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將軍堪比金小胖

字數:3589   加入書籤

A+A-


    19
    營房建的很快,主要是人多力量大,再加上砍伐的樹木很多,這些樹木以鬆樹水杉為主,都很巨大,最大者五人不能合抱。
    這樣的千年古樹若是後世,誰砍誰踩縫紉機去。
    可這個青銅時代,想砍倒如此巨樹太難了,也隻有秦軍來了才有本事砍倒。
    這便是鐵器的好處,有鐵斧鐵鋸在手,放倒他輕而易舉。
    但這麽大樹要建房子卻是個難題,主要是太大了,需要鋸開數片才行。
    所以,鋸木成為目前主要工作,好在都是幫自己建房,眾人雖累但樂在其中。
    一切變得混亂不堪,其實一切又都井然有序,該撿隕石的趕馬去遠方河穀,該燒磚燒磚,該平整戰場平整戰場,隻是現在,營中再沒有多餘兵力。
    如果這個時候楚軍突襲,征南軍沒有任何抵抗力,因為做工,兵器鎧甲都放在營中,戰馬不是幹活就是趕入蘆葦蕩放牧。
    但楚軍想突襲必須先解決百裏外探哨,探哨每隔十裏有一波,而且還有明暗兩支,一支在大道上遊蕩,一支在路邊森林蘆葦中潛伏,所以走大路幾乎不可能。
    剩下的就是從大江突襲,但大江之上也是上下百十裏巡邏,想大規模突襲幾乎不可能。
    安心建設吧,此地無戰事。
    碾米房已經開始碾米,造紙房也建的差不多了,這些都是木房,不需要重新建。
    營房最先建工匠營,工匠營有各類工匠一千人,所需房千套,但他們還有作坊,每類工匠都有大作坊一至五座,比如鐵匠房,分煉鋼,翻砂製模,打造工具農具,打造刀劍,打造箭矢整整五座高大作坊。
    木工也有五座大作坊,甚至於比鐵匠作坊更大的作坊,因為加工木材需要占用更大的地方。
    好在整個大營占地很大,五個兵營占地達到方圓五裏,因為都是騎兵,需要寬闊跑馬道,馬廄,馬料堆場。
    現在建房,因為地方寬,所以可隨意規劃。
    呂濤親自設計,先定位打入樹樁,再砌磚柱,磚柱上架木柱,木柱架梁,人字坡屋麵,滴水高一丈五,一排房寬五丈,長三十丈,可住士兵十二至十四人,兩頭旱廁澡堂。
    理論上,這樣一棟排房可住一個班,兩頭多兩間房是給正副班長福利,也可預留成公房。
    所以,呂濤還是決定改軍製,現在的軍製莫名其妙,進階毫無規律,比如兩伍為什,五什為卒,兩卒又為百,百又變成兩百五。
    簡直莫名其妙。
    用後世三三編製難道不更清晰明了嗎?
    但秦軍也不是一無是處,二十爵就相當不錯,這和後世五級士兵四級士官三級尉官有異曲同工之妙,即軍中分職務和軍銜,職務隻有一兩個,比如班長副班長,但上等兵可以多人,班長犧牲,同軍銜上等兵立馬可以火線頂替。
    所以,經過深思熟慮後,呂濤設計的營房用後世成熟三三製劃分,一棟營房為一個班12人),三棟為一個排40人),三排為一個連150人.有親衛後勤30),連部多一棟公事房。
    三個連為一個營500人,加50親衛傳令兵後勤軍法官等等),一營配小禮堂一座,倉庫一座,小廣場一個。
    三營為一團1800人)配跑馬操練場。
    三團為一個旅,兵額五千六至六千。
    征南軍將分成三個旅一個水旅,兩個陸旅),呂濤挑選兩千精銳,加五百私兵為中軍,他還準備以後在本地雇傭一至兩個旅一水旅一步旅)。
    還是先把這兩千多棟排房建起來再說,但規劃卻完全按照後世軍製建設。
    因為木材巨大,所以營房立柱全部是方柱或者三角柱,都是鋸出來的,如果遇見邊角,就是三角柱,反正不影響結構就行,而且不需要刨光。
    木工在作坊按規格集中規模化加工,士兵把材料扛進軍營合力搭房,一排房兩個時辰便搭好了。
    然後便是架梁釘木條,沒有釘子有竹釘,隻要你固定就行,上麵蓋茅草,蓋樹皮,再和爛泥糊防火箭襲營)。
    至於牆麵更簡單,竹工房早按規則做好竹簾竹格,竹格固定在牆上,留出門窗,然後兩邊糊泥巴,一堵牆便成了,地板用木板,天花板用竹席。
    這樣的房子雖簡陋,卻秒殺楚人九成人的家。
    對於他們來說,這就是豪宅,就是聯排別墅。
    因為地方寬,將軍還特意在各戶門口留兩丈之地當院子,以後有了女人,院子內可種菜養雞,再養一堆崽子,軍營便熱鬧了。
    隨著一棟棟營房拔地而起,將軍威望如日中天,雖不及北棒子金三胖讓人熱淚盈眶,可也差不多了。
    還有城中,將軍威望也日炙一日,現在南城孩子都敢和北城富貴子弟對打,要是打輸了,南城小屁孩則自豪恐嚇“我們找大將軍告狀去,你們不要跑,我們大將軍來了肯定砍了你們腦袋當夜壺。”
    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他們這些奴隸賤民小崽子,以前想打就打想殺就殺。
    現在反了天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呂濤卻天天泡在作坊,滾珠軸承堪堪能用了,實驗物是馬車軸,但很容易磨損,有時候壓力太重滾珠經常破碎。
    可即使如此事故不斷,但相對於木軸馬車,安裝滾珠軸承馬車輕快的多,以前馬負重五百斤很累,現在負重一千斤很輕鬆,而且車跑的飛快。
    這是鋼鐵不過關,主要是滾珠不能澆築,而是要熱壓,可現在哪有這樣的設備。
    隻能繼續完善改善,呂濤種下了機械科學種子,他相信有一天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造紙作坊石碾粉碎機已經開工了,石碾石磨運轉良好,加工出的紙漿細的像米粉。
    可就是出不了合格的紙。
    呂濤泡在造紙作坊研究,問題出在哪呢?把蘆葦穗去除試過了,清洗也試過了,泡半個月蘆葦杆也試過了,甚至於加樹皮,稻草也試過了。
    可生產出的紙厚薄不均勻,還容易碎。
    問題應該出在沒有仙人掌汁,讓紙漿沒辦法上浮與水分離,所以現在攪拌出的紙漿厚薄不勻。
    喜歡世家的上下三千年請大家收藏:()世家的上下三千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