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王十四娘

字數:4825   加入書籤

A+A-


    轉眼間,剛剛還在猶豫不絕的事情已經定了下來,而又因為魏國公到來的緣故,玉家軍也不必再排隊檢查從側門入城,城門官早已經將正門打開,大家直接就進城了。

    車聲轔轔,枇杷放下了簾子,低聲問母親,“原來魏國公竟然這樣年輕?就跟我三哥差不多,怪不得是京城四公子之首。”

    楊夫人笑道:“他是王刺史的孫輩,可不是這個年齡?”又慨然歎道:“真是歲月催人,如今的王公子已經是年輕一輩的了。”

    京城聲望最高的四公子正是太原王家的王澤,也就是剛剛玉家人見過的魏國公,和博陵崔家的崔雪鬆、彭城劉家的劉傑和弘農楊家的楊嘉。四公子的名聲愈靠近京城愈加響亮,一路行來的枇杷早已經聽人講了無數遍了。

    但聽母親的話聽起來好奇怪,便問:“難道先前還有別的王公子?”

    幾十年前母親初次進京時,那時候京城也有四位佳公子,而且排在首位的也是太原王家的,但卻是如今王公子的祖父輩,也就是王刺史大人,是以母親才如此感慨。”

    那兩個王公子相比誰更出類撥萃呢?”

    又不是一代人,怎麽好比較?”楊夫人嘴角含笑,顯然是回想起當年無憂無慮的少女時期,“不過,王刺史大人年輕時要比如今的王公子容貌更勝一籌,當年京城的少女們見到他無不傾慕。”

    什麽?”枇杷驚呆了,剛剛見到的魏國公在她看來已經就像神仙一般的人物了,“難道世上還有比魏國公更俊美的人嗎?”

    那當然,”楊夫人笑道:“你這麽小,哪裏有什麽見識?”

    怪不得人們都說京城好,別的不說,我剛到京城,見到的人物就要比起營州及一路經過的所有地方都要出眾得多,而且就這樣娘還說我見識少。”枇杷也歎道:“娘,那王刺史大人的容貌能是什麽樣的?”

    其實那時我還很小,雖然見過他,但也記得不太深,隻知道王刺史不隻容貌昳麗,還在不到弱冠之年就中了進士科的狀元,當年走馬遊街時好多女子見了他都如癡如狂,聽說還有世家女寧願做妾夜奔至他家裏。不過後來我們再於營州相見,王大人早已經飽經風霜,不複當年了。”

    嗐!”枇杷聽到這個掃興的結局,頓時沒了興致。

    不過,魏國公也不錯了,聽說他才學也頗高,隻是因為有爵位在身,不能參加科舉,否則也定能榮登三甲。”楊夫人看著枇杷道:“隻是他是王家的嫡長一支,身上背負就更多。”

    嫡長一支不是很好嗎?有國公的爵位可以承襲呢。”

    但是貴為國公,要擔起整個王氏家族,而且在很多方麵都要受很多製約,比如成親不是尚主就是要娶五姓女。”

    我倒覺得娶五姓女好一點,公主實在是太可怕了。”枇杷經曆了樂安公主事件,對於公主再無好印象。

    楊夫人悄悄在打量著女兒的神色,發現她雖然非常欣賞魏國公,但卻沒有什麽思慕之心。看來這孩子在這方麵還一點也沒有開竅呢,她倒可以放心了。

    楊夫人剛聽到枇杷對魏國公的讚賞,其實有些擔心,就怕女兒也如當年夜奔王刺史的女子們,一見而對魏國公衷情,生出孽緣來。枇杷身上有胡人血統,家世比太原王氏也差得多,如果喜歡上了魏國公,肯定不會有好結果。

    原來想我們過些時間再去王家拜訪的,有些事還沒來得及對你說,”一向多思多慮的楊夫人又趕緊抓住最後的一點時間給枇杷講起了王家的舊事,“王刺史其實是現在魏國公太夫人的庶子,當年王家嫡庶之間矛盾非常深,而且鬧得沸沸揚揚,直到老國公和王大人的生母死後才慢慢平息下來。”

    所以雖然外人都說王家七世同堂,和睦共處,其樂融融,我卻不太相信,這些事你也要心裏有數。”

    枇杷趕緊點頭,先前在營州時很少聽到嫡庶分爭之類的事情,但是一路上拜見過的幾家差不多都有類似的情況,枇杷還親眼見到同父異母的姐妹們當著客人的麵相互拆台,所以也不算陌生了。

    出於天生的身份地位,枇杷自然會偏心正室及嫡出子女,所以不由得對於父母一直讚不絕口的王刺史有了疑問,“娘,王刺史的生母是不是很不守規矩啊?而王刺史是不是一直也有奪嫡之心呢?”

