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1章 靈能稻種與荒蕪星的共生

字數:3010   加入書籤

A+A-


    荒蕪星的絕境信號
    銀河係邊緣的“枯寂帶”存在著一顆被聯盟標記為“g73”的荒蕪行星。這顆星球曾因富含靈能礦石被寄予殖民希望,卻在百年前的一場磁暴中失去大氣層,地表淪為寸草不生的赤紅色荒漠,僅在兩極殘留著微量液態水。然而這一日,炎夏設在枯寂帶的遠程監測站突然捕捉到g73發出的異常信號——一段由靈能波動構成的求救代碼,其頻率竟與炎夏古法中的“稼穡符”有著微妙的同源性。
    負責信號解析的是農業科學院的年輕研究員楚禾,她的祖父曾參與過地球時代“靈能水稻”的培育。當信號被轉化為可視化波形圖時,楚禾的指尖在屏幕上微微顫抖“這不是自然形成的波動,你看這組脈衝——和我們實驗室裏靈能稻種在缺水時發出的求救信號,相似度高達92。”她調出g73的行星檔案,眉頭緊鎖,“可這顆星球根本不具備植物生存的條件,除非……”
    消息傳到林燁案頭時,他正與蘇瑤調試能模擬地球重力場的“地脈矩陣”。這段靈能信號被輸入矩陣模擬器後,原本穩定的能量場突然泛起漣漪,矩陣核心的全息投影中,竟浮現出g73地表的三維圖像,其中一處峽穀的陰影裏,隱約可見淡綠色的微光在規律閃爍。
    “是人為投放的種子。”蘇瑤迅速鎖定微光坐標,“信號源深度約30米,周圍的土壤樣本顯示有被改造過的痕跡,其中含有炎夏特有的‘息壤’成分——那是陳老當年主導的‘星際農耕計劃’研發的改良土壤,能在極端環境下鎖住水分。”林燁忽然想起陳老臨終前的囑托“枯寂帶藏著炎夏的後手,當靈能與生機共振時,荒蕪也能開出花來。”
    三日後,搭載著楚禾與農業團隊的“豐饒號”補給艦抵達g73。登陸艙剛打開,赤紅色的沙塵就如潮水般湧來,便攜式檢測儀顯示地表溫度高達78c,紫外線強度是地球的17倍。楚禾穿著特製的靈能防護服,跟著信號指引走向那處峽穀,當她用探測儀穿透30米厚的沙層時,屏幕上突然跳出一行數據“檢測到活體植物信號,靈能波動穩定,品種炎夏靈能稻v3型。”
    靈能稻種的逆天生存
    沙層下的景象讓整個團隊震驚——一片約半畝地的空間裏,數十株靈能稻正頑強地生長著。稻稈呈淡青色,葉片邊緣泛著淡淡的金光,根係盤根錯節地紮進息壤中,每一條根須都纏繞著細小的“聚水符”紋路,將沙層深處的微量水汽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穗部。更神奇的是,稻穗上凝結的不是普通穀粒,而是半透明的晶體狀顆粒,裏麵流轉著微弱的靈能光芒。
    楚禾小心翼翼地采集了一株樣本,發現稻稈內部的纖維結構竟與炎夏古法中的“鎖靈陣”高度吻合“它們在自我進化!”她指著顯微鏡下的細胞圖像,“這些稻細胞能將紫外線轉化為靈能儲存起來,聚水符紋路是根係自主生成的,就像……像在修煉我們炎夏的吐納術。”
    隨行的地質學家發現,這片息壤下隱藏著一條斷裂的地脈。雖然能量微弱,但足以支撐靈能稻的基礎生長。而那求救信號,正是稻穗在靈能充盈到臨界值時,自動向宇宙發出的“共鳴波”——這是陳老在稻種基因中植入的特殊機製,當作物在陌生星球實現穩定繁殖時,便會發出信號呼喚人類。
    然而危機也隨之浮現。夜間,團隊的監測儀突然發出警報,沙層外傳來異動。楚禾通過夜視儀看到,數十隻形似蜥蜴的本土生物正試圖挖穿沙層,它們的鱗片能吸收靈能,顯然是被稻種的能量吸引而來。更麻煩的是,檢測儀顯示,地脈的能量輸出正在衰減,若不加以幹預,一周後這片息壤將徹底失去活力。
    “不能用常規武器驅趕。”林燁的通訊影像出現在指揮屏上,“這些生物是g73的原生消費者,破壞它們可能引發連鎖生態崩潰。楚禾,想想《農桑要術》裏的‘共生之道’。”楚禾猛然醒悟,祖父留下的手劄中記載著炎夏古代“稻田養魚”的智慧——利用不同生物的習性形成生態閉環。
    古法與科技的共生閉環
    團隊連夜製定出方案在息壤周圍布設三層“引靈陣”,第一層引導地脈能量向深處延伸,擴大靈能覆蓋範圍;第二層將靈能稻釋放的多餘能量轉化為溫和的“滋養波”,吸引本土生物前來;第三層則用改良後的“固沙符”加固沙層,形成一個直徑百米的生態圈。同時,楚禾從稻種中提取出靈能晶體,與g73的本土藻類混合,培育出一種能在高溫下繁殖的“靈能藻”,作為蜥蜴生物的替代食物。
    當第一縷晨光穿透沙塵時,奇跡發生了。引靈陣激活的地脈能量在沙層下形成淡金色的網絡,靈能稻的生長速度明顯加快,稻穗上的晶體顆粒愈發飽滿。那些本土蜥蜴被滋養波吸引,卻不再攻擊稻根,轉而啃食周圍人工培育的靈能藻。更意外的是,它們的排泄物落入息壤後,竟與聚水符產生反應,生成了一種能緩慢修複地脈的微量元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就是陳老的深意。”蘇瑤通過遠程數據分析後激動地說,“他留下的不僅是稻種,更是一套完整的‘星際農耕模板’——用古法陣法構建能量循環,用生物鏈實現資源轉化。g73的地脈衰減,很可能就是因為原生生物缺乏足夠的能量來源,導致地脈能量無法正常循環。”
    一周後,當豐饒號準備返航時,那片半畝地的靈能稻已擴展到三畝。楚禾在生態圈中心埋下了新的“種子庫”,裏麵包含著經過基因優化的12種炎夏作物,每一種都植入了與靈能稻相似的“共鳴機製”。臨行前,她最後一次檢測靈能波動,屏幕上的信號強度是來時的五倍,且呈現出穩定的增長趨勢。
    返程的星艦上,楚禾望著舷窗外逐漸縮小的g73,手中捏著一枚靈能稻結出的晶體。晶體在掌心微微發燙,仿佛握著一顆跳動的綠色心髒。林燁的聲音再次響起“記住,宇宙殖民從來不是征服,是共生。炎夏的腳步走到哪裏,就要讓生機在哪裏紮根——這才是比任何武器都強大的文明力量。”
    遠處的g73上,引靈陣的淡金色光芒在赤紅色荒漠中格外醒目,像一枚鑲嵌在枯寂帶上的綠寶石。那片由靈能稻、本土生物和人類智慧共同構成的小小生態圈,正用最溫柔的方式,宣告著炎夏文明對宇宙的獨特理解——不是索取,而是共生;不是征服,而是滋養。而這,或許正是陳老留給後輩最珍貴的星際啟示。
    喜歡炎夏紀元星際新星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炎夏紀元星際新星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