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仙居寺傳奇
字數:6009 加入書籤
仙居寺在王鵬他們村裏的西南方五裏多的地方,除了村子,穿過長輩公路,進入呲牙溝,爬上溝南邊的山路,一直往西南走,上了蛤蟆嶺,就可以看到坐落在山嶺南邊的仙居寺了。
順著蛤蟆嶺那坡下去,趟過山穀裏的小溪,然後在翻上一處陡崖,然後就是仙居寺的山門了。
可惜的是,山門早就由於年久失修坍塌了,隻剩下院中蒼老的側柏屹立在那兒,在寒冷的冬天裏堅守著一片綠蔭。
仙居寺的規模不大,有正殿三間,東西偏殿各兩間,殿裏的佛像已經遭到了破壞。
所有的佛像都失去了頭顱,被日本鬼子給搶走了,隻留下佛像的身子或坐或站淒慘地停留在原來的地方。
主像前台的石案上供奉著蘋果、柿餅、核桃和一些白麵蒸的供品,燃著清香。
由於是冬天,廟裏沒有人跡,十分的清幽。
王鵬見小龍師徒不在,便又出了廟裏西牆邊的小門,向他們居住的偏院走去。
果然,剛到門口就看到小龍和常問大師正在院子裏對練,兩人你來我往地戰在一起,煞是好看,也十分激烈。
別看常問大師的一條腿有點兒瘸,動作卻一點兒也不遲疑,哪怕小龍拚了命的債攻擊,也沾不了師傅的半點兒身,讓王鵬不由地大叫一聲。
“好!”
小龍師徒順著聲音看見是王鵬到了,也停下了對練,招呼他到屋裏坐了下來。
“小鵬,今天有空出來玩了?”
常問大師看了看王鵬問道。
“過年就想過來給大師拜年的,結果被父母帶去走親戚了,直到今天才有時間過來,不好意思,給大師拜個晚年。”
“小鵬有心了,正月不出都是年,哪有晚不晚的一說。”
這時候,小龍過來拿著一個籮筐裝著他們平時收藏的核桃、幹棗、柿餅、蘋果一類的零食放在了王鵬麵前。
“王鵬,吃點東西吧。”
他歡快地招呼著王鵬。
“小龍,想不到你的功夫那麽好,眼紅死我了。”王鵬有意無意之間地說道。
小龍知道王鵬的意思,也趁機說道。
“王鵬如果你喜歡練拳,你也可以拜我師傅為師,成為我的師弟呀。”
說著看著自己的師傅。
王鵬也用熱切的目光看著常問大師,接著小龍的話茬說道。
“大師,要不您也將我收了吧?”
常問大師思考了好一會兒,才說道。
“小鵬,你是個好孩子,如果你誠心學武的話,就跟著小龍一起練吧。”
王鵬見常問大師答應了自己,剛忙起身給朝著常問大師跪拜了下去。
常問大師沒有像友仁爺爺那樣坦然受之,而是急忙將他扶了我起來。
“小鵬不用這樣,現在都不興這個禮了。”
“師傅禮不可廢。”
王鵬還是堅持著給常問大師行了拜師禮,這一切,看在常問大師的眼裏,心裏十分的受用,更加喜愛王鵬這個懂事的孩子。
“小鵬,從今以後你就是小龍的師弟了,入門的功夫就先跟著他學吧,等你有一定基礎以後,我再看情況教你。”
“好的,師傅,我一定跟小龍師兄好好地學拳。”
師徒三人又聊了一會兒後,小龍便將王鵬從師傅的房間走了出來,將他領到了自己的房間。
“王鵬恭喜你,總算讓你得逞了。”
吳小龍高興地對王鵬說道。
他知道能夠拜師傅學武是王鵬一直念念不忘的事情,一直就拜托他給師傅求情讓收留他,他也多次給師傅說過,但是,不知什麽原因,師傅一直沒有答應。
不過,今天師傅總算是答應了。他也真心的為王鵬高興。
“小龍,謝謝你了,如果沒有你的幫助,師傅還不知道什麽時候會收我呢。”
“師傅還是挺喜歡你的,即使沒有我的的從中說合,師傅遲早也會收下你的。”
“嗯,理倒是這麽個理,但是那不知道是猴年馬月的事了,小龍,咱們學的拳,是什麽拳法?”
王鵬仍不住好奇問道。
“我聽師傅說是形意拳,從祁縣傳過來的。”
“太穀,那麽遠,師傅是怎麽學會的?”
