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交代後事
字數:3565 加入書籤
蕭彥從裏頭出來,便瞧見了守在外頭的秦貴妃。
自從得知了成昭帝時日無多之後,秦貴妃便一直守在乾清宮,就連吃住的在這裏。
雖然此舉有些大不合規矩,但是秦貴妃留在這裏是為了給成昭帝侍疾,何況這是成昭帝準許的,誰人敢置喙。
因著成昭帝要接見大臣們,故而秦貴妃自然不方便留在裏麵,隻能在外頭等著。
此時的秦貴妃麵容憔悴,瞧著蒼老了不少,原本烏黑的秀發上多了許多銀絲,瞧著哪還有當初寵冠六宮的風采。
顯然成昭帝不久於人世的這件事情,於她而言是一個巨大打擊。
蕭彥雖然不喜秦貴妃,但是在禮數上,他自然不會讓人挑出錯處。
因而他同在從秦貴妃身邊走過時,規規矩矩地行了一禮,隨後這才離開。
等蕭彥離開,秦貴妃這才進去。
“陛下,您還好吧?臣妾去喚太醫來!”
秦貴妃來到成昭帝的病榻前,瞧見他臉色比先前還要差,於是當即便要喚太醫。
成昭帝見狀抬手製止了她,“不必請太醫,朕......朕的身體咳咳......朕的心裏有數。”
隨後說道:“蓉兒,你過來近些,朕......有話想要和你說。”
秦貴妃的名喚秦蓉,一般隻有親近之人才會如此喚她蓉兒。
成昭帝一般在人前喚她貴妃,但是在沒有外人的時候,都會這般喚她。
秦貴妃與成昭帝乃是青梅竹馬,蓉兒這個稱呼她早就不知道聽過千百回來,可不知道為何,這會兒聽到成昭帝這般喚她,她竟然紅了眼眶。
“承裕哥哥......”
蕭承裕是成昭帝的名諱,整個天底下敢喚他名諱的人,想來也唯有秦貴妃了。
“太子已經答應了朕,不會咳咳......傷害你和咱們逸兒的孩子,隻是日後......你可得收斂些脾氣,畢竟朕不在了,沒人能夠在護著你了。”
雖然秦貴妃最近這一年來,已經收斂了不少脾氣,但是成昭帝深知她的性子,怕她哪天又犯了糊塗,被皇後和蕭彥抓住把柄,治她的罪。
以前還有他在,可以護著她,但是等他死了,可就沒人能護得了她了。
秦貴妃聽到成昭帝的話,頓時淚如雨下,她緊緊握住成昭帝的手,泣不成聲:“承裕哥哥,你別說這些不吉利的話,你一定會好起來的,若是你死了,誰來護著我,護著我們逸兒的孩子。”
成昭帝虛弱地笑了笑,輕輕撫了撫她的臉,“朕也想好好陪著你,咳……隻是朕的身子不中用,如今朕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你了,答應朕即使朕不在了,也要好好活著,逸兒留下的孩子還小,你要好好……護著他們長大。”
秦貴妃哭著點頭,“妾身記住了,妾身日後定會謹言慎行,不再任性嬌縱,好好照看淩哥兒他們幾個長大。”
成昭帝聞言總算是放下心來,隨後對秦貴妃說道:“你讓人去晉王府,讓逸兒媳婦將幾個孩子帶進宮來,咳咳……朕想見見他們……”
秦貴妃用帕子擦掉眼淚,忙答應道:“妾身這就讓人去請晉王府,讓秦氏帶幾個孩子進宮,陛下您好好休息,等孩子們來,您就能見到他們了。”
成昭帝點了點頭,緩緩閉上了眼睛。
秦貴妃小心的替成昭帝掖了掖被角,隨後出去吩咐人,前去晉王府將晉王妃秦氏和晉王府的幾個小主子給請進宮來。
等吩咐完,秦貴妃又重新回到殿內,在成昭帝的床邊守著。
看著閉著眼睛睡著了的成昭帝,秦貴妃的眼中滿是擔憂與不舍。
她如何能夠看不出來,成昭帝這是感覺到自己時日無多,想著交代後事。
得到消息的晉王妃秦氏,當即便帶著晉王的幾個孩子趕進宮。
雖然晉王府靠近皇宮,但是往返也需要些時間。
等晉王妃到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不少時間。
聽到宮女進來稟告,說是晉王妃和晉王府的小世子他們到了,秦貴妃讓人將晉王妃他們給叫進來。
晉王世子如今不過才六歲,因而雖然晉王已經去世,但是他還尚未承襲爵位。
成昭帝已經醒了,看到晉王妃以及晉王府的幾個孩子,他的臉上浮現出了一抹笑容。
“淩哥兒,過來。”成昭帝朝晉王世子招了招手,示意他到自己近前來。
晉王雖然有四個子女,但是卻隻有晉王世子這一個嫡子,因而成昭帝最寵愛的孫子自然是他。
因著怕將病氣過給孩子,因而晉王妃已經許久沒帶晉王世子進宮,故而算算時間,淩哥兒約莫將近兩個多月沒有見過成昭帝這個皇祖父了。
淩哥兒自然記得這個疼愛他的皇祖父,但是他到底年紀還小,故而看到成昭帝如今這個形容枯槁的模樣,他有些被嚇到,一時間沒敢走到成昭帝近前。
“淩哥兒,皇祖父叫你呢,還不快過去。”見兒子沒反應,晉王妃推了推他,提醒他道。
被母妃提醒,淩哥兒這才回過神來,走到了成昭帝麵前。
成昭帝拉過孫子的小手,對他說道:“淩哥兒,日後皇祖父不在了,你多進宮……陪陪你祖母。”
雖然一開始淩哥兒有些被成昭帝如今的模樣給嚇到,但是想到這是疼愛他的皇祖父,這會兒他倒是沒那麽害怕了。
雖然淩哥兒還小,但是經曆了父王去世的他,已經知道了什麽叫做死亡。
想到一直疼愛自己的皇祖父要死了,他也不自覺的紅了眼眶。
“好,淩哥兒會陪祖母的。”
祖母也很疼愛他,故而淩哥兒自然也喜歡自己祖母。
成昭帝又繼續說道:“日後不可再任性,要聽你咳咳……聽你祖母和母妃的話。”
成昭帝知道孫子調皮,因而對孫子叮囑道。
以前有他在,孫子調皮自然沒有關係,但是日後他不在了,秦貴妃還有孫子他們,都要仰仗皇後和太子的鼻息生活,因而孫子自然不可再像以前那般調皮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