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起爭執
字數:3356 加入書籤
回去的路上,夏明蘭三人都皆小心翼翼,大氣都不敢出。
陸無雙走在前麵,腳步不緊不慢,卻讓跟在她身後的三人倍感壓力。
等到了東宮,陸無雙停下腳步,轉過身來,目光掃過三人,冷冷道:“今日之事,母後既然開口了,那本宮便不追究你們的責任,但是若有下次,休怪本宮無情。既然你們入了東宮,便該恪守本分,別惹是生非。”
聽到陸無雙的話,夏明蘭咬了咬嘴唇,鼓起勇氣道:“太子妃,雖然今日是妾身幾人的錯,不該逾矩,前去驚擾皇後娘娘,隻是我們也是為了東宮的子嗣著想。太子獨寵李良娣,不來我們院子,這對東宮的子嗣不利。您身為太子妃,本就有責任規勸太子要雨露均沾,隻是您一直不管,我們幾人這才無法,隻得去求皇後娘娘幫忙。”
也是夏明蘭忍受夠了這獨守空房的日子,這才一時失去了理智,說出來平日裏她不敢說的心裏話。
她剛說完這些話,其實心裏便有些後悔了。
她不過隻是東宮一個不受寵的侍妾,有什麽資格和勇氣去指責太子妃的。
聽到夏明蘭的話,安奉儀和鳶奉儀兩人被她的大膽行為給驚到了,嚇得連呼吸都放輕了不少。
兩人都不敢去瞧陸無雙此時的臉色。
不用想,想來也定然非常難看。
沒等陸無雙開口,陸無雙身邊的環兒便不滿的瞪向夏明蘭。
“夏良媛,你好大的膽子,竟然膽敢指責太子妃!太子妃做什麽,哪裏輪得到你一個小小的良媛來指手畫腳,更何況我們太子妃對你們,可以說是仁至義盡。”
“如今天氣寒冷,太子妃體訓你們每日早起請安受凍,免了你們的每日晨昏定省,讓你們一個月隻用來請安兩次,你們不感激太子妃的仁慈便罷了,竟然還來指責太子妃,你也不看看自己是什麽身份!”
環兒的一番話聲色俱厲,夏明蘭聞言瞬間臉色煞白。
陸無雙抬手製止了環兒,她的眼神有些冰冷,聲音不帶任何溫度。
“本宮怎麽做,還輪不到你來置喙,本宮自然有自己的考量,若是你再如此放肆,就休怪本宮不顧念情分。”
陸無雙可不想再發生這樣的事情。
她隻希望這幾人能夠給她安安分分的,別給她惹事情。
夏明蘭的身子一顫,忙低下頭,“妾一時糊塗,口不擇言,還請太子妃息怒。”
陸無雙說道:“你們最好給本宮安分守己,莫要再生事端,更不要妄圖傷害李良娣和她肚子裏的孩子,不然別說母後和太子不會放過你們,本宮也絕不輕饒。帶時候還會累及家人,想來該怎麽做,你們心裏有數。”
夏明蘭覺得,陸無雙這話是說給她聽的,畢竟她們幾人之中,隻有她有家人,安奉儀和鳶奉儀兩人根本沒有家人。
夏明蘭幾人忙不迭點頭,“太子妃教訓得是,妾身記下了。”
雖然心有不甘,但是她們根本不敢反駁陸無雙的話。
“好了,你們都回自己院子吧,天氣冷莫要凍著了。”
陸無雙說完不再多言,轉身離去。
夏明蘭幾人看著陸無雙的背影,縱使心中滿是不甘,卻也隻能將這股怨氣咽下。
不甘心又能如何?
連皇後都不願意管,陸無雙這個太子妃亦是不作為,她們還能去求誰?
“都怪你,若不是你攛掇我們,我們也不會跟著你胡鬧!”
等陸無雙走遠,看不見身影之後,安奉儀看向夏明蘭埋怨說道:“這下好了,我們不僅目的沒有達成,還被太子妃警告了一番,說不定太子妃因此而對我們有了意見,故意為難我們,讓我們沒有好日子過。”
安奉儀這會兒有些後悔,自己為什麽要聽從夏明蘭的攛掇,跟著她一起胡鬧。
夏明蘭本就心情不好,因而聽到安奉儀的埋怨,她也沒了耐心,出言反駁道:“當時你自己也是同意的,我並沒有逼著你,如今事情沒成就來怪我?這是何道理!”
見兩人就要吵起來,鳶奉儀忙打圓場道:“好了好了,事已至此,怪誰都沒有用了,咱們日後還是老老實實的待著吧,隻要我們恪守本分,雖然沒有寵愛,但是這其他方麵,太子與太子妃他們也不會虧待我們的。”
經曆了這件事情,鳶奉儀這下子當真是徹底死心了,覺得她們還是老實待著吧,不然怕是沒什麽好下場。
“鳶姐姐,咱們走吧。”安奉儀冷哼一聲,拉著鳶奉儀的手說道。
原本安奉儀和夏明蘭的關係平平,如今經曆了這一遭,兩人的關係更加不好了。
鳶奉儀朝著夏明蘭說道:“夏姐姐,妾身和安妹妹與你不順路,所以妾身便和安妹妹便不等你了,先行一步。”
夏明蘭聽到鳶奉儀的話,臉上緩和了不少,她勉強擠出一抹笑,說道:“你們先走吧,我也回院子了。”
等走遠之後,安奉儀放開鳶奉儀的手,停下問道:“鳶姐姐,你怎麽不幫我說話呢?本來就是夏明蘭的錯,要不是她,又怎麽會有今日之事,都是她妖言惑眾,這才讓我們也跟著她犯蠢,被責罵。”
鳶奉儀看了眼周圍,見除了她們以及她們兩人的貼身宮女,這才開口說道:“這是在外頭,你說話注意著點,你莫不是忘了夏良媛的身份?竟然直呼其名,這要是被人聽見了,我可幫不了你。”
鳶奉儀的話提醒了安奉儀,她忙捂住了自己的嘴巴,過了一會兒她又放開,對鳶奉儀感激說道:“多謝鳶姐姐提醒,我日後會注意的。”
鳶奉儀見她知道怕了,這才笑著說道:“知道就好,東宮雖然不如後宮規矩嚴苛,但是有時候說話也要注意一些。”
安奉儀點了點頭,“我記下來。”
安奉儀知道自己不如鳶奉儀聰明,因而對於鳶奉儀的話,她十分聽從。
畢竟這些年要不是有鳶奉儀在,隻怕她早就因為自己的愚蠢而死在這東宮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