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劉徹:去病功冠全軍,朕封他為冠軍侯!【求月票】
字數:5520 加入書籤
沒有屋頂的大殿?
聽到這句話,周易有些茫然,不明白老範是什麽意思?他剛要去占卜一番,武媚娘提醒道:
“商祖乃文財神是也……”
這話一下子提醒了周易,範蠡是文財神,沒有屋頂的大殿,指的應該就是混元宮財神殿了吧……那個大殿,到現在還沒上梁呢。
這是財神等不及了,給範蠡托夢催促嗎?
周易打算等龍王廟開光完畢,就著手財神殿上梁的事。
雖然混元宮的人手不多,但最近大家的功德突飛猛進,霍去病、李清照、辛棄疾、西施全都突破了一斤,自己的功德也從過去的三五錢變成了一斤十二兩。
功德越多,混元宮的建材就越輕,到時候可以嚐試著用人力上梁了……弄幾套滑輪組,來個玄學科學相結合,相信是可以把房梁升上去的。
周易計劃月底幹這事兒,最近得先做好準備工作。
主梁升上去後,別的檁條之類的就簡單多了,可以一點點修建,琉璃瓦之類也可以慢慢鋪設。
等財神殿修好,看範蠡還做不做類似的夢了。
周易說道:
“範蠡夢到的是混元宮的財神殿,如今那座大殿還沒上梁,所以沒有屋頂,不過很快就會修好,讓他稍安勿躁。”
西施有些意外:
“軍師是神仙嗎?”
武媚娘說道:
“他是死後被百姓拜為神仙的,你死後也被拜為荷花仙子了,如今仙長賜你這個道號,也是順應你的神位。”
說完這個,武媚娘提到了老子西出函穀關:
“仙長,要不要讓西施妹妹現在動身,出發去函穀關,等老子賜下《道德經》,就把原稿帶過來,給尹喜留一份複印版?”
這個提議讓周易眼前一亮:
“好想法,《道德經》原稿對修道之人至關重要,老子還有幾年西出函穀關?能趕得上嗎?”
武媚娘翻了翻日曆說道:
“還有三年,會稽到函穀關兩千多裏,時間上足夠了,甚至還能去拜訪一下其他名人。”
周易一聽,答應了下來:
“既然時間上來得及,那就去把《道德經》原稿帶來吧。”
哪怕暫時借來看看也行,這可是道教的立教之本,沒有《道德經》,就沒有張道陵的《老子想爾注》,道教也無從說起。
見周易答應,武媚娘打開平板電腦上的春秋地圖,安排起了路線:
“西施妹妹先去吳國,以混元宮人間行走的身份去找一下孫武,讓他給武成王殿題個字,以後可以刻在石碑上,放在大門口供奉著,若是有軍事著作,一並帶來或者拍照留存,給後世的武將們一個參考……”
春秋末期的名人還挺多的,要是西施能代表混元宮全部拜訪一遍,取得各流派創始人的手跡或著作,說不定能獲得很多功德。
畢竟拯救萬民是功,讓名家典籍流傳,同樣也是大功一件。
“孔夫子如今應該在衛國,衛國在中原北部,屆時還請西施妹妹前去拜訪,討要《詩》《書》《禮》《樂》《易》《春秋》的原版竹簡。曾子如今才十幾歲,就沒必要去尋找了。記住一定要趕在公元前485年到達函穀關,討得《道德經》的原稿,這個很重要。”
莊子一百多年後才出生,道家隻有老子這個開創者,得想辦法多求教一些問題。
武媚娘很快就將計劃列了出來,李白問道:
“師父,可以把道祖請過來坐鎮嗎?”
周易說道:
“依照老子的性格和主張,大概率是不會來的,倒是可以問問孔夫子,他的後人將儒家學說改得不成樣子,剔其精華,取其糟粕,到了明朝時期,基本上就是屎上雕花了……要是他願意的話,我倒是希望孔夫子來混元宮,好好品評一下後世的儒家主張。”
老夫子來了,儒生筆的真正用法就能揭開……當然,西施找到孔夫子的當天,周易就會讓她把儒生筆帶過去,請老夫子幫忙修複一下。
西施對這個周遊列國的計劃挺感興趣,趁著幫神仙公幹的機會飽覽一下大好河山,比窩在王宮裏練歌舞有意思多了。
敲定完這事兒,公孫大娘吵著要自行車,周易想著西施還沒下山逛過,便讓李白留守,他開車載著四位美女下山挑了四輛自行車,還給李白選了一輛軟尾,方便他在長安城內騎著裝逼。
這邊忙著購物時,西漢武帝世界,霍去病等人終於跟衛青的大軍匯合了。
剛到中軍大營,大家就看到軍帳外跪著一排扒光上衣的軍士。
蘇建見兒子蘇嘉在一旁站崗,走過去往兒子手中塞了一小包五香花生米,壓低嗓門問道:
“怎麽回事?”
