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心照不宣的平衡
字數:5278 加入書籤
11月10日,布魯布魯地區,626高地
駐守在這個高地的是庫爾德風暴旅第6營一連。
3天前,土軍強行突破了庫爾德人民保衛軍防線,抵達了這裏。
在沒有任何的休整情況下,第56摩步旅直接發動了連級進攻。
結果也不出意外,進攻很快就被打退了。
56摩步旅在陣地前丟下了,二十多具屍體。
在隨後的幾天裏,56摩步旅不停的更換部隊,對626高地和附近的三座高地,展開了輪番進攻。
因為高層對第四軍下達的死命令,必須立刻解圍第22機步旅,所以他們攻擊的非常凶猛。
第四軍已經不講任何戰術了,就是簡單粗暴的步炮協同。
由於第六營全部是庫爾德風暴旅克隆人士兵,所以在戰鬥意誌上,第四軍很難摧毀第六營的作戰意誌。
三天的進攻,除了讓克隆人士兵非常疲憊以外,沒有任何的效果。
對此土耳其第四軍非常的頭痛。他們經曆兩個月的鏖戰,才進入阿夫林地區。
好不容易把門踹開了,發現裏麵還有門。這種體驗感,簡直太差了。
雖然第四軍對這個情況,是有一定心理準備的。可這種結果還是很打擊,第四軍的士氣。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個道理在哪裏都通用的。
根據土耳其空軍偵查。
在這些陣地的後方,還有延綿不絕的陣地。
得到這個結果,直接讓第四軍泄氣了。他們知道,這是一個漫長的高地爭奪戰。
第22機步旅已經被壓縮到了一個叫沙蘭的小村莊裏。這個區域空間很小,每天都有大量的遠程炮兵光顧這個村莊。
士兵們每天都在擔心,隨時隨地飛來的大口徑炮彈。這種精神緊繃的狀態不停的,腐蝕著22機步旅的士氣。
經過和薩拉丁商量以後,穆辛和亞辛有意識地降低了對22機步旅進攻強度。
原因是他們發現一個問題,現在土耳其空軍出動的戰機數量,已經銳減到了一個可怕的程度。
22機步旅每天消耗很大,全部依賴空投。而且由於控製區範圍太小的問題,運輸機空投隻有三分之一能落到22機步旅控製區。
現在土耳其空軍全力在為22機步旅空投彈藥和物資,根本沒有多少餘力去出動戰機配合作戰。
畢竟保障一個旅需要的物資對於土耳其空軍機場地勤的壓力很大的。
而且現在想滿足22機步旅的消耗,需要提供3倍的物資。
雖然可以減少提供物資,但是現在22機步旅問題已經不單純是軍事問題了。
如果提供的少了,未來某個軍官說被圍期間軍方刻意降低空投量,導致22機步旅彈盡糧絕,那樂子就大了。
現在土耳其軍方等於把一個祖宗送進去了包圍圈。
不過祖宗歸祖宗,要讓大型運輸機降低高度,冒著被擊落的風險尋求更準確的空投,那是不可能的。
他們最多就是多投一些物資而已。
多投的物資,產生了新的快樂。
比如庫爾德婦女保衛軍現在就非常快樂。她們每天的任務就是撿空投,然後把大頭交給庫爾德風暴旅。
每次土耳其運輸機走後,山穀和村周圍都充斥著庫爾德婦女保衛軍的歡聲笑語。
在大量運輸物資的同時,軍方還有試探的心思。他們希望庫爾德武裝看在每天大量的物資情況下,可以降低一下進攻頻率。
這種心照不宣,就是試探一下雙方有沒有談判的空間。
畢竟都是人精,亞辛和穆辛一看到這個情況,立刻就懂了。他們和薩拉丁討論了一下前線壓力的問題。
總結出土耳其目前前線解圍的部隊,也沒有了太多拚命的架勢。
最終雙方都有默契的選擇休戰。
第四軍和庫爾德風暴旅在前線達成了一個心照不宣的平衡。
實際上到這個地步,第四軍心裏很清楚,強行突破不可取。
