之法何時可改?何時不可改?”
這些文人就會打嘴炮,李承乾直接把問題丟了回去,讓他自己去回答這個問題,讓孔穎達出招。
他今天,少說要讓這家夥吃個大虧,以報之前自己憋屈之仇。
聖人是李世民封的,他不好直接改口。
但李承乾已經打定主意,一定要把這個聖人打下來,就從這個孔穎達開始。
先人可以尊敬,封為聖人大可不必,除非對方沒有後人,這是來自帝王的考量。
“聖上口含天憲,可改!
天要其絕頂,可改!
除外,唯有夷狄可改,乃不尊教化也!”
李承乾一聽,心道好家夥,在這兒等我呢?
絕頂的暫且不說,那就是屬於天意,誰也沒辦法。
古人也是會謝頂的,隻不過相對比較少。
皇帝說要改的可以改,這是直接把皇帝捧得高高的。
他家祖先的聖人位是李世民封的,孔穎達這麽捧李世民,倒也說得過去。
可真到改的時候,就不一定那麽聽話了,除非對他們有利。
重點在最後一句。
這一句的意思是,如果李承乾承認是無故而改,那就是不尊教化的象征。
堂堂大唐太子不尊教化,這可不是小事。
如果李承乾回應,是因為李世民做得太不地道,他割發代首。
可現在,他依然是太子,那就成了不孝。
孔穎達這一出招,直接就是兩麵開刃的尖刀。
無論李承乾怎麽去回答,都會受傷。
這些文人的軟刀子,一不小心就會中。
甚至被捅了,當場還不覺,事後才會顯示出效果。
隻是,有些奇怪……
之前孔穎達抓小辮子,是為了討好李世民,為了自己的政績和名聲。
現在,他那位父皇隻怕躲在立政殿哭呢。
也說不定,是在哪裏挖坑埋李泰,哪有時間給他使絆子?
那麽,孔穎達的動機就很奇怪了。
哪怕知道之前把他得罪狠了,現在想要巴結也來不及,起碼也應該躲得遠遠的吧?
是真不怕他不管名聲,直接把他一刀砍了?
既然正麵回答,無論怎麽樣都會中招,李承乾就不接招了,直接亮出自己的刀子就好,看誰的刀更長更鋒利。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孝之始也!”
李承乾重複了一下這話,然後反問:“孔師以為,斷發者必然不孝?
再或者,不斷發者必然孝?
孤聞,蜀地有一民間俗語:舍不得鞋子,套不著狼!
但因為他們的口音,把鞋子說成孩子。
這一句民間俗語,本來的意思是,由於狼跑得太快了,人不跑得掉鞋子那種程度,基本別想追。
傳出來後,字麵意思就被人誤解成,想要狼就得用自己的孩子去換。
既然能傳出來,必然有很多人深以為然。
孔師以為,然否?”
李承乾一甩衣袖,又說:“孔聖此言,孤也認同!
但,孔聖本意,孔師是否理解有誤,如那鞋子被傳成孩子之事般!”
孔穎達又不是個蠢貨,他也同樣不接招,而是反問:“太子殿下又何以認為,吾家先祖之言,如太子殿下所言般?”
意思是,你李承乾認為是就是,那你就必須拿出證據來。
那是我的祖先,我難道比你李承乾還不了解嗎?
你作為太子,總不能空口說白話吧?
孔穎達用自己天然的優勢,壓製李承乾想要改變話題。
雙方過了一招,誰都沒占到便宜。
李承乾微笑道:“那,孔師是否認為,孔聖之言就無錯?”
孔穎達此刻,已經對李承乾升起了高度警惕。
在他眼裏,李承乾是真的變了,變得句句都話裏藏刀。
已經不是之前那個,根本不敢和他爭辯,隻能默默承受的學生。
心思一轉,孔穎達朝著東方一拱手道:“不敢,承蒙聖人抬舉,封吾家祖先為先聖,想來陛下有陛下的考量。”
李承乾嘴角抽搐了一下,孔穎達這是把問題的關鍵,推到了李世民頭上。
看來,目前有兩件大事要重點辦了。
第一是重立族譜,把目前皇室這群吸血鬼撇開。
第二就是剛剛開始的儒教,得把他們徹底打崩。
收拾目前最大的勢力世家,反倒更加容易一些。
隻要他們敢跳,不管硬的軟的,李承乾都有的是辦法。
前頭這兩件大事不辦好,他想成萬世大帝,隻怕是遙遙無期了。
這兩件大事,都離不開李世民。
事情是李世民搞出來的,就該他來收尾。
“孔師,正巧孤有事,要去見父皇。
要不,孔師讓父皇來評評理?”李承乾反問。
李承乾心道:“既然你把事情往李世民身上套,想要讓他背這口鍋,那我就將計就計!”
對話到現在,李承乾大約有點明白,孔穎達冒出來是想幹什麽了。
他是借他頭發之事,拐著彎的想要看一下他,對他們儒教是什麽態度。
孔穎達家老祖宗才剛剛被封聖,地位可還沒有徹底穩固。
如果李承乾‘不似人君之相’,那可就不要怪他們儒教的筆杆子了。
反過來,就算李承乾割頭發沒理由,就算他造反。
隻要聽他們儒教的話,自有大儒為他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