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針對吐蕃的計謀

字數:4199   加入書籤

A+A-


    同一時間,一道聖旨下發,各行各業也開始聚集人馬。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何況李承乾現在的威望,已經幾乎抵達說什麽就是什麽的程度。
    頭幾年的移民政策,現在也初見成效。
    很多沒有移民的,都開始後悔了。
    這次一招呼,隻要不是那麽眷戀故土的,都想要分一杯羹。
    李承乾自己出了十萬鬼神軍團,活人士兵出兵十萬,開始有序的進駐吐蕃。
    這一批士卒,都是曾經征戰過吐蕃的。
    而他們的身後,是越來越多的大唐百姓,多數雖然是孤身一人。
    可以相信,當他們在吐蕃生存下來之後,必將是拖家帶口。
    少部分是活不下去的,直接就是拖家帶口,因為在李承乾的指令之下,軍隊會給他們發放口糧。
    吐蕃這邊,自然也有王令下達。
    麵對這種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尤其是,吐蕃其實也算是半農耕文明,同樣帶著故土難離的特性。
    一些局部的清剿戰爭,是在所難免的。
    任何變革,都必然伴隨著大規模的流血,這是誰都不想,可又是必然要經曆的。
    不過,在著重宣傳的情況下,一般的百姓還是不會反抗的。
    真正反抗的,都是那些當地的豪族,尤其是當前吐蕃存在的奴隸主。
    他們高高在上太久了,別說想要在他們手上拿到土地,就算隻是讓他們把人解放出來,還所有人自由,他們都不會願意。
    因此,刀兵衝突在所難免。
    甚至還有很多,思想已經定型的老百姓,為了奴役他們的奴隸主,獻出自己的生命。
    對於這種頑固不化的,隻有死亡才是他們的結局。
    剩下的,還有自己思想的平民百姓,他們被解放出來之後,自然是感恩戴德的。
    這就猶如打壓一批,收攏一批,收攏的這批自然會宣傳大唐的好。
    反正現在的大唐有的是錢,打那些奴隸主也有的是錢,根本沒有半點吝嗇。
    在活人軍團和鬼神軍團互相配合之下,在極度降低傷亡的同時,又讓李承乾的軍隊凝聚力大大提升。
    按理來說,李承乾不算是馬上皇帝,他在軍隊之中沒有什麽聲望。
    以前當太子的時候,因為李世民的管製,就連他的東宮親衛隊都是不齊全的。
    就一個象征意義,簡直是歪瓜裂棗一大堆。
    所以他當初登基之後,根本就沒有搭理,直接把東宮整個團隊解散了。
    伴隨著這幾年的文治,還有屢屢的滅國勝仗,軍心自然就開始凝聚。
    更何況,現在真正帶兵打仗的,都算是他的人。
    在這種情況下,無形之中,他這個並沒有禦駕親征過的皇帝,伴隨著鬼神軍團的威嚴,漸漸也收攏了軍心。
    盡管軍隊並沒有進行大變革,那些中層軍官們,很多都依舊是世家的人。
    但現在世家的人,再讓他們帶著兵造反。
    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這些屬於世家的中層將領,人頭會先落地。
    不隻是因為李承乾的威望,還因為李承乾實實在在的讓底層士卒的家人,過上了越來越好的日子。
    在亂世裏,士卒們心裏的想法是填飽肚子,過一天算一天。
    他們沒有信仰,沒有目標。
    誰讓他們填飽肚子,他們就跟著誰幹,現在不一樣。
    隨著李承乾一條條政策,直接指向的都是民心民生。
    日子過好了,想法雖然多了,那就自然而然的出現了一個底線,任何人都不能破壞這種日子。
    誰要敢破壞這種日子,誰就是他們的階級敵人。
    這種日子,是李承乾帶來的。
    誰要是讓他們跟李承乾對著幹,就是在自尋死路。
    也正是因為這種風氣,李承乾對軍隊的調動如臂使指。
    就算某些人還心有不甘,也隻能隨波逐流。
    別說暗地裏罵李承乾,說夢話都得小心點。
    軍心可用,士氣可用,橫推起來,簡直不要太快。
    唯一的考驗,也就是個地理環境問題。
    不過,伴隨著對吐蕃的研究,醫學院那邊,也是拿出了多種應對的辦法。
    除非體質極度敏感的人,否則給予一定的適應期就好。
    接下來差不多半年時間,基本都是吐蕃的消息,各種各樣的製度,隨著李承乾的安排和調度,開始在吐蕃遍地開花。
    對待吐蕃,不需要像對待大唐那麽小心。
    因為無論說的多麽冠冕堂皇,但在大唐李承乾就不敢直接推行新製度。
    不是膽子小,害怕誰殺了他,而是文明的程度不一樣。
    更何況還是大本營,沒誰會沒事把家裏搞亂了,除非有絕對的必要。
    吐蕃就不一樣了,完全可以大刀闊斧的整改。
    另外,吐蕃還是從奴隸製往封建製度轉化的時期,鬆讚幹部都沒來得及改革。
    在這種情況下,遍地都是奴隸主和奴隸。
    打倒奴隸主,再把奴隸解救出來,屬於順理成章的事。
    曆史上鬆讚幹布能夠改革成功,這也就代表了,吐蕃已經到了轉變的關鍵時刻。
    時勢造英雄,就是這個道理。
    那麽,是改成一個封建製度,還是改成一個全新的製度,隻要有強勢的人做主,在曆史的浪潮之下,本就已經有了改革的基礎情況下,是很容易成功的。
    最後就是,甘願當奴隸主走狗的人,畢竟是少數。
    大多數人,在跟唐朝甚至隋朝的交流之中,本就更向往大唐這邊的生活。
    在這天時地利人和疊加之下,一切的改革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除了基礎的製度,李承乾重點改革的就兩樣。
    第一是重新劃分土地,這是必然的,是安撫民心最重要的手段。
    第二就是大量養殖各種牲畜,尤其是大量養殖牛羊,為充足的肉食供應作基礎。
    他並不怕吐蕃那邊先改革,教育資源傾斜之下,會超越大唐本土。
    短暫的超越,反而能更好的樹立榜樣,吸引更多人移民,讓吐蕃生活的唐人,占據主導地位。
    再加上婚姻的結合,姓氏的賦予。
    到未來的某一天,純粹的藏族隻會越來越少,再也無法有任何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