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中東戰略的思考

字數:2597   加入書籤

A+A-


    燈塔國在中東局勢上曆來打擊有明確政治主張和理想政權,比如伊拉克和敘利亞都是阿拉伯複興黨國家,總部設在大馬士革,兩個國家分道揚鑣是薩達姆自立為總書記,但是薩達姆政治主張始終沒變化過。阿富汗塔利班屬於原教主義,伊朗是伊斯蘭革命。利比亞、約旦、黎巴嫩、也門和特威特都有複興黨分支,這些實際上都在打擊範圍內。
    而沒有明確政治主張的比如沙特,科威特,阿聯酋,包括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前的巴列維王朝,都是燈塔國的盟友。
    中東在阿拉伯複興黨活動下,阿拉伯國家始終都在嚐試合並,比如埃及和敘利亞和北也門,伊拉克和約旦。伊拉克約旦的合並是因為兩個王朝當時都是哈希姆家族統治,半年後伊拉克革命爆發了,在埃及和眾多大國的支持下,伊拉克完了。兩個國家就散夥了。埃及和敘利亞合並最後崩潰原因就多了,總體上燈塔和北極熊都容忍不了中東出現大國。
    阿拉伯複興黨最後一次嚐試合並實際上就是海灣戰爭伊拉克試圖用武力強吃科威特。結果就是燈塔和盟友國家都忍不了,科威特實際上沒那麽重要。關鍵是背後的政治意義巨大,複興黨開始走上了武力統一的道路上。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每一場戰爭的背後,都有深刻的政治內涵,同時涉及到經濟、宗教和文化問題。曆來戰爭都脫離不了這三方麵。
    海灣戰爭的失敗也讓阿拉伯複興黨徹底的走向墮落,因為第一政治主張統一阿拉伯世界已經沒有了任何希望。
    薩達姆挨揍在政治層麵是必然選擇,燈塔不會接受複興黨走向武力統一阿拉伯世界的道路上,也同樣接受不了一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在中東地區形成。在政治層麵上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就是阿拉伯複興黨的垂死一擊而已,複興黨背水一戰沒有退路了。
    如同當年燈塔對三德子和日子過的不錯的國家。都是一點點通過戰略勒緊最後逼迫對方進行垂死掙紮而已。對華國島鏈封鎖和金融戰爭。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燈塔對於敵人套路都一樣。
    某種程度上說,北極熊的解體是對的華國有利的。如果北方長期受到北極熊壓力,那麽是談不上發展的。畢竟鄰國的軍事威脅代表的就是投資安全性。一個會被鄰國威脅的國家是沒有投資安全可談的。
    華國獲得崛起的機會,本身就是消滅了來自於北方的威脅。在北極熊的解體大背景下華國悶聲發大財,獲得了最大的戰略好處,一個安全的投資市場。
    實際上北極熊解體事件要在二十年跨度上來看,燈塔和盟友真正獲得了多少好處?掠奪了北極熊的經濟,這是一個很空泛的概念。真正能帶走的資源很少,更多的是收購了一些國家民生的產業,但是在大帝打擊寡頭政治之下,基本上也是虧個精光。
    隻有華國獲得了北方的技術人才,雖然不高端但是數量大。獲得了太多北極熊技術補強自己。
    北極熊對華國建國後的支援建設實際上是留後手的,在很多工業布局體係上都有針對性的後手。比如可以給飛機製造但是發動機材料一些關鍵技術不開放甚至限製。
    華國在北極熊解體以後才徹底打開了枷鎖,才會發現技術發展日新月異。
    同樣對於路明來說,敘利亞問題和華國曆史上民國非常相似。同樣是大國幹預和複雜的國內政治團體相互糾纏,同樣是麵臨北方的虎視眈眈的戰略態勢。
    按照華國戰略進行有樣學樣,順序也應該是徹底占領和穩住北敘利亞,然後伺機南下。最後就是找機會削弱和肢解土耳其,這裏有所區別的就是因為庫爾德問題,不能過早的建國,至少在庫爾德沒建國以前,不考慮敘利亞南部問題的解決。這代表了路明未來發展的上限。
    基於這個戰略構想下,路明不能讓大馬士革政府快速完蛋。因為在最後時刻大馬士革政府一定會出賣主權承認俄羅斯軍隊在敘利亞國土上作戰的合法性。
    俄羅斯加入敘利亞國內戰局,會直接影響到北敘利亞問題。
    所以路明出兵伊德利普省已經是必然選項,不能讓勝利陣線打穿伊德利普省。
    如果讓勝利陣線打穿伊德利普省,幾萬勝利陣線部隊解放出來的話,無非就兩個方麵,一個方向就是阿勒頗壓力巨大,一個就是大馬士革方向。
    阿勒頗方向路明不怕,大不了爆兵對線對耗就完事,但是如果是大馬士革方向敘利亞政府軍基本上挺不住的,這就回到了15年敘利亞政府軍山窮水盡之下求助俄羅斯的劇本裏了。這是路明接受不了的,俄羅斯進入敘利亞對於路明的戰略是毀滅性的打擊。
    伊德利普省需要高機動性的山地步兵和機步旅,在阿夫林地區戰鬥已經進入尾聲後。路明準備抽調第41機步旅南下伊德利普省,同時抽調防守在金德萊斯40裝甲旅一個營級部隊去看住第22機步旅。
    而41機步旅的任務就是加入汗謝洪防線,改善目前對政府軍不利的態勢。
    長期的維持住大馬士革和勝利陣線武裝之間的平衡。路明看著地圖感歎道“這真是一個技術活啊。”
    喜歡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請大家收藏:()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