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胳膊肘往外拐?【求月票】

字數:5415   加入書籤

A+A-


    大漢元帝世界,北地郡。
    陳湯率領上萬羽林騎和兩萬多輔兵,迎著朝陽來到了賀蘭山東麓的平原地帶。
    王章打開地圖,疑惑的問道:
    “將軍,資料上說此處土地肥沃,真是這樣嗎?”
    陳湯說道: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陰山南麓的五原郡被稱為前套平原,朔方郡被稱為後套平原,這裏是西套平原,這三處都是可以借助黃河水進行灌溉的地區,至少能開發出千萬畝良田和同等規模的草場,是我大漢的寶地。”
    按照曆史的發展來說,前套平原和後套平原會成為南匈奴的駐地,而西套平原則會被羌族牢牢占據,一直到唐朝,才會重新收歸中央朝廷的管轄之內。
    但唐朝後期,西套平原再次落入異族之手,黨項人在這裏作威作福,等下次收歸朝廷,已經是明朝了。
    至於盤踞在這裏的黨項人,因為晃點鐵木真慘遭滅族,蒙古人前前後後殺了幾百萬黨項人,將這個族群徹底從曆史上抹去。
    現在,陳湯打算提前下手,將河西之地的羌族徹底趕走,並大力開發北地郡以及河西四郡,一旦變成富庶之地,自然會有大量漢人百姓遷徙過來。
    至於陰山南麓的前套、後套兩地,同樣也會大力開發,匈奴人要麽留下當苦力,要麽搖身一變成為北匈奴被剿滅,總之,他們別想好過。
    聽到千萬畝良田這個數字時,王章已經無法呼吸了,他怎麽都想不到,塞北之地居然能有如此多的良田。
    那些被世家搶占土地的百姓,有活路了!
    一位隨軍的司馬問道:
    “將軍,呼韓邪可是我大漢兩任皇帝冊封的匈奴單於,若貿然殺之,是否會引起陛下怪罪?”
    陳湯擺了擺手:
    “放心吧,陛下已經勒令我分化南匈奴,若遇到呼韓邪,便將其斬殺。”
    呼韓邪被劉詢劉奭父子倆相繼冊封,位在諸侯王之上,陳湯剛開始說殺掉呼韓邪時,劉奭還有些不情願,但當陳湯將蔡昭姬被擄走之事講出來後,劉奭同情得眼淚汪汪的,當即下令,見到呼韓邪就斬掉腦袋。
    嗯,對於文青不能講大道理,而要講述才子佳人的悲慘遭遇,隻有這樣,才能激起他們的同情心。
    劉奭沒啥主心骨,很容易被說動,為了防止這期間呼韓邪進入長安,陳湯出發時還反複交代老甘,見到呼韓邪或者南匈奴的使者,就第一時間劈死,不給他們求饒服軟的機會,否則劉奭這個耳根子軟的家夥,又會轉變心思。
    該說不說,阿湯哥真是號準了劉奭這個文青的脈搏。
    大軍徐徐北進時,大唐開元世界,薛訥率領大軍,出大震關一路向西進入了秦州,秦州位於現在的天水地區,是大唐西進的橋頭堡。
    再往西,就是李唐的祖地隴西地區,吐蕃和大唐的戰鬥,也基本上發生在這裏和青海湖兩個地方。
    李白騎在一匹小一號的戰馬上,控製著天上的無人機,偵查四周的情況。
    王之渙看著李白帶來的大唐開元時期的資料,憤憤不平的說道:
    “堂堂左衛大將軍,居然將大唐國土劃分給吐蕃,謂之曰金城公主之湯沐邑,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他說的是三年前,左衛大將軍楊矩收受吐蕃賄賂,上書將九曲之地劃給吐蕃,作為金城公主的陪嫁,李顯批準了此事,等於將大唐的門戶讓給了吐蕃。
    九曲之地,指的是黃河上遊的大回環地區,也就是現代社會的貴德、貴南、共和、同德、瑪曲等縣。
    這裏是黃河上遊流域,水草豐茂,極適合放牧,再加上有地利之便,讓吐蕃實力大增,自占據之後,便頻頻襲擾大唐邊境。
    不過李隆基在位期間,對於吐蕃的遏製是卓有成效的,從開元二年吐蕃進犯洮州到天寶三年,大唐和吐蕃的邊境線,被大唐將士整整向西推進了近千裏,不僅將九曲之地重新收入囊中,還拿下了青海湖以西地區。
    可以說,假如沒有安史之亂爆發,吐蕃會在大唐的蠶食之下,逐漸退回高原。
    而且在蠶食的過程中,大唐一部分軍民,已經開始適應高海拔地區,具備進攻吐蕃核心地區的條件。
    胡紫陽說道:
    “我大唐之憂在於吐蕃也,用幾萬人馬就能將吐蕃人趕回去,而那個安祿山,不斷誇大契丹的危害,提升三鎮實力……不是貧道看不起契丹,就算他們真的造反,能掀起多大風浪?”