    詳細的情況我也不知道,隻是聽說她非常美麗,當年魏國公為了她發誓不娶,並讓她生下了長子,也就是王刺史。不過後來王家還是逼他娶了太夫人,又生下了嫡子,於是王家就再無寧日,聽說魏國公寧可降爵也想為妾室請封。”

    啊!”枇杷驚歎一聲。

    當然也有人說魏國公和他的妾室是太夫人毒死的,因為不這樣,死的就是太夫人和她的兒子了。”

    枇杷隻張大嘴巴,連“啊”都不會叫了。

    至於王刺史,確實是個好人,他是憑著自己的能力考上狀元的,而且他為了表明沒有奪嫡之心,年輕輕地就離開京城到貧苦偏僻之地做官,他仕途一直頗為不順也與他的出身有關。”

    楊夫人當然是為了女兒好才將這些陳年芝麻都撿出來說了,可是這也讓枇杷在進入王家,準備拜見到太夫人時,心裏非常忐忑。

    見女兒小心翼翼的樣子,楊夫人又覺得自己有些過了,又趕緊在她耳邊低聲說:“很多大家族裏差不多都有類似的隱私,王家為五姓之首,人口眾多,這種事是免不了的。而且幾十年前的那樁公案完結後,王家痛定思痛,對子弟的約束越發嚴格起來,特別是嫡長一支,將不許納妾列為家規,眼下王家內宅,起碼嫡長一支倒是極平和的。”

    正說著,已經有嬤嬤請她們進去了。

    一進門,母親帶著枇杷趕緊深深地跪拜下去,“給太夫人請安。”

    論身份,做為左千牛錄中郎將的家眷,她們的地位其實與太夫人相差太遠,根本夠不上來拜見太夫人,但是既然是做客,總要禮節性地致以問候,但是沒想到太夫人竟然答應見她們。

    都是故交,就不必客氣了。”太夫人和藹的說,趕緊讓人將這對母女扶了起來,“聽說刺史在營州時曾得到玉將軍的救命之恩,還要感謝你們呢。”

    若是當年太夫人真把王大人的生母毒死了,那麽她一定不會真心為王大人被救高興,但是枇杷聽到耳中,卻覺得太夫人確實很真誠地向母親和自己道謝。

    枇杷起身抬眼看王家的太夫人,滿是皺紋而平靜的臉上根本看不出她的表情,而且也看不出當年她是不是長得很醜,但是唯有依舊清澈犀利的眼睛讓讓人感覺這位老夫人一定有著很堅強的意誌。

    而那雙眼睛在自己的臉上還多停留了一下,然後就笑著向枇杷招手道:“玉家小姐,到我這裏來,我頂喜歡你這樣漂亮懂事的小姑娘。”

    枇杷看了一眼母親,見她向自己笑著,便走到太夫人身邊,由著她拉著自己的手不住地誇獎。又對身邊的人說:“我看我們王家這麽多姑娘,都不及玉家小姐一個,又美麗又大方。”

    又笑著向她介紹,“我們家人多,這是永聚堂的老夫人,這是濱水堂的崔夫人……”原來王家七世同堂,支係繁雜,為了區別,隻要是與嫡長一支的血親超過三代,便別立堂號。比如王刺史一支的堂號就叫求仁堂,他住的院子也是以堂號命名的。

    枇杷一一行禮,聽著眾多王夫人們各種讚美,盡管她一路上經曆了很多類似的場麵,但還是被誇得紅了臉。

    楊夫人也與大家招呼著,又陪著笑道:“太夫人和眾位夫人實在是過獎了。”

    我這可不是虛言,京城裏小姑娘我見得也多了,也都未必比得了玉家小姐。”太夫人又向身邊

    的女孩子們道:“玉小姐住在我們家,你們正可以一起讀書、做針線,就當自家人一樣。”

    王家閨學可是極有名的,而且根本不對外,隻教授自家女子,但是枇杷能對了太夫人的眼緣,得了如此機遇,楊夫人喜出望外,趕緊帶著枇杷向老夫人致謝。

    這算什麽,玉將軍是我們家的恩人嘛,”太夫人又親切地告訴枇杷,“玉小姐初到京城,想來親友也少,到了王家就把這裏當成自己家一樣,千萬不要生分。”

    王家年青女孩也多,當然這些女孩又分屬於各房,輩分也不全相同。枇杷與她們見了禮,很快被她們間複雜的關係繞暈了頭,隻是記住了王十四娘。

    陳博定親的王氏女就是王十四娘,她出於濱水堂,雖然與王家嫡長一支血緣關係已經很遠,但是對外麵也一樣都是王氏女。

    王十四娘比枇杷大兩歲,長著小巧而玲瓏的身材,一張小圓臉很是可愛,看起來好脾氣的樣子,枇杷很喜歡她,覺得陳博也一定會喜歡的,倒先替陳博高興了一回,又在心裏想到,沒想到陳博還沒有機會見未婚妻,而自己卻先結識了。

    枇杷想對十四娘講些營州與陳博的事,但是知道現在時機不對,便悄聲對她說:“等空了我告訴你陳博的事。”

    再看王十四娘的臉早已經飛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