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神靈不存

字數:3373   加入書籤

A+A-


    回到家中,陳安宇符紙、毛筆、硯台、朱砂放在桌子上。
    他輕輕拿起一張黃符紙,手指緩緩撫摸著紙張的表麵,紙張光滑卻不油膩,柔軟卻有韌性,色澤均勻。
    雖說他不太懂紙的好壞,但這紙的觸感確實不錯。
    陳安宇所在的清虛宗,是玄門正宗,傳承悠久,底蘊深厚。
    所修法術正大光明,能溝通天地、役使鬼神,在修行界享有崇高的聲譽。
    以他現在的修為,繪製五雷符、呼風喚雨符都有些吃力。
    五雷符是五種雷符的統稱,能召喚天地雷霆,分為天雷、地雷、水雷、神雷和社雷。
    其中天雷主正天序運四時,蕩瘟疫,滅妖魔;地雷主生成萬物,滋養五穀;水雷亦稱主役雷致雨,拯濟旱災;神雷主殺伐,針對不正祀典神隻及興妖作怪者;社雷主殺古器精靈,伏原故氣,伐壇破廟。
    呼風喚雨符可驅動天地靈氣,短時間改變一地天象,或狂風大作,或暴雨傾盆,皆在一念之間。
    若以真氣計算,畫一張五雷符需要至少三十六個穴竅的真氣,畫一張呼風喚雨符需要至少四十八個穴竅的真氣。
    如此龐大的真氣消耗,以陳安宇目前的修為,實在難以承受。
    所以陳安宇打算繪製請神符。
    清虛宗的符法精妙絕倫,玉溪真人所傳的《小有清虛三十六符篆真法》,據說是清虛宗祖師所創,其中蘊含著無窮奧秘。
    這套符法講究以神念成篆,以意念成法,使用的符文也不是普通符文,叫做清虛道文。每一個清虛道文都蘊含著天地間的至理。
    這清虛道文是祖師在元清玉虛天所創,在地星上能否發揮作用,還是未知數。
    畫符時,需以神念研磨朱砂,清虛宗稱之為赤帝髓。
    陳安宇閉上眼睛,集中精神,將自己的神念緩緩注入朱砂之中,讓朱砂蘊含神念之力。
    隨後,他拿起毛筆,以神念運筆,將符篆分為符頭、符身、符膽、符關四部分。
    符頭是起始,表明符要調用何種天地神鬼的力量;符身用以說明符的具體功能和效果,如召、拘、破、禁、鎮、護、傳、通等;符膽則是關鍵,沒有它,符將失去作用;符關是驅使符的開關,也用於結束符的書寫程序,若是需要使用時激發,就寫上符咒,若是日常佩戴防身,就寫上靈應、感應等字。
    每一個部分都至關重要,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請神符是請神靈的一絲真意,危急時刻神靈會瞬間回應,提供庇護。
    請的神靈自然是越強大越好,但所需真氣也更多,準備工作也更繁雜。
    陳安宇打算請的是本地的土地神。渝州城的土地廟,雖規模不大,卻曆史悠久,承載著百姓的信仰。
    他準備好朱砂,展開黃符紙,拿起毛筆蘸上朱砂,在黃符紙上用清虛道文畫了起來。
    在符頭,要寫上所請神靈的尊號,陳安宇特意查閱了資料,寫上了“渝州土地福德神君”;符身寫的是“召請尊神,除厄解困”,表明符的作用是召請神明,消除厄運和困難。
    他一筆一劃,寫得極為認真,最後的符關用的是“靈應隨身”。
    《小有清虛三十六符篆真法》上特意提到,清虛道文不是普通文字,每個字都蘊含神念,不能隨意練習,隻能直接畫符,成功就成,失敗則當場銷毀,不會留下痕跡。
    陳安宇以神念起筆,又有清虛道文的神念烙印,自然不會寫錯。
    但他的心中依然充滿了緊張,因為成符的關鍵在於所請神靈是否回應入駐符膽,這也是他最緊張的地方。
    他深吸一口氣,額頭微微沁出汗水,心跳也不由自主地加快。他的手指微微顫抖,卻依然堅定地握著毛筆,繼續繪製。此時他已經耗光了九個穴竅的真氣。
    隨著符關完成,黃符紙上的篆書突然綻放出光芒,光芒細如發絲,亮如星辰,這是陳安宇目前見過光影效果最震撼的。
    隨著光芒亮起,陳安宇靈覺一動,隻感覺高空之中,有一層籠罩在渝州城上方的淡淡神氣被牽引下來。
    符紙上的光芒一收,不再那麽耀眼,但原本朱砂所寫的符書,卻像是摻了金粉,發出微弱的光芒。
    符成了!
    陳安宇卻沒有盯著符書看,而是緩緩望向窗外。此刻,窗外的城市燈火輝煌,一片繁華景象。他的心中既敬畏又有些失落。
    敬畏的是,這渝州土地廟雖規模不大,但曆史底蘊深厚,已經形成了一層神氣籠罩渝州城,能抵禦邪祟妖魔。有這層神氣在,妖邪就難以肆虐,百姓便能安居樂業。
    失落的是,這層神氣是百姓供奉的香火和願力自然形成的。
    若是土地廟有神主,在陳安宇以真意召請時,這麽近的距離肯定會有所感應,可最終隻是這些香火神氣本能地被牽引下來。
    這讓他意識到,地星的神道或許已經衰落,真正的神靈或許已經遠離這片土地。
    地星有修行者,有真正的修行者,這是陳安宇確定的。但修行的層次、真修的境界究竟如何,他卻一無所知。
    玉溪真人傳給他《小有清虛三十六符篆真法》,就是為了讓他探索地星的神道修行情況。
    如今看來,以渝州城的曆史和地位,如果連土地神都沒有,那地星的神道怕是真的衰落了。
    現在隻有人道中,信眾自發凝聚的信力願力形成的無意識神靈。
    這些神靈,若機緣巧合,或許會開啟靈智,成為真正的神道;也有可能本地的英雄人物,死後得到官方冊封,得到人道認可,從而牽引這些信力願力,以神靈之身重塑。
    但在一個修行昌盛的世界,這些過程本應早已完成,傳承有序,而不是像地星這樣,能找到修行寶材,卻難以尋覓明顯的修行痕跡。
    喜歡靈氣複蘇?我能兩界交易請大家收藏:()靈氣複蘇?我能兩界交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