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順水推舟
字數:3034 加入書籤
楊競借著神策軍打勝仗的有利時機,總算是把降低農業稅的事情給敲定了。其實楊競也不是不講道理,他仔細考慮過遼藩農民的總體賦稅壓力還不算大,畢竟除了農業稅,楊競可什麽稅都沒有從農民身上收取。
比如大頭的人頭稅,現在整個大梁80個郡都在收人頭稅,大概是16歲到50歲的成年丁口,每丁每年半兩白銀,當然了,不一定是收現銀,也可能是布匹什麽亂七八糟的東西,總之大梁2000餘萬人口,成丁包括男女)在1200萬左右,每年人頭稅就能收白銀600萬兩。
去年大梁朝廷總稅收在900萬兩白銀左右,人頭稅占了總收入三分之二,另外鹽稅還有150萬兩,也就是說,去年大梁的農業稅才收上來150萬兩。
而楊競統治下遼藩襄平郡以及楊競自行設置的其他行政地區)是不收人頭稅的。遼藩總人口在800萬,成丁包括男女)在480萬左右,如果楊競收人頭稅的話,一年可以多收240萬銀元。
遼藩的一塊銀元就是白銀一兩,當然了,楊競下令兌了1成的鉛,算是收了隱形的鑄幣稅。上次奉天銀行匯報的40萬銀元利潤是不包括鑄幣稅的,這個單算,每年的鑄幣稅楊競都能收入25萬銀元)
鑄幣稅這玩意很好理解,大梁的一兩銀子就是一兩銀子,沒啥說的。但是在遼藩,楊競下令不允許使用銀子,隻能使用銀元。一枚銀元是一兩白銀,但是鑄造銀元的隻能是奉天銀行。
奉天銀行在鑄造銀元的過程中,用的是銀85,鉛10,銅5的比例。一來是這個比例鑄造的銀元精致美觀;二來是楊競每枚銀元可以獲得15的銀與銅鉛的差價,刨除工本費,每枚銀元楊競可以獲得10錢白銀的差價。
也就是說,10兩白銀楊競可以鑄造11枚銀元。由於隻有奉天銀行擁有銀幣的鑄造權,所以這個差價全部歸楊競所有。
當然了,你也可以私自鑄造銀元,不過且不說你能不能鑄造的和奉天銀行一模一樣,一旦被發現,你就等著政保署和神策軍上門吧。
在遼藩,私鑄銀元等同於謀反,都是九族死絕的下場。
前幾年楊競測算過,大梁農民的總體稅負在70左右,遼藩這次降低到30,已經很低了。
“新的稅率就從今年開始執行”楊競算是把這個事敲定了。
“陛下,臣請旨,宣傳司在全境範圍內對陛下的仁政進行宣傳”大理寺卿兼任禮部尚書餘成立即出班奏道。
“準奏”楊競笑著說。眾臣心中都暗罵,餘成這廝太狗屎了,各部門辛辛苦苦研究降稅,他倒好,慣會拍陛下的馬屁。
“另外,禦史台派出各道巡察禦史,對降稅情況進行監督,確保執行到位。采風署也派出專人,收集百姓的訴求,巡察司在年底,對各部、各地執行降稅情況進行專項巡察”楊競又直接給禦史台、采風署和巡察司安排了任務。
“是,陛下”秋華、胡楠和何文紛紛點頭答應。
楊競這是趁機落實了采風署和巡察司的地位,本來吳晉等人還想趁機反對楊競設立巡察司的,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頭上多個監督的爹,但是楊競剛才直接順手推舟把這事和降稅打包說了,又給了內閣那麽多錢,內閣也不好再反對了。
這兩個部門算是坐實了,這也是楊競的手腕之一吧。
“諸位,還有什麽事情沒有?沒有就散朝”楊競看著內閣幾個大學士如鯁在喉、欲言又止模樣,忍住笑問道。
“回陛下,臣還有一事”吳晉又說話了。
“何事?”楊競饒有興致的問道。
“陛下,鎮東關和山海關之間的200裏之地,要不要設縣,畢竟除了分封給兩位親王的土地,還有20萬畝耕地需要出售,不設置縣治不好管理”
吳晉這話也對,有地就得有人種,有人就需要管理,就需要管理機構。
楊競想了想,才開口說道,“朕的意思,就不設置縣治了。晉王和齊王的各5萬畝耕地,設置皇莊即可,各一萬百姓在皇莊耕種。至於那20萬畝耕地,行政上隸屬於遼西郡山海縣管轄吧”
楊競在稱帝時候,為了營造輿論,已經安排內閣給遼藩的九郡五道,還有部分的縣改了名字,同時還調整了部分行政區劃。
首郡肯定是襄平郡了,管轄襄平縣、沈陽縣、台安縣、海州縣、本溪縣、安山縣、撫順縣、通遠縣和盤山縣。
遼南郡,管轄安東縣、鳳凰縣、鐵山縣、營州縣、桓仁縣、秀岩縣、坪洲縣、青州縣和蓋州縣。
遼西郡,管轄錦州縣、淩海縣、赤峰縣、阜新縣、山海縣、龍山縣、寧遠縣、黑山縣和靜海縣。
吉林郡原鬆江郡),管轄鬆江縣、銀州縣、梅河縣、清遠縣、東豐縣、扶餘縣、長白縣、通河縣和南水縣。
龍江郡、綏化郡、依蘭郡、興安郡和安北郡,還有那五個道則是沒有變化。
非必要勿增實體,那些新增加的地盤距離山海關山海縣)也不遠,沒有必要新設縣了。
至於說齊王和晉王的皇莊,更是神來之筆,不設縣,這兩位親王就不算是實封。當然了,楊競也給晉王封了晉陽郡、齊王封了濟陽郡,但是這兩個還在大梁朝廷的控製之下,隻能算是遙封。
楊競也是通過這些手段,本質上沒有給那兩位親王封地。
吳晉當然明白楊競的意思,立即答應下來。
“行了,如果沒有別的什麽事情,就都散了吧”楊競笑道。
“臣等告退”
喜歡大梁遼王請大家收藏:()大梁遼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