    契丹人不成氣候,反倒是打著鎮壓契丹人旗號的安祿山,實力穩步提升,最終養虎為患,順便給大唐所有節度使打了個樣,大唐的割據紛爭就此開啟。
    元丹丘年輕氣盛,聽到師父聊安史之亂,當即抽出寶劍說道:
    “若遇到那個安祿山,貧道一劍劈了他的腦袋!”
    岑勳比他大幾歲,再加上出身岑氏,看問題更深刻一些:
    “安史之亂的根由在於朝廷,而非地方,否則就算殺了安祿山,也會冒出張祿山、孫祿山……如今陛下得神仙眷顧,必能勵精圖治,改掉種種過失,讓大唐真正成為當世第一國。”
    跟貞觀時期相比,吐蕃占據了西域大部分地區,占據了西南各大山脈,占據了祁連山以西的全部土地。
    現在,眾人打算將這些土地一一奪回來,將吐蕃趕到高原河穀地帶苟延殘喘。
    薛訥聽到幾人聊天,打馬過來說道:
    “諸位莫要輕敵,吐蕃地區全民皆兵,數百萬人口,萬不可大意。”
    李白將無人機收回來,朗聲說道:
    “曆史上的匈奴,同樣全民皆兵,同樣人口眾多,最終被我二師弟率軍封狼居胥,逃遁到漠北地帶……隻要吐蕃人沒有三頭六臂,不會原地複活,我們一直殺下去,總有殺完的一天。”
    薛訥張了張嘴,覺得這個新來的小盆友口氣真大。
    不過敢稱封狼居胥的霍驃騎為師弟,說明這位李太白在仙人洞府的地位更高……有了神仙的參與,說不定還真能將吐蕃滅族了呢。
    這時候,前軍斥候過來詢問中軍大營放在哪裏。
    曆史上,朝中來的大將軍,一般會在渭州坐鎮指揮,但薛訥卻一反常態,將中軍大營設在了最前線:
    “兵鋒在何處,大將便在何處指揮,要是有人怕死,現在可以脫了鎧甲滾回去,機會隻有一次,若等開戰後再想走,職方司可饒不得你們!”
    薛訥治軍一向從嚴,這次出征,李隆基給了充分的信任,更讓老將軍熱血澎湃,他已經立下軍令狀,年底之前要建五座萬人京觀。
    時間緊,任務重,迫切需要吐蕃人獻出人頭,可不能掉以輕心。
    眾人繼續行軍,到中午時,李白從褡褳中拿出月餅分給大家,一人吃一塊,半天不餓,非常適合行軍途中補充體力。
    王之渙啃了一口月餅,拿著望遠鏡左看右看,然後發現前方有一股人馬正在快速奔來,己方的一隊斥候前去接應,雙方碰頭後,一起來到中軍所在地。
    薛訥問道:
    “發生了何事?”
    斥候軍中的一位校尉稟告道:
    “金城公主派人到洮州,言稱吐蕃人劫掠邊民是無意之舉,她會派人斥責吐蕃人,希望大唐不要妄動刀兵,還派出一隊使者,希望進京麵見陛下。”
    金城公主是李顯的義女,奉命嫁入吐蕃,但曆史評價不高,原因就是胳膊肘往外拐。
    她身為大唐公主,卻信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那一套,吐蕃和大唐的屢次衝突,她都向著吐蕃。
    比如李禕拿下石堡城之後,她就勒令李禕將石堡城還回去……簡直忘了自己姓什麽。
    薛訥聽完消息,將自己那塊月餅送給了前來傳信的校尉,然後說道:
    “將吐蕃使者就地斬首,所有來洮州的吐蕃人一律關押,等本將到了,殺他們祭旗!”
    校尉嚇得慌了神:
    “將軍,金城公主乃宗室……”
    薛訥搖頭說道:
    “我大唐兒女,必不會如此短視,本將懷疑金城公主已被害,此乃吐蕃人冒稱也……你們隻管做,一切後果本將擔著!”
    現在是李隆基當政,別說李顯的義女了,哪怕親閨女也別想撲騰。
    等那一隊校尉走後,薛訥拱手向李白說道:
    “青蓮真人,老夫此舉,必會惹來非議,若陛下怪罪……”
    李白從褡褳中摸出一塊蓮蓉月餅遞給了他:
    “放心,沒人會怪罪你的,家師還等著老將軍的捷報呢,不要為此等小事煩擾,你殺的吐蕃人越多,家師就越開心。”
    聽到這話,薛訥懸著的心才徹底放了下來,命令大軍加速前行,到了洮州就殺豬宰羊,犒勞三軍,然後召開祭旗大會,給高原上的吐蕃鼠們一個難忘的回憶!
    開元世界摩拳擦掌時,春秋世界,西施吃過早飯就來到這邊,騎著自行車趕路。
    她不需要帶帳篷和各種生活用品,輕裝上路,速度飛快。
    到下午三點多時,衛國都城帝丘的城牆已經遙遙在望。
    與此同時,帝丘城內一處院落內,一位身高約兩米、須發皆白的老人,正在細細端詳子貢送來的手電筒,臉上的震驚無以複加:
    “能見到仙界之物,老夫縱死無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