“我也不知道,隻是聽師傅說過一嘴。”
“看來這裏麵有故事。”
王鵬暗暗想到,不過既然小龍不清楚,他也沒有接著問,隻是乘著新奇,開始向小龍學起了拳法的基本功。
紮馬步、站樁是一切拳法的基礎,功夫講起來讓人神往,但是練起來卻一點兒也不好玩。
王鵬盡管下了很大的決心,也有充分的吃苦準備,但是,一個馬步紮了下去,沒有多長時間,便累的腰酸腿困,東倒西歪,讓小龍嬉笑不已。
中午在廟裏吃了點兒飯食以後,下午繼續練拳,王鵬便連回家的勁兒也沒有了,當晚在廟裏住了下來。
晚飯過後,閑著無事,王鵬邊和小龍纏著纏著常問大師講起了自己的過往。
常問大師被他倆逼的沒有辦法,隻能開始講起了自己拳術的由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小龍,自你學武以來我一直沒有給你講過我們拳術的傳承,倒不是不想讓你知道,隻是一來你年齡小,二來現在社會不興什麽傳承,便不想給你多說了。”
“現在,小鵬入門,你們的年齡也見長,既然你們有知道傳承的想法,我便今天一起給你們講了吧。”
“我們的拳術叫心意拳,傳承於祁縣戴隆邦。
戴隆邦,字興國。清代祁縣小韓村人,主要活動於乾隆時期。
自幼練習家傳拳術,寒暑不輟。
更兼謙虛好學,廣交武術名家,青年時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武術師,後遊曆至安徽池州遇曹繼武先生,得先生傳心意六合拳,十易寒暑,師曰:子勇成矣。
乾隆十五年奉師命返回山西,途經河南洛陽時,得遇同門馬學禮,切磋拳藝,並為馬學禮拳譜作序。
後到河南省南陽縣賒旗鎮開設鏢局,聲名大震。
其為人謙恭豪爽,重義輕利,一諾千金,深受武林擁戴。經過幾十年鍥而不舍的鑽研,博采眾長,集各地武術名家之拳術精華於一爐,終於編創出具有獨特功法的戴氏心意拳。
其子文良、文熊乳名大閭、二閭)都是武林高手,特別是戴文熊戴二閭),拳術高超,聲震長城內外、大江南北。”
“據傳心意拳為宋代名將民族英雄嶽飛所創,嶽飛剛毅多謀,勇冠三軍。自幼隨名師周侗習文練武,隨陳廣習刀術、槍術,尤精大槍術。在長期抗金戰鬥中,化槍為拳,訓練將士。此拳剛猛狠毒,奇快無比。意到拳到,變化無窮。實戰中遠可用槍,近則用拳。後嶽飛被害,此拳隨之銷聲匿跡,鮮有所傳。
明未清初,山西姬際可,訪名師於陝西終南山,遇異人指教,授予《嶽武穆拳譜》朝夕研練,盡得其妙。中年時期,因參加抗清複明,隱居少林寺 10年,傳藝於安徽曹繼武。
姬際可開宗創派以來,曆經數百年、十餘代人傳承,已形成了龐大的體係。
在傳承過程中,因受時間、地域、文化、信仰、宗教、習俗等客觀和主觀因素的影響,逐漸形成了比較明晰的、具有廣泛代表的三大主流派。
一是以馬學禮為代表的河南心意拳,一是以戴隆邦,戴二閭,戴良棟,戴奎為代表的山西祁縣戴氏心意拳,三是以戴隆邦,戴二閭之後的李老能,車毅齋,郭雲深等為代表的形意拳山西,河北)。
道光年間盛傳於山西,又祁縣戴家習之甚眾,影響深遠,故後有戴家拳傳於世。
心意拳淵源流傳數百年,其主要傳承人如下:?姬際可、曹繼武、戴隆邦、戴二閭、戴良棟、李老能。
李老能後來創建了形意拳。
心意拳傳係主要以蹲猴樁,劈、鑽、崩、炮、橫五行拳,龍、虎、猴、馬、蛇、雞、燕、鷂、鷹、熊十形拳,烏牛擺頭、狸貓上樹、餓狗撲食、野馬踐槽、靈蛇拔草、金魚抖鱗、鷂子穿林七小形,裹、踐、鑽三拳,崩、背、炮三棍,一至五趟螳螂閘勢捶等功、技、法、式為其拳法的傳承載體。
由於心意拳通過戴家拳演變,後又衍生出形意拳等拳門、拳理,故百年所稱,種類繁多。
心意拳,自古就與太極拳和八卦拳並稱為中國上三門拳法。
心意拳、六合心意拳、心意六合、形意拳,是一個拳種不同的四個名稱。
此拳由山西永濟尊村姬龍峰始祖開創以來,曆經四百六十多年的發展,名稱按序有:神拳、守洞神技、無手拳、守洞塵技、六合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心意拳、意拳、六合拳、五行拳、行意拳、形意拳等名稱。
無論各種名稱的心意拳,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嚴密的師承關係下,一脈相傳,而形成了同一拳種而不同的風格,這些你們知道即可。”
“我的祖籍在祁縣,也姓戴,我父親在省城做生意期間由於得罪了日本人,不得已逃了出來,後來我們一家便隱居在仙居寺附近。
但是,即使如此也沒有免遭厄運,在一次日本人掃蕩,搶奪文物的過程中,全家均死於非命,隻有請我僥幸掉落懸崖逃得一命,不幸的是這條腿也摔壞變成了殘廢。”
師傅說著說著,滿眼含滿了淚水,並不停地撫摸著自己的殘腿,讓王鵬的心中不勝唏噓,充滿了怒意。
“師傅,那廟裏的這些神像的腦袋都是被日本搶去的?”
“是的,他們當時還要放火燒寺呢,後來在大家的抗爭下,寺廟才幸免遇難,當時住持在廟裏的僧人,好多都為此圓寂了,真是一言難盡啊。”
說到這兒,師傅的話語便戛然而止,王鵬聽著總有意猶未盡的味道,但是,看師傅不再言語,怕引出師傅更多的悲傷,也不敢繼續追問。
三人又聊了一會兒,便各自安息。
第二天起來,王鵬隨著小龍又練了一會兒拳,便告別師傅,回到了家中。
喜歡重生76,我為知青編教輔請大家收藏:()重生76,我為知青編教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