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天下之兵反對,是因為定國公敢蹲著尿,他們不敢嗎?
字數:4428 加入書籤
侯君集自認為,自己在悄咪咪的看笑話,看李承乾如何收場。
甚至心中覺得,這才是自己眼裏的官場才對。
想要剝奪自己的兵部尚書之位,李承乾這小兒一定是想多了。
看不清形勢的他還以為,百官是在為他說話呢。
卻不知道,整個朝堂早就變了。
他出去一趟,已經成了無關緊要的角色,就像一隻可笑的狼狽猴子。
現在,是百官跟李承乾爭權的時代,雙方都在遞軟刀子。
就看哪一邊,能把對方給紮破防了。
此時,房玄齡開始說自己的論調。
“兵部,乃掌天下之兵馬大權。
雖,實際兵權在陛下手中。
但陛下不能保證,每一代陛下都如此英明。
若有一天,兵部掌管實際兵權。
其尚書本身是皇族的話,容易引發內部叛亂。
再不濟,也可能會架空皇權。
同理,如若兵部掌控在皇族手中,可能會影響皇族內部團結,乃至於影響整個天下。
因此,這個先河不能開!
一旦開了,後人必將有樣學樣,遲早會無可挽回。
最後,若掌控兵部的是皇族,完全聽從於當前陛下的。
一旦當前陛下思慮稍有差錯,或會窮兵黷武,也或會軍紀渙散,乃至影響整個大唐。”
眾臣心中驚訝不已,這房玄齡莫非變成了第二個魏征,這真是什麽都敢說呀!
他們卻不知道,房玄齡也萬分無奈,因為李承乾這麽一搞,實際上是在架空他這個尚書省的老大,也就是架空丞相的權限。
事關自己,不爭也得爭。
“嗯嗯嗯,房相說的有道理呀!”
李承乾一副讚同的樣子,房玄齡卻不敢掉以輕心。
用轉折的語氣說話,已經是李承乾的特征了。
“房相說得句句在理,但這裏有兩個前提。
第一,六部尚書,尤其是上三部,擔任者至少是國公。
皇族封國公,本就比你們要困難。
定國功公能封,大家也知道緣由。
而朕已經收回世襲,可以明確的告訴眾卿,以後也不會有世襲!
既然無法世襲,定國公掌管兵部,也隻是她自己,不可能會有兒女在她的照顧之下,步步高升,繼續掌管兵部。
既然如此,房相說的這些就不成立!
難道房相覺得,定國公不配?”
百官有點傻眼,明明是如此完美的一番話,為何瞬間被李承乾駁得體無完膚?
哦,明白了,他們忘了皇帝已經收回了世襲。
再加一個皇族封公比他們難,如果這樣子,還被皇族把兵部尚書的位置搶去了,這不是他們自己,或者他們的後代無能嗎?
既然無能,憑什麽坐兵部尚書的位置?
房玄齡也是,老觀念還在腦子裏轉悠,這下被李承乾擊得支離破碎。
一時間,他也不知道該從哪方麵繼續反駁。
“房相,如果你暫且想不到其他理由,那就讓別的愛卿來吧!”李承乾給了他個台階。
不管怎麽樣,大唐能有今天,房玄齡也算得上勞苦功高了,並非隻是虛名。
人人都要為自己的利益爭,這並沒有錯,李承乾也沒法要求他們大公無私,他自己都做不到呢。
房玄齡無奈,隻好退下。
侯君集眨眨眼,有點傻眼。
這不剛剛還鬧得挺凶嗎?
怎麽如此虎頭蛇尾,瞬間就沒動靜了?
不是,你們倒是努力點啊!
就在此時,魏征站出來道:“陛下,定國公終究是女子。
若由她來掌兵部,恐天下之兵不服!”
“哦……,是因為定國公敢蹲著尿,他們不敢嗎?”李承乾滿臉詫異道。
這話一出,魏征下意識抓著自己的胡子,差點沒一把拽下來。
李秀寧本人死死的低下頭去,耳朵卻開始變紅。
不管文臣還是武將,一個個扭頭的扭頭,低頭的低頭。
笑點低的差點直接投降,肩膀使勁的聳動,大殿中響起一片雜音。
“ 陛下,你這是在胡攪蠻纏!”魏征羞惱道。
“不是魏愛卿,你在胡攪蠻纏嗎?
你說女子掌兵,天下之兵不服。
朕唯一能想到的不服理由,就是他們不敢蹲著尿啊!
要不然的話,是你魏征要跟定國公堂堂正正的打一架,還是你要跟她比一下排兵布陣?
再或者,是你口中天下之兵,有這個膽量以及能耐?
剛剛朕還說,朕用人不管他男女老幼,隻看術業有專攻!
定國公乃開國武將,所經戰役並不少,連隋末亂世都打過來了。
如果不是定國公沉睡二十年,朕沒有搞錯的話,在座的有一個算一個,你們當年應該都不是她的對手吧?
再或者說,她當年獨自領兵的時候,你們都還在誰誰誰手下混吧?
要談資曆,她是你們的前輩。
要談能力,帶兵上或者在武鬥上打一場就好了!
非要談她是女子的話,那朕就隻能認為,你們是不服她能蹲著尿,而你們一個個卻不敢!
父皇在這裏的時候,他或許對這些位置,還要權衡一下各方麵。
但,朕可以明明白白的告訴諸位。
在朕的眼裏,通通是能者上庸者下,沒有半點情麵可講!”
魏征也是惱羞成怒,聞言反駁道:“若陛下是任人唯賢,那為何程咬金的匹夫,能夠上任禮部尚書?”
“嘿……雖然俺並不想要這個禮部尚書,但你這老家夥這麽說,就是看不起俺呀?
來來來,來跟俺比劃比劃!”
程咬金已經開始擼袖子了,但動作卻不緊不慢,明顯沒打算真打。
“陛下,你自己看!”
魏征氣得渾身發抖,伸出手指指著程咬金。
“嗯,程咬金,你給朕安靜點!”李承乾淡淡道。
“好嘞,那俺就等下朝之後,給咱們魏侍中好好瞧瞧!”
程咬金高高揚起下巴,就像是得勝歸來的將軍。
李承乾抬手摩擦著下巴,不輕不重的問:“魏愛卿,朕這裏有個問題。
你知道為什麽魏晉之後,皇朝隻講孝,也異常的強調孝,而不講忠義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