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欽點徐惠為文化部長

字數:4053   加入書籤

A+A-


    不管各方做何打算,該來的還是來了。
    最後一屆科舉,李承乾照章辦事,並且正式對他們宣布了沒有被錄取的,可以來年繼續考公,也可以去各地‘支教’。
    從下一屆開始,就不再進行殿試,而是改為考公。
    各地能考入長安的,就可以開始考公。
    考公會根據各部的需求,可能會一年考兩次,也可能為一年考一次。
    考公成了,也不一定能夠就留在長安。
    就像工部農業院的,他們天南地北各處都去,就是為了研究植物的生長習性,以及尋找各種植物進行雜交或者嫁接,進行種種嚐試。
    不管窮山惡水,還是炎熱或者寒冷的地方,一待就是一年兩年三年。
    當然,如果想要當官,也可以先考入吏部,緊跟著從雜事做起,什麽時候合格了,下放出去了,才可以從地方官員做起。
    唯一的區別可能是,如果表現好,或者跟對了人,下放出去的起點就高,反過來就低。
    李承乾不是不知道,如此會滋生官官相護和腐敗。
    但是沒辦法,什麽東西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因此,他早早的就定下了無限追責製。
    要官官相護,要腐敗,隻管幹。
    就算你自己在位的時候,一輩子不出事,也會追究到你子孫後代頭上。
    不怕子孫後代因此而滅,你就隻管幹。
    這種本質為連坐的無限追責製,在這個時代卻沒有人能夠反對,或者提出反對。
    隻因為,本來就有誅三族或者誅九族等。
    大家都沒覺得這個連坐,本質上有任何問題。
    關於文化部的事情,在民間越演越烈,甚至這一屆的科舉都沒有什麽人關注了。
    關於文化部的選拔,李承乾隻是安排下去,並沒有親臨現場。
    因為,他怕自己坐在現場,導致有些人發揮失常。
    當然了,即便是百官坐在現場,也可能導致大家發揮失常。
    但是,如果麵對官員的勇氣都沒有,那還是不要爭那個位置了。
    最終,根據他安排的考題,經過連續兩天的選拔,一共有十五個人,得到的分數都一樣。
    畢竟文武百官,兩百多號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打分。
    如此一來,最大限度的保證公平的同時,也難免出現更多分數一樣的。
    這十五個人的名字,還有簡單的畫像,以及出身門第,全部報到李承乾麵前的時候。
    李承乾本想簡單看看,隨便擇其一二。
    隻要看著資料上沒有反感的東西,那就看誰運氣好。
    沒想到,他卻看到了一個意外的名字——徐惠!
    關於這個徐惠的資料,李承乾看了看,沒有錯,的確是他記憶中的那位。
    說起來,要論在現實之中,他都不知道這麽個人。
    還是在後世的曆史上,看到了這麽一位,按理來說算他小媽的女人,跟武則天在某種意義上是一樣的。
    出生貞觀元年,八歲因才名被太上皇聞之,於貞觀十二年招其入宮,封為才人。
    這個所謂的被太上皇聞之,明顯就是有人在你李世民耳邊嚼舌根。
    畢竟作為皇帝,是不會主動探聽這些消息的。
    “貞觀十三年冬,太上皇遷居九成宮,所有已被寵幸而無子的嬪妃,全部出家為尼。
    所有未曾被寵幸的才人以及以下者,全部被釋放出宮,遣返娘家,並給予再嫁之特赦。
    徐惠此時依舊為才人,且不足十歲,因此未被太上皇寵幸,按旨遣返回娘家。”
    讀到這一段,李承乾明白了。
    算起來,也是他改了這個小才女的命。
    按照曆史來說,徐惠原本該在乾元元年晉升婕妤,其父升為禮部員外郎,這個時候她正好十三歲。
    這也基本代表著,這個時候她被李世民寵幸,並且正式獲得認可。
    也就是說,在原本的曆史上,這位還是個黃花大閨女。
    因為才人這種級別,雖然已經脫離了基礎的女官級別,屬於皇帝妃子的預備役,可能不能得到寵幸還兩說。
    也或者得到過一次寵幸,結果沒有後文了,這種也會被封為才人,比如武媚娘就是這種。
    都是聞其名,知其才,經過親自麵見考核,皇帝認同,於是就直封才人,然後等待被寵幸。
    寵幸之後,皇帝覺得這女人行,就會再提一級為婕妤。
    如果沒看上,除非一擊必中懷上了,否則就是一輩子的才人了。
    很顯然,徐惠屬於那種被看上的。
    再仔細思索了一下,李承乾隱約記得,按照曆史的記載來看,這位殞命於二十四歲。
    曆史記載,在李世民病重期間,這位也憂思成疾,而且拒不服藥,死後被追贈為賢妃 。
    這是因為,她跟李世民之間沒有孩子,因此在活著的時候,最高就到充容,無緣正妃之位。
    還是李世民時期唯一一個,跟長孫無垢一樣,列入嬪妃正傳的女子。
    宮闈之中的真相,究竟是怎麽回事,現世也無從知曉了。
    按照曆史的記載來看,先不問她對李世民的感情有沒有那麽深,不過死因應該是沒有疑問的。
    但真正的死因,應該是這位心高氣傲而有才華,無法接受李世民死後,她隻能青燈古佛的後半生。
    估計是基於這個原因,才不得不死,屬於是不想活了。
    她不像武則天那樣,用盡一切心思去算計,而是一死了之。
    心中轉動的念頭,李承乾用朱筆在她的名字後麵,寫上了一個——正字!
    這是屬於欽點,以後她就是這個文化部的部長了。
    既然曆史證其確實有才,而且還勇於競爭,給她又何妨?
    這位在曆史上,既然連在後宮中都能越爬越高,要不是孩子這個製約,隻怕活著的時候就會封妃。
    那她就不是個傻白甜,不是個死讀書的女子,這個位置應該能坐得穩當。
    思想一遛彎,李承乾不由想到,怎麽就沒人給自己推薦這一類的才女呢?
    下一秒,他就明白了。
    他一開始就把四妃九嬪都封好了,一個蘿卜一個坑,誰想真把自家的女兒,送入後宮去當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