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製作酒曲

字數:4792   加入書籤

A+A-


    辣蓼草很常見,趙清虎一早去了竹溪一趟,很快弄了一大捆。
    辣蓼草先清洗幹淨,而後晾曬一天。
    用牲口棚老餘切草料的刀,將辣蓼草切割成一段一段的,大概大拇指長短就行。
    “爹,你這是幹啥?”
    三郎對他老爹的行動最是好奇。
    難道老爹又發現寶貝了?
    之前老爹從石隆山上麵挖回來黃精,他們兄弟幾個也上山找過。
    是發現了一些,可惜挖回來送去百草堂,董大夫說年份不太夠,就十年份左右。
    找到幾次,最後才賣了二兩多銀子,關鍵這東西不好找,他們兄弟幾個也就放棄了。
    如今,老爹又弄了寶貝回來,趙三郎自然要第一時間來問一問。
    趙清虎笑了,這家夥不僅有成為奸商的潛質,而且,還是個好奇寶寶。
    “這可是好東西,你要是學會了,日後能靠著它發家致富,成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
    “真的爹?”
    趙三郎眼睛都亮了,那這真的是好東西啊。
    能讓人發家致富,成為大商賈,絕對比豆腐坊賺錢。
    “可惜啊,你這小身板,扛不住啊。”趙清虎樂了。
    釀酒,可不是小打小鬧。
    雖然大淵朝沒有明令禁止民間私自釀酒,但是,能釀酒的,誰家不是有點背景的?
    因為糧食珍貴,古代皇朝,對釀酒這件事情,管得很嚴。
    別的不說,酒坊的收稅方式,跟尋常小作坊都不一樣,官府是要查賬的。
    “爹,到底是啥啊?”
    “你別問,看著爹做就行,等結果出來了,你自然便明白了。”
    辣蓼草切段後,直接放在鐵鍋裏麵小火幹炒。
    之後就是碾碎,他家雖然沒有專門處理這個的,但是,有舂米的石臼啊。
    用這東西,剛剛好,而且效率高。
    趙三郎作為觀摩學習者,這種需要動手的,自然是他來。
    辣蓼草舂碎後,過一遍細篩,留下粉末就好。
    掂了掂重量,東西不多,就三兩左右。
    趙清虎又磨了三斤糯米粉,弄來三兩麥麩,三者混合加水,揉搓成幹麵團。
    最後取來木桶,墊上稻杆,把酒曲揉搓成小球,一層一層疊放,一層小球一層稻杆。
    木桶用棉被裹起來,放在火桶上。
    火桶是木工活,大部分莊戶人家準備火桶,是給小孩、老人過冬用的。
    小孩、老人身體差,冬日寒冷,需要給他們烤火。
    這火桶的構造有好幾種,趙清虎用的,就是其中一種,是大型的單人座。
    上麵是座位,還有靠背呢,隔著一層木板,下麵就是中空的,直接接地的,造型就是倒扣在地上的水桶。
    冬天的時候,這就是取暖神器。
    灶火裏麵鏟出燃燒剩餘的火炭、草木灰,擱在火盆裏麵,火盆事先放上草木灰,加上一層癟犢子稻穀。
    就是秋收時,從揚穀風扇車裏麵扇出來的,隻有外殼沒有米的癟犢子。
    這東西,耐燒。
    當然了,你們家條件好,你也舍得,可以用米糠。
    反正都是一樣,是稻穀殼。
    炭火鏟在稻穀殼上,再覆蓋上一層草木灰,火盆就成了內部陰燃的持續發熱裝置,一盆火能燒上幾個小時。
    火桶的取暖原理就是這樣來的。
    而酵母發酵,最好的溫度是三十三度。
    所以,發酵的木桶,不僅要用棉被裹上,下麵還要放上火盆。
    隔著火桶跟木桶,進入木桶內的溫度不會太高,還能保持溫度,剛剛好。
    日後做酒糟的時候,也要用上這火桶,同樣的辦法。
    畢竟,這個溫度,是酵母菌最為活躍的溫度。
    “爹,我沒看明白。”
    等火桶安置好,叮囑謝娘子,上午下午換一次火盆,晚上也換一次,剛好跟家裏麵三餐燒火對上。
    燒完火,做完飯,把灶膛裏麵還沒完全燃燒的炭火鏟進火盆就行,不用特意照顧。
    可趙三郎沒看明白啊!
    “半個月後,木桶裏麵出來的小球就成了酒曲。”趙清虎道。
    “啥?”
    趙三郎直接懵了,酒曲?
    老爹弄的這個是酒曲?
    不會吧,我的天呐,酒曲啊,他可不敢想。
    酒曲是用來釀酒的,清水鎮上可沒有釀酒的,釀酒的在縣城,聽說家裏麵有些關係。
    酒水生意,沒點靠山,誰敢做?
    而且,酒曲可是秘方,他老爹是搞什麽,竟然會做酒曲?
    “老爹,你可別瞎整,剛才你可是用了三斤糯米啊。”
    趙清虎白眼連翻,“成功與否,半個月見真章。”
    “爹啊,你弄酒曲幹嘛?咱們家又不釀酒。”
    “我做點酒糟不行啊?”
    趙清虎沒理會嘰嘰歪歪的趙三郎,隨即又想到了什麽。
    “你大哥說你們把豆腐賣去柳樹鎮了?”
    “是啊,每天要幾百斤豆腐呢,供不應求。”趙三郎得意道。
    他可是幫家裏麵掙了不少,當然了,他自己掙得也不少,他的私房錢已經有三十多兩銀子了。
    他們家,除了他爹,他最有錢。
    “你說咱們家去柳樹鎮也開一個豆腐坊怎麽樣?”趙清虎提議道。
    趙三郎一愣,隨即眼中直發光。
    去柳樹鎮開一個豆腐坊,如此一來,不僅柳樹鎮上的豆腐需求他們能滿足,還有柳樹鎮旁邊的村子,都能去賣。
    絕對不少掙!
    可是,柳樹鎮他們人生地不熟,怎麽開豆腐坊啊,會不會被地頭蛇欺負?
    “爹,咱們家在柳樹鎮人生地不熟的,容易被人欺負。”
    趙清虎點了點頭,“還算可以,沒被財富衝昏了頭腦,賣豆腐去柳樹鎮,爹我不反對,也支持你!但是你自己小心些。”
    “知道了爹。”
    多大魚打出多大漩,趙清虎當然想要多賺錢點,日子過的再好點。
    可一切還是要量力而行。
    逼不得已,他最後的辦法就是帶著綠竹村的同族壯勞力出去打一架,可這有啥用?
    “爹,我們回來了。”
    大郎他們從外回來了,背回來不少棉花。
    “爹,你種的那個哈密瓜,我感覺快熟了,雖然都奇形怪狀的,但是數量不少。”趙大郎道。
    趙清虎點了點頭,梯田裏麵的瓜地,西瓜、香瓜都已經收完了,連藤都給扯掉了,地都翻了一遍。
    就是這個哈密瓜,還在生長,葉子也綠油油的,趙大郎他們就一直沒敢動,就等著裏麵的瓜都長熟。
    隨著秋天到來,很多莊稼都絕收了。
    綠豆、絲瓜、胡瓜、豆角、蘿卜,不僅絕收了,而且連藤帶根都被拔掉了,地都整理空了下來。
    就茄子,還在頑強硬挺著,估摸著要等霜降,才會徹底絕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