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再提官農製度
字數:4331 加入書籤
大唐的人口等各方麵,現在都不允許統治更大的地盤。
隻能是用這種辦法,先把他們摸清楚,同時也拿到他們國內的各種種子。
如果地理環境適應的話,給百姓添加點餐桌上的東西。
同時,大唐馬上就會變成巨唐,周圍的國家不管是什麽心態,都會使勁的學習。
這種情況下,就避免了前期的文化推廣困難。
等過個幾年,隨著大唐的越加繁華,甚至可能都用不著出兵打他們,他們自己就想加入進來。
這種自然而然的融入,比出兵攻打要好太多了。
沒有絕對必要的話,李承乾還是喜歡用比較溫和的手段。
隻有這樣,才能夠做到完美的接收,不至於從根子上出問題。
不說別的,三天兩頭叛亂的話,由於大唐的地盤太大,調兵遣將就是一個巨大的消耗,屬於是得不償失,惡性循環。
在曆史上,這種教訓曆曆在目。
就像有些皇帝,會放棄一些到手的地盤,除了他們沒有遠見的原因,就是因為年年叛亂,導致入不敷出,自認為放棄更好。
既然已經決定實行多民族政策,李承乾也不在意,大唐會不會有千百個民族。
反正百年之後,除了一些民族風俗,什麽都不會留下,他們就隻是唐人。
製止了程咬金毛遂自薦後,李承乾又說:“諸位愛卿也不要認為是功勞,就像程咬金一樣出口就爭奪,好好想清楚!
去倭國挖金礦,要麵對的問題非常多,不是那麽容易的。
氣候問題還好說,朕已經說了,春秋的時候來去就好,從原本的新羅百濟那邊過去,不是特別遠,出問題的可能性比較小。
可除此之外,還有著別的問題!
首先,關於倭國人,他們畏威而不懷德。
占著地利條件,他們可能會出現各種,大家都想不到的戰法。
此民族在用陰謀詭計方麵,是有天賦加成的。
偏偏為了讓他們挖礦,暫時能不殺就不要殺,少一個人就是少一份勞力。
再說一個曆史上最典型的典故,當年秦始皇第一次攻打百越,輸得有多麽淒慘,曆史上記載的清清楚楚。
是秦軍不夠強嗎?
地理環境的製約太大,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我大唐隻在近海航行,還沒有如此遠航過,至少沒有如此大規模遠航過。
海上的各種氣候,甚至包括有人會暈海,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就是看著海浪,甚至哪怕看著海麵,都感覺自己腳步不穩,甚至出現眩暈感。
嚴重起來,也是要人命的。
第三,海洋的環境,一部分人肯定有額外的不適應,甚至出現一些未知病變,這也是一個大問題。
第四,不要看倭國不大,但大大小小的島嶼,還是有一些數量。
如果把眼光放到整個倭國,他們幾乎每天都在經曆地龍翻身,一定要格外注意這個問題。
朕的話說完了,好好思考一下,誰願意接這個任務?”
這些問題疊加起來,聽起來的確有點難搞,武將們都有些躊躇起來。
如果是在陸地上,他們絕對二話不說。
但這個大海,幾乎算得上屬於未知區域。
哪怕之前打高句麗,那也是沿海航行而已,根本就沒有出去,至少都是肉眼能看到大陸架的狀態。
見到大家的一片沉默,李承乾又說:“可以下朝之後回去想,下一次朝會之前上奏疏就行,時間還來得及。
朕準備派文武兩位大臣作為主導,文負責管理,武負責守衛。
餘者,最好選擇沿海地區的人,他們對大海更加的適應。
別的不說,帶到倭國的金礦銀光走上正軌,朕許諾一個二等功!
畢竟那個島上的金銀礦脈,足夠我大唐用上千百年。”
聽到李承乾這話,百官的眼神頓時亮了,心中都有了爭取的念頭。
不過,這個事情的確要搞清楚。
別到時候功勞沒撈到,反而把自己給搭進去。
“下麵來說第二件事,關於官農製度的實施。
除了之前在吐蕃和高句麗那邊的,其他人都清楚。
朕現在,再說一遍!”
想起這個製度的百官,臉上頓時露出一絲苦笑。
沒想到李承乾,果然是玩真的,說要幹就要幹。
隨著李承乾的解釋,武將們也漸漸張大了嘴。
不要以為他們會打仗,就會幹農活。
不是有力氣,就能把農活給幹好的。
他們自己都沒有把握。
但是這個製度,看這個情況,是必須要執行下去的。
這就導致,大家更想去倭國了。
人對未知的事情,總是抱著莫名恐懼的。
雖然平時都不把農夫放在眼裏,但他們心中也清楚,農活沒那麽好幹。
如果隻是隨便幹幹也就罷了,可這個末位淘汰製,可就讓他們不得不爭了。
“對了,李秀寧,還有李麗質,你們兩個也有一塊田!
朕既然給女子權利,那麽女子也得盡相關的義務。
不過,鑒於你們是女子,在天然的體力上,不可能和男子相比。
因此,你們耕種的麵積小一半。
以後,隻要是女子為官者,同樣耕種的麵積小一半。
但如果換成男子,依然和其他男子同等麵積,如何?”
“臣,遵旨!”李秀寧馬上答應下來。
亂世都走過來了,李秀寧根本不帶怕的。
相對而言,李麗質可沒幹過這些,甚至她從來都是嬌生慣養的。
這一刻,李承乾的目光落在了她身上。
意思很明顯,你必須以身作則,否則我這邊不好辦。
百官微微騷動,沒想到李承乾把這件事,執行如此徹底,就連女子都不放過。
並且,連長樂公主這樣的存在,都必須要上。
“臣,遵旨!”
李麗質終於站出來,深吸一口氣,答應下來。
她沒得選擇,因為她知道,她需要給天下女子做表率,這也是她能站在這裏的原因。
李承乾微微點頭,然後道:“下一件事,關於科舉。
這是朕登基以來,第二次正式科舉。
這一次,朕想改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