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吐蕃,突厥殘部,高句麗,皆不可留!

字數:4251   加入書籤

A+A-


    “走吧,婉兒,他們不過是在驚歎盔甲是真的罷了。”
    李承乾搖搖頭,失去了興趣。
    “這個有什麽值得驚歎的?”蘇婉好奇道。
    “婉兒,你真的以為除了有必要,宮廷中使用絹甲、布甲,隻是為了禮儀嗎?
    還不是因為鐵的產量不夠,隻能先顧著前線和邊防。
    至於宮廷之中,一般不會出什麽事情,禮儀性質更加突出,自然就會這麽使用。”
    不要覺得鐵很便宜,那隻是在後世很便宜。
    絹甲、布甲內部的填充物,更是什麽都會用,主要注重於華麗的性質,用於禮儀上使用。
    到了唐朝中後期,甚至直接就是用的紙甲。
    用多層的紙,使用糯米漿等縫合起來,比較厚,強度比較高的,甚至能用來抵擋弓箭。
    而且,不管在上麵繪畫雕刻也好,染色也好,都比較好辦。
    隻不過終究是紙,再怎麽的也經不住折騰。
    不但不防火,而且極其容易變舊,濕了之後也無法重新塑形,紙的造價也不便宜,因此最終還是隻能用作為禮儀性質使用。
    鋼鐵的盔甲不是作戰的時候,也沒法一天穿到晚,那是很沉重的負擔。
    李承乾並沒有怪蘇婉的單純,她也不過是一個千金大小姐罷了。
    看到了那四個波斯人對盔甲的驚歎,李承乾又想到了鋼鐵產量的身上。
    突然就發現,大唐真的是差太多太多了。
    放眼望去,好像什麽都急需改變。
    改日朝會,李承乾直接問:“李淳風,登基的日子算出來沒有?”
    “回稟監國殿下,下月初五到初八是個吉日,臣還想精確的算一下。”李淳風恭敬的回應。
    大唐的人不了解的東西很多,但是關於天文曆法,其實研究非常的深入。
    單純靠智慧和肉眼,就能夠分辨一段時間之內的天氣。
    當然,能有這本事的算是少數。
    所謂的吉日,大概就是曆年來,曆法上推算出來的適合做什麽的日子,加上天氣的結合。
    如果算好的日子,偏偏來個大雨傾盆。
    不說別的,最起碼都會流言四起。
    別說大雨傾盆了,哪怕是天空陰沉沉的,那都很有得說道。
    因此,李淳風要經過多次的推演,確保絕對不會出錯。
    李承乾點點頭,淡淡道:“典客署,邀請的國家,到齊了沒有?”
    “回陛下,除了吐蕃使臣沒有到,在邀請名單上的已經到了。
    有一些小國,本不在我們的邀請名單之上,但他們也派了使臣前來朝賀。”
    “吐蕃……”
    李承乾沉吟了一下。
    顏相已經被派遣出使了,但是按照時間推算,目前應該還沒有深入吐蕃。
    畢竟是使臣出使,代表的是大唐的國威,該有的排場不會少,自然沒有傳信的人,快馬加鞭來得快。
    有一種可能性,說不定吐蕃那邊的使臣,跟顏相帶領的使團撞上了。
    可能是得知了使團的意圖,導致來回折騰,因此還沒有到。
    “突厥殘部呢?沒有送出邀請嗎?”李承乾問。
    李承乾口中的突厥殘部,就是後世說的西突厥。
    但在大唐來說,他們就是屬於殘部。
    如果不是沒有那個底蘊,一直追到底的話,他們也不一定能存活下來。
    目前,在表麵上來說,整個突厥已經滅了。
    剩下的殘部,至少在口頭上,是承認大唐天可汗地位的。
    因此,他們應該也是被邀請之列。
    李勣站出來說:“監國殿下,突厥殘部去年陷入內亂,乙毗咄陸可汗逐漸占據上風。
    陛下為了不讓突厥重新整合,今年早些冊封沙缽羅咥利失可汗的臣屬,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為西突厥可汗,支持南庭勢力以牽製乙毗咄陸 。
    乙毗咄陸可汗拒絕臣服,反而聯合弩失畢部擊敗南庭,進一步擴張勢力 。
    同時,乙毗咄陸可汗多次遣軍侵擾安西四鎮,龜茲、於闐、疏勒、碎葉等。
    為對抗大唐,他們與高昌王麹文泰結盟,導致侯君集將軍攻伐高昌進展異常緩慢。
    臣覺得,他們不會派人來了。
    至於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隻怕是想來也來不了。”
    經過李勣這麽一說,李承乾也想起來了。
    之前,李世民想要先穩定內部,因為隋末太慘了。
    所以,他是秉承著能不打就不打,先把內部清理,並且好好休養生息再說。
    結果,山東士族看出來了,明裏暗裏的給李世民使絆子,導致進展異常的緩慢。
    這樣一來,就迫使李世民對外政策繼續轉變,以示好和拉攏為主。
    這可能也是後世吐槽他,老是往外送技術,老往外嫁公主的原因。
    每個時代麵對的國情不一樣,做法和想法就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
    當局者,沒辦法看到千百年的變化,隻能以當前的局勢做分析。
    貞觀一朝,雖然也稱得上猛將如雲。
    可無奈的是,隋末亂世太慘了,至今都沒有恢複多少,哪裏有那麽多兵力四處打?
    “吐蕃,突厥殘部,還有高句麗……這三個東西不能留!”
    這一句話,李承乾說得格外大聲。
    魏征趕緊站出來,勸阻道:“殿下,你現在登基在即,就算是登基之後,短時間內也不宜妄動刀兵。
    我大唐元氣才剛剛恢複一點點,可經不住如此折騰。
    除非,殿下願意派出自己的精兵。
    臣還是認為,監國登基在即,不宜妄動。”
    李承乾看著魏征,臉上若有所思。
    如果他把二十萬軍隊派出去,管他吐蕃還是誰,又不是大唐內部,一路推過去就行了。
    但,每個新皇登基,可都是天下最不平靜的時候。
    如果他把自己的仿生人派出去了,一旦出了什麽動亂,必然顏麵掃地,大大打擊新皇的威信。
    嚴重一點說,可能會導致帝位不穩。
    一旦出了什麽動亂,在有心人的加工之下,天下人必然都會懷著疑問。
    另一方麵是,大唐才剛剛開始恢複元氣。
    這個時候進行大戰,還是麵對三根都難啃的骨頭,真不能輕啟戰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