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來自百姓的心聲(下)

字數:4072   加入書籤

A+A-


    下了船之後,天已經快黑了。
    按照船夫所言,前方十裏開外有一個縣城,如果趕快點兒,能在夜幕降臨之前入城。
    雖然長安已經開放了宵禁,但在整個大唐來說,距離完全開放宵禁還遠。
    所以天黑之後,是肯定入不了縣城的。
    李承乾也沒打算今天入城,反正他在野外也能過得很好。
    不過明天開始的話,也必須得入城買牛車了,接下來的行程總不能靠人走。
    一塊特意選擇的岩壁下的空地上,燃起了熊熊的篝火,旁邊就是一條溪流。
    這個地方,既不怕晚上下雨,也隻有兩側有通道。
    隻要讓人守住兩側,就基本無礙。
    篝火旁邊,李承乾手裏拿著一串大大的肉串,放在火裏麵燒烤。
    旁邊,一群女人嗑瓜子的嗑瓜子,吹牛逼的吹牛逼。
    出來之後的她們,比在宮裏麵放的更開,要不是一個個容貌皮膚都姣好,穿著上一眼就看出來不是一般人,隻怕還以為是村口情報站那種老大媽。
    李承乾目光注視著篝火,心中默默的思索著。
    至於旁邊那群鴨子的聲音,在他的心裏,如同在天邊傳來,根本就幹擾不到他。
    “郎君,你在想什麽?”楚慕希小聲問。
    她敏銳的感覺到,李承乾的情緒,似乎比較低迷。
    李承乾收回心神,淡淡道:“小荷,你說,民為什麽那麽怕官?
    明明我應該表現得很親民,而且在沒有暴露之前,對方哪怕覺得我們是貴人,也依然有種暢所欲言的感覺。
    可一旦認為是我是官,馬上就閉口不言,為什麽?”
    楚慕希有點懵逼,下意識反問道:“這不是很正常的嗎?”
    “差點忘了,小荷你也算來自民間。
    百姓莫名的怕官,是不是因為就像那個船夫說的,動不動就可能會被打板子,甚至遇到一些惡官,還可能被砍頭?”
    李承乾有些悲哀,這個事情無關對錯,而是如果百姓如此怕官,他難道必須要扮成百姓的模樣,才能夠和他們打成一片嗎?
    “郎君,我覺得,他們怕的不是官,怕的是權,尤其是濫用的權。”
    楚慕希知道,李承乾肯定是沒有想到這其中的關鍵。
    這不是李承乾不聰明,而是站的位置不一樣,有些東西無論如何都看不清。
    楚慕希又說:“當年我還小的時候,就是我跟我爹被突厥俘虜之後,在突厥那邊。
    其實,那些突厥的百姓,跟我們沒啥區別,最多就是文化習俗不一樣。
    他們之中,同樣有好人跟壞人,同樣有看不起我們的,或者對我們沒什麽感覺的。
    他們聊得最多的,也並不是要不要和我大唐開戰之類的,他們平時關注的,也是一隻羊能換什麽東西。
    無論哪個國家的平民百姓,都是不希望打仗的。
    他們那邊,一旦到了和我大唐打仗的時候,也有一些吏去抓壯丁。
    比方說,明明上麵吩咐的是,一家隻抓一個。
    但是,下麵的人為了自己的功績,他們就看到一個抓一個。
    搞到最後,有的時候一個家庭就沒人了。
    這樣一來,就算牛羊不被帶走,因為沒有人,也根本管不過來。
    晚上來了狼群,或者遇到羊群裏麵有羊生病了。
    結果就是牛羊啥都沒了,剩下的婦女或者老人,也同樣會餓死,或者被狼群咬死。
    其實,那船夫的想法是對的。
    他根本就不敢賭,郎君是什麽樣的官,或許他連你說你是吏都不相信。
    他沒辦法確定,自己哪一句話是對的,哪一句話是錯的。
    就好像突厥那邊的人,也並不知道,上頭的人是要他們全都去,還是每家隻要一個。”
    “對,的確是這麽回事。
    這天下太大了,邊邊角角無數的地方官員,每個地方官員的性情都不一樣。
    最重要的是,互相之間的信任缺失。
    百姓對於皇權也好,對於百官也好,無論做的是好事還是壞事,他們首先就會把所有事都先看成壞事。
    他們會用自己的所知所想,所見所聞,去憑空揣測所有的事情。
    他們不相信皇帝,也不相信百官,甚至可能都不相信自己的鄰居。
    他們唯一的願望,可能就是官員不要來找自己的麻煩,官員不要侵犯到自己的利益。
    其他的他們不敢想,也不去想。”
    “對,郎君說得對,就是信任度的問題!
    因為官員在百姓眼裏,都是高高在上,說要他們幹什麽就必須幹什麽,說要打他們的板子,就打他們的板子。
    我就曾經見過一個公堂審案,明明是婆媳之間的矛盾,鬧到了公堂之上。
    可是那個縣令,直接就判媳婦不對。
    因為他認為,那媳婦跟婆婆爭執起來,她就是不孝。
    甚至那個縣令很不耐煩,根本就不聽什麽事情,剛剛得知婆媳兩人的身份,就直接用這個說法,讓衙役把那個媳婦打了一頓板子。
    反正就是,我覺得,這種官員斷案完全是看自己的心情,或者有沒有人孝敬他。
    至於所謂的平民冤屈,根本就不管的。
    這樣一來,還有那個百姓敢說實話,哪個百姓敢跟官員對話?
    隻要是一個不對,就隻是單純被打了板子,要是打得重一點,最後能不能活下來都是個未知數。
    所以,其實在民間的話,很多百姓就算遇到了事情,請自己的族中族老主持,都不會選擇告官。
    因為最起碼,族老還是自己的親戚,就算狠也狠不到哪裏去,就算不為自己做主,起碼也不會如何。
    可是告到縣衙裏麵去,除非是塞銀子什麽的。
    要不然的話,輸贏都可能被打板子,就一句咆哮公堂就夠了。”
    “官員的改革,任重而道遠啊!
    這是意識形態的問題,是一個根本問題。
    看來,掃盲教育,還有義務教育,還需要多多深化。
    最重要的是,律法必須普及下去,讓百姓們知道,哪種行為是犯罪,哪種行為不是。
    就算暫時他們還不敢對抗官員,最起碼能在他們心裏留下一顆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