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萬物複蘇一)

字數:3772   加入書籤

A+A-


    “叔,你統計沒有,今年元宵賣了多少斤?”
    “截止目前為止,已經賣了十五萬斤左右了,估計元宵節過後,賣個三十萬斤應該沒有問題。”
    “我們有那麽多軟米嗎?”
    “有,你不看這幾天我什麽都不顧在跑東跑西嗎,為張羅這事張社長都出麵了。”
    “你的意思是你已經采購到了二十萬斤軟米。”
    “差不多吧,這幾天再說幾個村子,估計能買到二十五萬斤左右。”
    “好,這樣下去,我們的日子就好過多了。”
    “誰說不是呢,每斤元宵掙一塊錢,三十萬斤就是三十萬塊錢呀,拋去成本,起碼也有二十萬塊錢的收入,想想都讓人興奮。”
    “叔,這些錢你準備怎麽用?”
    “當然是給大家分掉啊。”
    王鵬一聽他這麽說,心裏很是無語,一時還不知道怎麽給他說,沉默了很長一會兒以後,他才說道。
    “叔,我們在市裏與供銷社合資開了一個商貿公司,你知道我們將盈利是怎麽分配的?”
    “怎麽分配的?”
    “盈利的百分之四十留在公司繼續投資,發展業務,百分之六十盈利分紅。”
    “我也想留一些發展生產,但是我們沒有路子呀?”
    老蒯叔也不是無知之輩,馬上就聽懂了王鵬話裏的意思。
    “叔,前段時間我到太穀去了一趟,從他們村裏買了三千棵棗樹苗,你知道一棵樹苗他們賣我多少錢?”
    “多少錢?”
    “五毛。”
    “什麽,一棵樹苗他們就要五毛錢?”
    “是的,他們賣的是壺瓶棗樹苗,屬於優良棗樹苗。”
    “那我們能不能也種樹苗賣?”
    “當然可以了,綠化西山需要大量的樹苗,核桃樹、棗樹、杏樹、梨樹、桃樹、蘋果樹、白果樹、皂角樹、丁香樹,包括黃櫨樹、花椒樹、酸棗樹、冬青樹......許許多多的樹我們都需要。
    叔,村裏隻要種出這些樹苗我們都可以要。”
    “那好,過了年我們就成立一個苗圃地,專門給你種樹苗。”
    “叔,種樹苗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你最好找找市農科所,讓他們指導著育種樹苗。”
    “行,明天我找找張社長,讓他幫我們問問。”
    “好,他肯定有辦法。”
    對於村裏今後的發展方向,王鵬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種莊稼肯定不行的,村裏的耕地很少,根本形不成規模農業,無論是種菜,還是種糧,都養活不了村民,更別說走向小康了。
    上一世,村裏的人除了一部分腦袋瓜兒比較好的,或者是有點社會關係的人家做生意以外,大部分村民都是靠到市裏打工養家糊口的。
    工資很低,也隻是溫飽而已。
    為此,好多村民都把希望寄托在了賣地、拆遷上,結果由於沒有沒有大企業進駐,村裏的土地被分成了左一塊右一塊賣掉,也沒有形成規模效應,反而將村子變成了個四不像。
    這一世,王鵬之所以這麽努力,也是想找出一條有利於村子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最後,他把路子定在了文旅產業,但是發展文旅產業首先要有旅遊資源,除了依靠旅遊區資源外,還得有自己村子獨有的資源。沒有資源,也得自己開發。
    綠化西山,收購老物件將來開博物館就變成了王鵬自己努力的目標。
    當然,改變這種境況僅僅自己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村裏的配合,因此他費盡心思地將老蒯叔往自己確定的方向引領,起碼得讓他不敢想著將村子的土地肢解給賣掉。
    “叔要發展苗圃,我們將它發展壯大,最後將所有的旱地全部改造成苗圃,那樣可是比種地收入大多了。”
    “全部改造成苗圃以後,村裏人吃菜的問題怎麽解決?”
    “有了錢,我們害怕還沒有菜吃?”
    “那倒是。”老蒯叔覺得王鵬說得也很有道理。
    “還有,稻田從今年開始我們就全部種成軟米吧。而且,我們還可以和鄰村合作,也讓他們將稻田種成軟米,為今後我們做元宵打好基礎。”
    “行,我們開會討論一下,並報給公社,讓公社幫我們協調。”
    “對,一定要找公社支持我們。
    另外,叔開春以後,在西山我們不僅要建養殖場,還要栽種大量的樹苗,村裏的林業隊既然你答應幫我們幹活,那你就安排隊長見見我,我想將自己的想法給他們說一下。”
    “可以,這個沒有問題。”
    王鵬其實有好多的想法,但是他又不能給老蒯叔說得太過火,隻能一步一步地往前走,隨走隨溝通吧。
    王鵬進來的時候不著痕跡,走的時候卻留下了許多的疑雲,讓老蒯叔一時間心煩意亂起來。
    王鵬今天所說的話可是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一個農村不種蔬菜,不種糧食,種點兒樹苗和做元宵的軟米就可以過嗎,是不是有點兒不務正業?
    王鵬告別離開不久,老蒯叔便快速地騎上自行車到公社找領導匯報這些事情去了。
    其實,老蒯叔不知道的是,此時的中國大地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隻不過這些變化還在慢慢的蘇醒之中,沒有驚天動地,卻也潤物無聲,就像腳下這塊寒冬已經過去正在慢慢蘇醒的大地一樣。
    1978年11月24日,也就是剛過去一個多月的一個寒冷的夜晚,安徽鳳陽小崗村的18戶村民,就聚集在嚴立華家的油燈下,用顫抖的手寫下了分田到戶的承諾書。
    然後一個接一個地伸出沾滿紅色印泥的大拇指按在了上麵,成為第一批吃西紅柿的人群。這個消息傳到了安徽省委大院,一時間,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
    “這不是明目張膽地搞資本主義複辟嗎?”
    “這種行為太危險了,必須立即製止!”
    就在眾人群情激憤之際,時任安徽省委書記的萬裏在省委會議上說了一句讓所有人意想不到的話。
    “老百姓都要餓死了,還談什麽主義?如果滑向資本主義,我來拉回來!但如果能多打糧食,就是好貓!”
    喜歡重生76,我為知青編教輔請大家收藏:()重生76,我為知青編教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