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大勢所趨,默默改變的大唐
字數:4359 加入書籤
事情就這麽決定下來了,官位低的根本沒資格在這種事情上插言,隻能隨波逐流。
但是這個秘書處,還是被百官給盯上了。
看似隻任一次,但能夠被皇帝選上的,顯然都是入了皇帝眼的。
別的不說,以後平步青雲,是不需要多言的。
就單純隻是這一點好處,就是無與倫比的。
這皇帝要是多出去幾次,就算是輪,也該輪到他們吧。
有了這樣的想法,自然不會有人反對。
更何況,這個臨時的構架確實好。
又不擔心架空誰,又是在給人機會。
李承乾做這個決定,自然是參考的內閣和軍機處。
不過那兩者,相對容易讓皇帝變成傀儡。
一旦遇到貪圖享樂的皇帝,那就是在敗壞朝綱。
李承乾則是杜絕了這一點,不允許有人連任兩次。
更何況,他還要改革製度,以後的秘書處,那就真的隻是秘書了。
自然也不怕,隨著時間的過去,會出什麽問題。
到那個時候,倒是可以放看得上的年輕官員上去,有能力就好好做,好好學。
到了一定的時間,就下放出去為官,最後再靠著能力走回來。
有了這樣一個過程,就相當於打通了上下。
隻要不是本身昏聵,或者性情大變,就不至於對大唐的江山產生威脅。
這樣的人,等於是在上下都曆練過,他們懂什麽東西該伸手,什麽東西不該伸手。
即便是有那麽一兩個出了問題,大不了就是打老虎,懂的都懂。
本來,李承乾是準備明年出去微服私訪的時候,才會放權給秘書處。
但是,既然已經想到了,而且已經準備做了,這心裏麵就難免癢癢。
再加上,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的事,自然得李承乾自己來拍板。
因此,從差不多十一月開始,李承乾就已經開始放手。
帶著自己的皇後和嬪妃們,開始看起了‘彩排’,把政務直接給丟了出去,美其名曰讓他們先嚐試一下,也讓自己休息一下。
不過他心中有數,自然是不可能真全丟下的。
各方麵的事情,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潛移默化之中,大唐一天一個樣。
對於大唐平民百姓來說,就是賺錢更加容易了,似乎哪裏都需要人。
賣身為奴未必這種事情,除了一些消息不通的偏遠地帶,基本已經不存在了。
對於百姓來說,如果不是活不下去,有幾個願意賣兒賣女?
在李承乾的宣揚之下,女子也能讀書,女子也能為官,女子也能分田地。
換句話說,女子也有所有屬於人的權利。
這種情況下,不管是從利益考量,還是從良心上考量,除了一些思維定型的人,其他人對於自家的女子,無形之中也就好多了。
各方麵變革之下,包括女子在內,百姓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
一些富裕的家庭,雖然還是勤儉持家,但至少可以不像以前一樣,碗裏隻有那麽幾粒米,剩下的都是野菜。
最起碼,喝個白粥慢慢喝得起了,逢年過節的買點肉,也是可以的。
對於剩下的世家來說,就有點兒感覺到滅頂之災了。
首先是掌握文化傳承的根沒有了,然後是土地太多,種不下去了。
沒錯,就是土地太多種不下去了。
你承乾雖然沒有因為土地多就多收稅,可問題是,現在的百姓都不願意給他們種地,要麽自己種自己的地,要麽就到處找活來幹。
這就導致,世家的地沒人種了。
而且,李承乾又曾經說過,想要奴役可以,但必須是非大唐百姓。
大唐百姓,現在都被登記了屬於個人的身份證明,想要再像以前那樣,根本不可能了。
這就導致,世家要麽花大量的錢,去購買不屬於大唐百姓的人。
要麽就隻能看著地打荒,緊跟著被官方收回,分配給那些無地的百姓。
世家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家的財富從各方麵流失。
雖然好像生活沒變化,甚至更加好了,可根子卻漸漸沒了。
明明看得到,卻又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想要阻止都不知道從哪方麵開始,也不知道該怎麽辦。
這是李承乾帶起來的大勢,利用的是人心。
在這種情況下,世家內部也更不安穩了。
在以前來說,都有一套已經約定俗成的規矩。
就算漢武帝當年推行推恩令,都隻是應用在皇族身上,都不敢運用在全天下。
所以,在整個天下來說,家世的傳承,肯定是繼承人的。
其他人,無非就是得到一些財物,然後靠著家族的勢力耀武揚威,重新給自己弄一份資本。
這也是為什麽,真正大的世家,全天下到處都在開枝散葉。
如果沒有扛鼎之人,一代代之後,也會漸漸就會沒落,但那終究需要時間。
現在的大環境不一樣了,外部爭搶不過的情況下,大家就隻能在家裏打主意。
這種情況下,無形中的推恩令也開始了。
這個推恩令,不是李承乾下達的命令,而是世家內部的那些沒有獲得利益的人,所自發出現的行為。
他們要求,自家的當代家主,必須要給自己一份。
理由很簡單,當代皇帝都給百姓‘分地’,憑啥家裏不給自己‘分地’。
正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這種來自內部的矛盾,讓一個家族越來越不團結。
要麽就分出去,眼睜睜的看著家族漸漸沒落,人心向背。
要麽就真的一毛不拔,導致家族內部動亂不斷。
在這種大趨勢之下,各大家族都自顧不暇,被迫隨波逐流。
李承乾這邊,雖然有所耳聞,但他隻是笑笑就過去了。
曆史的浪潮已經形成,他根本就不用擔心其他的。
他現在要做的,是一步步的深化改革。
借鑒後世的經驗,避免一些錯誤,讓大唐這架馬車,就算有再高的速度,也跟著他的想法走。
等他把底子打好之後,後代的皇帝隻要有一定的約束,不要太過於折騰,就不會有什麽問題。
當然,他也知道,時代的浪潮之下,每一代有每一代的大勢。
他不能保證,往後的皇帝不犯錯。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建立好框架,同時把李姓皇族根植在民心之中。
如此,無論如何改變,李姓皇族都能享用榮華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