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我隨處走走,微服私訪一下民情
字數:4319 加入書籤
由於馬匹的稀缺,還有牛的情緒更穩定等原因,長安城中到處可見牛車。
這些牛車都靠右行駛,井然有序,沒有絲毫混亂的跡象。
牛車的屁股後麵都兜著布袋,拉在地上是要被罰款的。
行人和牛車各行其道,互不幹擾,交通井然有序。
這是因為前年的時候,禦史大夫馬周,製定出了《儀製令》,李世民看了之後覺得相當好,以文書形式公告天下。
別的地方執行如何不知道,反正長安好好的執行了。
要不是這個儀製令,像長安這種超大城,不知道得混亂成什麽樣子。
雖然沒紅燈停綠燈行的說法,但卻遵循凡行路巷街,賤避貴,少避老,輕避重,去避來的原則,已經非常完善。
從後世的血淋淋案例來看,沒有半點錯誤。
比方輕避重,那些不避讓大貨車的,往往都爭著去投胎了,再不濟也坐著輪椅養老了。
那些少不避老的,往往被咒罵。
去避來,對應的就是轉彎讓直行。
賤避貴,更沒必要多說。
就從這一道命令,就可以看得出來,大唐的文明與繁榮。
也隻有這種文明繁榮的環境,才能夠滋生出這樣的命令。
不像某個地方,都快要接近現代了,還到處拉屎拉尿。
街邊各個路口,都可以看到一到兩個‘雪人’。
這些‘雪人’的存在,讓每一個人都是那麽守秩序。
除了新來長安的,誰都知道這些‘雪人’,是當今皇帝手下的鬼神軍團。
不知其軍團名字,以鬼神而命名。
別看他們不言不動,好像雕塑一樣。
誰要是敢招惹,就可以被抬著回家了。
不管你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或者地痞流氓,砍你沒商量,砍了都找不到地方伸冤。
曾經,本地人都恨不得躲這支鬼神軍團遠遠的。
結果發現到處都有,看久了大家也習以為常。
知道隻要當他們不存在就好了,他們不會主動找任何一個守法百姓的麻煩。
反而是讓曾經在長安城中策馬狂奔的紈絝,一個個全都改換了職業,著實讓長安城平靜了不少。
長安的一百零八坊市,總體以東貴西富的格局來,以朱雀大街為分界線。
東邊有一些庶出的公主或者皇子以及郡王的居住地,像前隋的蕭皇後現在就住在東邊其中一個坊市中。
也有一些辦公用地,比方說驛站等等。
西邊,各國富商,各種市場,佛道甚至包括波斯的寺廟都有。
除了一百零八坊市,外圍還有皇家園林等等,真可謂壯觀至極。
可以這樣說,除去科技帶來的一切東西,此刻的長安城比後世的大城市還要壯觀,無愧於當前的世界第一。
也就難怪,從貞觀盛世開始,連乞丐都看不上外國人,不接受外國人的施舍。
李承乾和蘇婉去的,是西市所在的地方。
就一個西市,店鋪就超過四萬家,哪怕是隨便逛逛,一天逛過上千家店鋪,那也得花上四十天。
這裏三教九流,堪稱全亞洲的貨物都集中在這裏。
東市也有這樣的存在,不過規模小得多,但都是給權貴服務。
皇宮裏需要的一些東西,就是在東市采購的。
在專門的地方停好馬車,繳納了一些費用之後,李承乾就和蘇婉一起打著兩把油紙傘,開始在西市逛起來。
時不時就能看到昆侖奴搬著東西走過,也能看到各式各樣的外國人。
但他們在這裏,通通說的是大唐的官話。
大唐的影響力能夠輻射到全世界,形成唐人街,都是這些外國人帶出去的。
蘇婉的目光,一般在那些店鋪打轉。
李承乾的目光,主要是在一些街頭巷尾打傳。
有乞丐乞討,也有自主插標賣身的。
不能說常見,反正也不少。
在目前來說,也不算什麽事,李承乾卻深感自己責任重大。
至少在他有生之年,要做到再也沒有這類存在。
“不用看,要買什麽你就去買呀!”李承乾說。
他早就注意到了蘇婉的神色。
女人愛逛街買東西這一點,從古至今都沒有變過。
見蘇婉看過來,李承乾又說:“你不用跟在我身邊,我走不丟,你也丟不了。
到處都是我的兵,他們會看著你的。
等你買好了,隨便跟一個我的兵說一聲,我就會出現在你麵前,好吧?”
蘇婉不好意思道:“郎君,你去哪裏?”
能讓李承乾陪著自己出來,對蘇婉來說,已經是很好的。
畢竟李承乾是皇帝,身份可不是一般人。
她也沒指望,李承乾能陪著自己逛店鋪。
“我隨處走走,微服私訪一下民情。”李承乾指了指街頭巷尾。
蘇婉恍然大悟,原來李承乾願意陪自己出來,是來微服私訪來了。
她沒有生氣的意思,反而覺得這才是皇帝該幹的事。
“那好吧,那……”
“去吧去吧……”
李承乾揮揮手,加快腳步往前方走去。
蘇婉看著李承乾打著油紙傘的背影,心中微微鬆了一口氣。
沒有人麵對皇帝是沒有壓力的,哪怕是枕邊人也一樣。
見到李承乾已經匯入人流中,蘇婉有點做賊心虛的左右看了看,鑽進了一家店鋪中。
李承乾打著油紙傘,隨意的走動著,目光四處亂看。
看到一些覺得值得注意的點,或者以後得想辦法改造的點,就先記下來,回頭寫在紙上。
元日之後,他就要開始從各方麵大幹了。
前方一處圍了一大堆人,李承乾聽到了鑼的聲音,還有吆喝的聲音。
帶著好奇心,他擠進去一看,原來是江湖賣藝的。
大雪的天,還有男子光著上半身,顯示自己的強壯。
當然,也可能是之前在表演某項目,關於這方麵的技能,所以才沒有穿上衣。
實際上,真正會穿長袍的,至少也是個落魄書生,因為長袍並不適合幹活。
所以,長袍一直以來都是屬於文人士大夫階層以上。
短裝打扮,才一直以來都是百姓的裝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