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楊廣嘎了,天下亂起來了

字數:5153   加入書籤

A+A-


    大業十四年,這一年注定要被載入史冊,成為一個重要的曆史節點。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率領禁衛軍發動了一場震驚天下的兵變,大隋二世皇帝楊廣在這場兵變中慘遭殺害。
    楊廣被殺這個消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引爆了整個天下,引起了軒然大波。
    而在這場風暴來臨之前,喬峰父子就像擁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一般,早已派人在江都暗中打探消息。
    他們對局勢的敏銳洞察力,使得他們能夠提前做好應對的準備。
    果然,在楊廣被殺後的短短幾天內,喬翊便迅速采取行動。
    他以荊州大總管的名義,在荊州發布了一篇聲討宇文閥的榜文,義正言辭地譴責宇文化及的罪行,並號召天下人共同討伐這個叛逆。
    與此同時,喬翊毫不遲疑地率軍向江南進軍,他的目標非常明確——先占據長江以南地區,以此為基礎,逐步擴張勢力,最終占據天下的半壁江山,甚至整個天下。
    而喬閥的姻親宋閥,也在這個關鍵時刻展現出了他們的支持。
    宋閥派出了少主宋師道以及地劍宋智,加入了荊州大總管府的軍隊。這一舉動不僅增強了喬翊的實力,也表明了宋閥對於喬翊行動的認可和支持。
    此外,陰癸派祝玉妍也沒有袖手旁觀。她派遣了長老韋憐香,以及座下四魅之首的旦梅等人從旁協助喬翊。
    這些陰癸派的高手們不僅實力強大,而且擅長各種陰謀詭計,無疑為喬翊的進軍江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不僅如此,祝玉妍還指示陰癸派的外圍人員,為喬翊的軍隊提供各種便利條件,包括情報收集、物資供應等等。
    可以說,陰癸派在這場權力角逐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由於喬峰擁有先見之明的優勢,他讓其子喬翊,成功地招攬了許多未來聲名遠揚的文臣武將。
    這些人才包括房玄齡、單雄信、高士廉、張公謹、虞世南等等。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有著卓越的才能和經驗,為喬閥的爭霸天下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此外,喬閥在爭霸天下的過程中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後手。
    原來,占據九江、南達番禺的叛軍首領林士弘,竟然是陰癸派長老辟守玄的弟子。林士弘一直與喬翊保持著暗中的聯係,隨時準備率軍並入荊州軍。
    最後,林士弘以聯合張善安的叛軍,共同對抗荊州軍為由,將兩人的軍隊屯兵一處。
    然而,這其實是一個精心策劃的陰謀。林士弘與荊州軍裏應外合,輕而易舉地剿滅了張善安的叛軍。
    至此,整個南方地區,除了江南繁華之地外的所有地方,都落入了荊州軍的掌控之中。
    這場勝利讓林士弘心中原本還有一些小心思,但當他看到喬翊身後,站著的陰癸派長老,以及喬閥、宋閥門人的支持時,他的心中頓時一涼。
    林士弘立刻意識到,自己根本無法與喬翊抗衡。在這種情況下,他明智地放棄了雄霸天下的念頭,轉而全心全意地協助喬翊一統天下。
    畢竟,隻要喬翊最終能夠成功統一天下,他自然也少不了榮華富貴,犯不著冒險。
    正是因為有了林士弘的協助,荊州軍的行軍之路變得異常順利,簡直可以說是暢通無阻。他們如同閱兵式一般,雄赳赳氣昂昂地進入了江南地區。
    大唐雙龍傳原劇中,宇文化及在斬殺昏君楊廣之後,成為天下第一大勢力,可因為多次軍失利,後被各方勢力圍攻,最終死在寇仲手中。
    然而,這一世,弑君之後的宇文化及卻是昏招頻出。
    他眼見荊州軍勢大,再加上為手下禁衛軍的思鄉情緒,竟然放棄了江南這個重要的財稅戰略要地,率領大軍企圖西歸關中。
    這一決策無疑是自毀長城,使得整個江南地區的防禦空虛。
    而在西歸的路上,宇文化及的大軍與李密的瓦崗寨不期而遇,一場激戰就此爆發。
    起初,瓦崗寨一方處於下風,但他們憑借頑強的鬥誌和出色的戰術,最終成功扭轉戰局,擊敗了宇文化及的精銳禁衛軍。
    這場勝利不僅讓瓦崗寨聲名大噪,更為宇文化及的敗亡埋下了伏筆。
    之後,其它勢力看出宇文閥示弱,自然想上來占便宜,所以導致宇文閥要比原劇中困難得多,這還多虧宇文化及武藝高強,震懾了一部分宵小。
    與此同時,荊州軍不費吹灰之力便占領了江南。
    原本打算在江南起事的沈法興、李子通等人,由於準備不足,根本無法抵擋荊州軍的強大攻勢,很快就被剿滅。