“大將軍排查中軍,抓到一批違反軍紀之人,他們有的試圖給匈奴人通風報信,有的收過匈奴人的贈禮,還有人中飽私囊、吃拿卡要等等。”
剛打了一個大勝仗,全軍上下都非常亢奮,為了保持軍紀,衛青開始抓紀律,給這些士卒們降降溫。
另外他還給全軍下達了一則命令,所有校尉以上軍官,每人寫一份戰後報告,總結各自的得失,反思不足之處。
蘇建跟著公孫賀等人走進中軍大帳,衛青正坐在桌前,用碳素筆在稿紙上寫著上奏天子的疏文。
霍去病掃了一眼,發現上麵開頭寫著“全軍開設掃盲班”的字樣,很明顯,最近舅舅又從後世軍事典籍中學到了新手段。
見大家都進來了,衛青放下筆說道:
“先開會吧,如今大軍在此駐紮,耗費糧草無數,我決定把大軍分散撤回雲中、定襄、雁門等郡,先在邊防駐守,再派小股騎兵帶無人機前往北方偵查,若五月份還見不到匈奴大軍的蹤影,便班師回朝。”
過了五月,草原就到了放牧期,伊稚斜手下的軍戶要返回各自的草場伺候牲畜,沒法再南下,這個時候,大漢各軍就可以撤回長安了。
霍去病問道:
“向北偵查多遠距離?”
衛青扭臉看了眼牆上的地圖說道:
“一千裏,兩百人一隊,人手你來安排,給養、馬匹、向導、路線統統要齊備,莫要丟三落四的。”
霍去病答應一聲,接下了軍令。
離開中軍大帳,他從特戰隊中挑選了五個隊正擔任偵查隊的隊長,各自挑選二百精騎,蘇嘉和蘇武兩兄弟分別編到隊伍中,擔任副隊長。
剛剛在中軍大營,蘇建就不斷朝自己使眼色,現在分派任務,自然要關照一二。
這次偵查,霍去病就不去了,老老實實呆在大營跟著舅舅學習軍事管理,下次出征,就沒法帶這麽少的軍隊了,得把大軍後勤管理吃透。
至於偵查隊那邊,交給趙破奴、張騫和司馬遷三人居中調度、管理。
跟著霍去病,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得到全方位的鍛煉,然後不知不覺就會成為他指揮體係中的某一環節。
這種與生俱來的統兵天賦,別人羨慕不來。
剛安排好,衛青將霍去病叫回了中軍大營,把寫好的《關於在軍中開設掃盲班的報告》拿了出來:
“幫我看看,還有沒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霍去病接到手中,將這篇數千字的報告洋洋灑灑看了一遍,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師尊說,現代軍隊中有專門關心戰士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官職,舅舅不妨也寫上,士兵越團結,戰鬥力就越強。”
衛青用手指敲擊著桌麵:
“你說的是軍隊思想建設是吧?這個確實很有必要性,不過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先試試掃盲班吧,有了效果再一步步改革。”
同一時間,長安城內。
劉徹捧著手中的捷報,高興地不能自已:
“居然取得了如此大的勝利,去病真不愧是我親手帶大的,子夫,去病已年滿十八,趕緊給他擇一良家女子成親。”
衛子夫給劉徹端來一杯茶水,柔聲說道:
“去病此前說過,胡虜不破,何以家為,陛下暫時莫要為此事操心了……他首次上戰場,立的戰功大嗎?”
劉徹顧不上喝茶,指著捷報上的數字說道:
“此番夜襲,去病斬殺無數匈奴皇族,他所部斬首、踩死的匈奴兵超過四千,加上此前累積的,斬首近六千,功冠全軍!”
衛子夫雖然不懂戰爭,但六千這個數字還是讓她很是吃驚:
“去病首次上戰場居然取得如此成績,一元台修好,我要親自前去祈禱,感謝仙長對去病的栽培之恩……陛下對去病有何封賞?”
劉徹背著手來回踱了兩圈,嘴裏念念有詞:
“功冠全軍,功冠全軍,冠軍……我要封去病為冠軍侯,官職提為驃騎將軍,他的副將趙破奴封為從驃侯,張騫開鑿西域有功,又率軍殺敵,封為博望侯……一校封三侯,他日必成一段佳話!”
衛子夫問道:
“這樣會不會太張揚了?若其他將領有意見……”
沒等她說完,劉徹便大手一揮說道:
“有意見給我憋著,去病已經給他們做了表率,想封侯就拚命殺敵,匈奴的人頭,是全軍將士晉升侯爵的唯一階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