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大肆分權,成立新各部
字數:4601 加入書籤
幾秒之後,李承乾問:“怎麽,你不願意?”
“臣,謝陛下隆恩!”
哪怕李君羨極力克製著自己的情緒,聲音之中還是帶上了一些哭腔。
正三品官職,負責國家安全,直接歸李承乾統領,不受各部的牽製。
這權力,想想都可怕,這是絕對的信任啊。
“別著急著謝,朕一直奉行的是能者上庸者下。
雖然朕覺得你能行,如果你不行,朕還是會去了你的職位,把你放到你真正能做好的地方去!”
“臣如果做不到,願意提頭來見!”
這是李君羨的機會,他可不想放棄。
“那倒是不必如此嚴重,畢竟你也是第一次,而且製度需要慢慢細化創建,不犯錯是不可能的。
一切,慢慢的完善就好了,不要給自己這麽大的壓力。
總之,你慢慢完善並提出自己的意見,朕看了之後覺得沒問題,那就負責執行。
如果朕覺得有問題,自然也會跟你商討,理是越變越明的,誰對誰錯都不重要,要敢說。
朕從來不會讓誰因言獲罪,能把朕辯倒了,朕反而會更高興!
這證明,朕考慮不周,與國無益!”
“臣,明白了!”
“那你就先下去,好好琢磨一下朕說的這個安全部長,爭取早日拿出一個完整的計劃出來,朕先看看。
若是感覺可以,就可以真正開始執行了。”
“是,臣告退!”
李君羨先後退幾步,隨後抱拳彎腰,這才轉身離去。
全程,沒有哪個官員站出來說話。
隻是文臣這邊,臉色都不太好,但他們又說不出什麽來。
無論是比資曆,比信任度,比戰功。
這朝堂之上,至少百分之九十的人不敢跟他比。
隻不過,由於他的職位問題,日常就好像個隱形人一樣。
“諸位愛卿,爾等覺得這安全部長如何?
以後啊,但凡是國家安全方麵出了問題,找他準沒錯。
朕認為,這叫做職權分明,也免得各部推諉,諸位覺得呢?”
百官無言,隻不過文臣們苦著臉,武將們笑哈哈。
因為按理來說,李君羨也是屬於武將這邊。
李承乾心中冷笑,隻要不反對或者沒理由反對,對他來說就已經夠了。
他已經給了他們太多的機會,以及太多的時間。
一步步的鋪墊,一步步的疊加,終於走到了今天。
是時候,該摘取勝利的果實了。
既然由於客觀因素,無法一次性從上到下改革。
那就先把上麵改革了,讓他自己從其中解脫出來,也把各個大臣的職責劃分明確。
如此一來,以後出了什麽事,該找什麽人,那就誰都推脫不了。
“既然諸位愛卿不說話,那朕就再說一些。
以後,但凡有新的需要,都按照此例來。
此為部級部門,類別六部,部門最高長官都是正三品。
杜如晦之子杜荷,現任長安銀行行長,升為為商業部部長!
商業部,訂立商貿規則,查處商業方麵的一切牛鬼蛇神,招商引資等等。
凡是屬於商業發展的部分,以及未來的商業模式及發展,全部由商業部來組建和製定。
商業部,總管天下一切商賈。
具體如何做,同上!
由於杜荷並沒有在朝堂上,而是在主管著銀行事務,自聖旨下達之日起即刻上任。
關於銀行,也屬於商業部管轄,以下官員,由杜荷上報吏部,重新任職。
成立生態環境部,主管水利河道疏通,植樹造林,還有一切破壞或者維護環境的問題。
這個事情,雖然看起來小,但有時候也是大事,而且還關係到未來的千秋萬代,因此應該早做打算。
還有各地的動植物保護,也歸生態環境部管理。
所謂動植物保護,就在於朕曾經說過的食物鏈。
哪些地方,原本有什麽物種,因為什麽原因正在減少,那就要找出原因,製定方案,讓這一類的動植物能夠繁衍開來。
反之,如需要大量捕殺,也需要這個部門去調節。
還有,關於那些珍貴樹木或者大樹的砍伐,以及栽種培育,這些也是這個部門的事。
至於生態環境部長,由於誰都沒有做過這方麵的事,有哪位愛卿願意擔任?
都是第一次做,朕不會苛責誰,有問題及時找朕商議就好。
自薦的官員,至少四品以上!
哪位愛卿,願意試試?”
本身就是三品的官員,興致缺缺。
這個生態環境部,聽起來就不咋的,管的都是花花草草,總覺得不像個正經部門。
但,四品以上的官員,可就琢磨開了。
這可是有事例的,比如孔玉忠那個祭酒,就是這麽冒出來的。
“臣,劉洎毛遂自薦!”黃門侍郎劉洎站了出來。
“那行,就你了!”
李承乾完全不在意,反正這種新的部門,一切都需要從頭再來,誰上都可以。
他隻要稍加指點,隻要不是蠢人,應該都沒問題。
不過這位,按照曆史上來說,他應該已經去世了。
看來他這隻蝴蝶,又給影響了。
既然如此,那就更沒事了。
如果不行,等框架弄好之後,讓他好好養老就可以了。
“原本的六部尚書,改為六部部長!
分別是,禮部程咬金,吏部褚遂良,工部段綸,刑部劉德威,兵部李秀寧,民部唐儉。
電力部長,玩玄策!
不過,有些東西得改!
禮部,分為教育部和外交部,還有文化和旅遊部。
教育部,由孔玉忠擔任部長,撤銷祭酒職位。
顧名思義,隻管教育方麵的一切,包括各種學校,課本的定義等等。
外交部,主持的是國與國之間的外交,像典客署那些劃撥給外交部。
凡是關於外交的事務,都由這個部門負責,就交給程咬金了。
文化和旅遊部,是一個新的部門,專門應對的是,國外來人和國內旅遊。
所謂旅遊,就是南方人去北方,北方人去南方。
隨著大唐的發展,民間漸漸富裕起來,有的人就肯定會去看看自己沒去過的地方,或者想看的地方。
各地有各地的特色,也有各地的特產,這些就需要文化旅遊部來負責。
為各地盡量的創造工作崗位,創造財政收入。
這是一個新的部門,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