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你好~
字數:3906 加入書籤
畢竟,這一切都隻是一種可能性,尚未成為現實。而且,如果能夠滿足李翔始的約定,那麽這所有的災難都可以避免。
陳陽曉隻需要稍微活動一下身體,做出一些改變,他就可以走向另一個截然不同的命運。然而,令人驚訝的是,他卻選擇了如今得下場,落得如此現狀。
李翔始苦思冥想,始終想不明白陳陽曉為何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最終隻能想到一種可能——陳陽曉是在尋死。
既然如此,李翔始也不再多說什麽。
他毫不猶豫地捏碎了那道鏈接,隨著一聲輕微的脆響,陳阝......這個人就這樣從世界上徹底消失了。他的存在被完全抹去,仿佛他從未在這個時空裏出現過一樣。
而就在此時此刻,李翔始的手掌之中,正緊緊握著那最為純粹的時間權柄。
這是一種超乎想象的強大力量,它沒有被任何其它之物,無被雜質所沾染,完全純粹地呈現出時間的本質。
這是空間之中最為強大的奇跡,宛如宇宙的核心一般,而如今,它卻被李翔始牢牢地掌控在手中。
李翔始慢慢地閉上雙眼,將全部心神都沉浸在手中時間權柄的力量之中。他能夠清晰地感受到時間的流淌,仿佛整個宇宙的時間都在他的掌控之下,任他驅使。
就在他準備運用這股強大力量的時候,突然間,一道清脆悅耳的女聲傳入了他的耳中。
“哎呀,這可不行啊,這個結局我看過了。我們去看看另一種可能吧。你覺得呢?”
這道聲音宛如天籟,讓人不禁為之陶醉。
然而,對於李翔始來說,這聲音卻是一份意外靂,讓他緩慢睜開了雙眼。
是誰?是她。
他心中暗自思忖,同時目光如電,迅速掃過四周,試圖找到聲音的來源。
很快,也很簡單的。
他的視線落在了不遠處的一個身影上。那是一個美麗的可愛少女,看上去不過十幾歲的年紀,麵容姣好,笑容甜美,宛如仙子下凡一般。
然而,此時此刻,又有誰會真的把她僅僅當作一個普通的少女呢?
“你好~”
少女微笑著說道,聲音依舊甜美動聽。
李翔始凝視著少女,眼中閃過一絲了然之色。
“哈~所以說,這裏已經被捕獲了嗎?”
李翔始如此說到。
少女似乎並沒有察覺到李翔始的異樣,繼續自顧自地說道。
“喲!很懂嘛!不過沒用哦,這次的內測可是花了我很長時間的。不過嘛,這個結局我已經看過了,而且這樣的話,遊戲就到這裏結束了。我不喜歡哦。”
那少女說道,在說話時全然不在乎麵前的李翔始。
“......好。”
拋出那時間的權柄。
少女望著眼前,那浮動著,就要消失、逃逸的時間權柄。
也是有些好奇。
“哎呀?就這麽給我啦?”
少女的聲音中適當的透露出一絲驚訝,似乎對李翔始如此輕易地將東西交給她感到意外。
“......”
然而,李翔始卻沒有回應她的話,隻是靜靜地站在那裏,仿佛在等待著什麽。
少女見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接著說道:
“切。大木頭,你小時候可比現在有趣多了。我看過了哦,好悲慘的一生呀。”
她的話語中帶著些許嘲諷,但李翔始卻依然無動於衷,甚至連眉毛都沒有動一下。
少女見狀,並不氣餒,繼續說道:
“喂!真不試一下殺掉我嗎?我很弱的,說不定你一下子就解決我了也說不定。難道你不心動嗎?”
她的語氣充滿了誘惑,似乎想要激起李翔始的殺意,但李翔始卻依舊沉默不語,宛如一座雕塑。
少女有些無趣地撇了撇嘴,心裏暗自嘀咕:
“這家夥還真是個大木頭,一點反應都沒有。”
不過,她很快就恢複了興致,拿起手中的道具,仔細端詳起來,嘴裏還念念有詞:
“嗯~是這樣吧?”
就在這時,少女突然像是想到了什麽,自言自語道。
為什麽大多數的能力,極致之後都會是一片光呢?
有人好奇嗎?沒有嗎?
哦,好吧......
沒關係,我管你這的、那的,我來給個解釋!
就算沒人好奇,我也還是要解釋一下的啦!畢竟,這可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呢!
我苦思冥想了好久,終於想通了為什麽光的光芒覆蓋會被視為強大的展現。如果一定要為這種行為找個理由的話,那應該就是......
光!
光的傳播速度是有所上限的,它的速度大約是299,792,458米\秒。
這可是個相當快的速度呢!
所以呢,任何超過這個速度的人或事物,都會被延遲哦。就好像時間突然變慢了一樣,這是不是很神奇呢?
而所謂的“光年”,其實是個長度單位啦。因為光在一年裏走的距離實在是太遠太遠了,所以我們才會用“光年”來表示這段距離。
一般來說,“光年”很少被用作時間的參考呢。畢竟,光的速度實在是太快啦,很難用它來衡量時間的流逝。
你知道嗎?光的一秒傳播,就可以圍繞地球大約7.5圈哦!換句話說就是3個2.5!
這可真是個驚人的數字呢!
然而,宇宙的廣袤程度超乎想象,以至於需要一個極其龐大的計量單位來描述天體之間的距離。
傳統的計量單位在麵對如此巨大的數值時顯得力不從心,不僅數值過大,而且難以讓人理解。
因此,“光年”這個概念應運而生,成為了天文學中的實用工具。
“光年”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計量單位,它更像是一座連接數據與生靈認知的橋梁。
通過使用“光年”,能夠將浩瀚宇宙的距離變得可描述、可理解,讓生靈對宇宙的規模有更直觀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