    荊州軍在抄沒他們的家產之後,還意外地獲得了大量的糧草和錢財,這無疑為後續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成功統一整個南方之後,喬翊展現出了卓越的領導才能。
    他一方麵派遣官員前往各地安撫百姓,盡快恢複生產,讓飽受戰亂之苦的人們重新過上安定的生活;另一方麵則大力擴軍,整頓軍隊,積極備戰,以應對可能到來的挑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為了進一步鞏固統治,喬翊任命宋師道為益州大總管,並派遣他統領十萬大軍征討益州。
    這一決策顯示出喬翊的戰略眼光和決心,他顯然不滿足於僅僅占據南方,而是有著更大的野心和抱負。
    由於梵清惠這位慈航靜齋的掌門存在,以及陰癸派的緊密協作,荊州軍迅速掌控了益州的大部分地區。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太原李閥在起義之後,同樣將目光投向了益州這塊易守難攻的糧倉之地,並企圖效仿秦國的先例,實現統一天下的目標。
    盡管李閥和荊州軍分別位於北方和東方,且幾乎同時發動進攻,但由於陰癸派和慈航靜齋在背後不斷地製造阻礙,再加上從北向南攻打巴蜀地區的難度,確實較大,李閥最終也隻占據了漢中地區。
    更為關鍵的是,連接漢中和巴蜀的重要峽口——劍門關,也落入了荊州軍的手中。
    至此,荊州軍已經占據了天下的半壁江山,其勢力範圍之廣令人矚目。
    劍門關作為天然的屏障,宛如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將外敵拒之門外;而長江天險更是如銅牆鐵壁一般,為荊州軍提供了堅固的防禦。
    如此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得荊州軍進可攻、退可守,可謂形勢一片大好。
    與荊州軍相比,長江以北的各個勢力則顯得相形見絀。
    李閥、瓦崗寨的李密、竇建德、劉武周、梁師都、王世充、薛舉、杜伏威,以及宇文化及殘部等諸多勢力。
    雖然各有其特點和優勢,但北方的勢力確實多了一點,他們相互征伐、廝殺,爭奪北方勢力,一時間北方戰亂不斷,民不聊生。
    與此同時,南方的統一,也給北方戰亂不斷的百姓帶來了希望。
    大量的百姓紛紛攜家帶口逃亡南方,他們不僅帶來了寶貴的人口資源,還有大量的錢財。這些人口的湧入,極大地緩解了南方人力不足的問題,進一步促進了南方的發展。
    當然,這些逃亡南方的人當中,還包括許多有才能、有義氣的人士。他們的到來,不斷充實著荊州的底蘊,為荊州的繁榮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時光荏苒,半年轉瞬即逝。
    就在北方依舊戰亂不止的時候,已經初步鞏固了南方政權的荊州,在喬峰的建議下,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正式宣布立國,定國號為“明”。
    這個國號寓意著光明、希望和正義,也代表著荊州軍對未來的美好期許。
    喬翊,這位荊州軍的領袖,順理成章地就任明國的開國皇帝。
    他的登基,標誌著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而宋玉華,作為宋閥的長女,被封為皇後;宋玉致則被封為皇貴妃,地位尊崇。
    在眾多部下中,每個人都得到了相應的封賞。
    其中,幫助喬翊統一整個南方的兩大功臣,宋師道被封為寧國公,林士弘則被封為豫國公。這無疑是對他們功績的高度認可和褒獎。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徐子陵和寇仲這兩個人,他們如同原著中所描述的那樣,選擇追隨李密,加入了瓦崗軍。
    在與宇文閥的激烈交戰中,他們表現出色,立下了赫赫戰功,名聲大噪。
    由於天下正處於大亂之際,各方勢力都在爭奪天下霸權,這恰好給了徐子陵和寇仲兩人一個喘息的機會。
    借助長生訣的神奇力量,他們的武功突飛猛進,進步神速。
    與此同時,婠婠和師妃暄之間的爭鬥,也引起了祝玉妍和梵清惠的高度關注。
    這兩位絕世高手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緊急叫停了這場爭鬥。師妃暄還算比較聽話,直接返回了慈航靜齋,不再參與其中。
    然而,好強的婠婠卻始終心有不甘。
    盡管師命難違,但她一怒之下,竟然沒有返回陰癸派總壇,而是決定前往南邊走走,散散心。
    喜歡喬峰:快意人生請大家收藏:()喬峰:快意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