這些高地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攻下來的,強行突破的後果就是又陷入了合圍之中。
如果按部就班的進攻,那時間就太長了。
因為政府軍41旅和80旅已經有能力在兩天內,徹底解決第22機步旅。
第四軍如果不能在兩天內攻下所有高地,並且打通公路通道。
那麽攻的越緊,第22機步旅越危險。
把這些問題看清楚透徹了,那麽問題就簡單了。
困擾第四軍的問題實際上就是一個第22機步旅被合圍的問題。
武力解救已經不成立,那就試試別的方式能不能解決問題。
第四軍在橄欖枝行動中,本身就是興趣不大。防區主要負責安卡拉方向。敘利亞這個方向,實際上是第六軍防區。
在這個行動中,第四軍就是一個助拳的配角。
隻要有一個牽製作用就可以了,真沒必要玩命進攻。
同樣第七軍更是如此。第七軍意見更大,他們是負責伊拉克方向的部隊。被抽調過來以後,還是打金德萊斯方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稍微懂一點軍事的都知道這個地方多難打,而且兩個軍相互還非常不對付。
兩個軍在方方麵麵都有競爭關係。相處的能融洽才是怪事,畢竟同行是冤家。
曆史上橄欖枝行動土耳其3個軍各自抽調部隊,都是在初期出工不出力。
土耳其永遠都是內部矛盾大於外部矛盾,從突厥時代到奧斯曼時代。他們始終都學不會擱置爭議,也不懂‘兄弟倪於牆,外禦其辱。’
對於攻占阿夫林地區,土耳其政府的意願才是最主要的。
至於土耳其軍方,態度實際上一直都是非常微妙的。
可以說庫爾德工人黨可以存在,未必沒有軍方的放縱。
甚至說很幾次非常好的機會,徹底解決工人黨遊擊隊的問題。最後都因各種原因錯失良機。
真正把庫工黨趕盡殺絕的,還是埃蘇丹的嫡係第一突擊旅。
養寇自重,這也不是一兩個國家獨有的產物。
曆史上埃蘇丹政府一直想削弱土耳其軍方實力,軍方也想限製曆任蘇丹的權利。
軍方想要達到影響政府權力的程度,必須要有外敵才能體現軍人的價值。
所以軍方樹立的兩個敵人,希臘和內部庫爾德獨立勢力。
不過由於庫爾德工人黨武裝確實不太行了。導致軍方利益損失嚴重,最後在16年發動政變。
埃蘇丹手段高明之處就在於他懂得分化瓦解。
政變過後土耳其迅速入侵敘利亞,實際上說明埃蘇丹替軍方找到一個新目標,就是戰亂的敘利亞。
所以目前政府方麵對敘利亞的野心是難以轉變的,而對於軍方來說就不一定了。
而對於路明來說,他是真的不想在這個時間段和土耳其大打出手,沒有什麽好處。
但是土耳其對於敘利亞地區的野心卻很難阻止。
唯一對於路明的好處就是在戰略上阻止土耳其對於北敘利亞的野心,給他發展的時間。
畢竟北敘利亞也是他的戰略目標。
如果真等到曆史上幼發拉底河之盾開始,路明將徹底失去了整合北敘庫爾德人的機會。
而且就算不等土耳其發動幼發拉底河之盾,隻要路明現在開始整合北敘利亞。
土耳其也是必然會直接出兵的。
另外路明覺得,不能總是這樣被動挨打。
路明喃喃自語“應該給土耳其找點事幹。”
想到這裏,路明準備再生產1000人的庫爾德人武裝。
他準備讓這些人有計劃的進入土庫爾德區,在土庫爾德區打遊擊。
那裏才是有廣闊的縱深。可以讓土耳其人不要這麽肆無忌憚的調動部隊圍攻阿夫林。
可惜人數不能太多,隻能維持在這個規模了,人數多了補給物資就會很困難。
至於旗號麽,就打出庫爾德自由旅吧。
路明豪情萬丈的喊道“寇可往,我亦可往。”
喜歡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請大家收藏:()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